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英语经济类篇章中,时常通过隐喻表达抽象的概念。本文通过研究英语经济报刊对2008年金融危机报道的文章,旨在发现英语经济报道中常用的隐喻始源域,探索描述金融事件所使用的概念隐喻及语言隐喻,最后评判性地讨论隐喻使用背后西方国家认知、社会文化、历史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并分析隐喻在新闻报道中的相关话语策略。
  【关键词】概念隐喻 经济语篇 批评性隐喻分析 话语策略
  基金项目:2013-201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活动与矛盾:以活动理论为构架的英语写作理论初探”,基金号:13K150;2014-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活动与矛盾:以活动理论为构架的校级双语写作中心研究初探”,基金号:14JK1594。
  引言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Lakoff和Johnson在其划时代的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法,是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的过程。隐喻映射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基于人类的身体及生活经验。人们借助具体且熟知的始源域理解复杂且抽象的目标域。例如,在ARGUMENTS ARE BUILDING这一概念隐喻中,通过映射读者可以借助具象的始源域建筑来理解抽象的目标域论据。概念隐喻的构建往往是基于语言隐喻。例如通过the argument collapsed可构建出上述概念隐喻。正如Lakoff (2003)所言“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在富含抽象概念的经济类文本中隐喻比比皆是。此时隐喻不仅仅具有修辞的语言功能,更是人们探索未知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对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批评性隐喻分析框架
  2004年,Charteris-Black提出一种隐喻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旨在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他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仅关注了隐喻对个体认知的影响,研究者应特别关注隐喻的社会文化、语用特征及其对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批评隐喻分析的三大步骤分别为隐喻的识别、阐释和解读。
  第一, 隐喻的识别分为以下阶段。(1)抽取并细读部分样本,从语言、语用、认知三个层面甄别候选隐喻,留意始源域和目标域是否存在语义张力,将隐喻性含义的词语归入隐喻关键词。(2)统计关键词在抽样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借助语境判断其意义是隐喻性的还是纯字面意义的。(3)隐喻关键词确定后,在更大的语料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手段判断其隐喻性用法的频率及功能。第二,隐喻的阐释。从收集的语言隐喻中推导出概念隐喻并分析其构成的认知规律。词语结项搭配分析及语义韵分析均有助于概括概念隐喻。第三,隐喻的解读。核心是考查隐喻的语篇功能以及如何通过隐喻塑造现实,分析其反映的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历史及说服功能。
  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批评隐喻分析的三阶段分析模式为指导,从权威经济类英文报刊《金融时报》收集了100篇金融危机肆虐期间(2008-9-1至2008-12-31)的报道,语料库共计95,852字。此阶段隐喻的使用频率高、类型广,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随后统一制成txt文本借助计算机软件SysCon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首先选取10篇隐喻出现频率较高的文章组成样本文本从中辨认隐喻关键词,随后在总语料库检索统计其隐喻性用法及频率,最后完成隐喻的阐释和解读。
  结果与讨论
  通过将所得的隐喻语料进行分析,发现了隐喻关键词共计505词例。若按照概念隐喻的始源域分类,可概括出人类隐喻163例 (占32%),活动隐喻242例 (占48%),灾难隐喻28例 (占6%),战争隐喻72例 (占14%)。
  1. 人类隐喻
  (1) 精神状况及情绪
  数据表明经济报道中精神隐喻数量较多,这可能归因于西方国家较早关注心理及精神健康。其中,“confidence”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隐喻,且常与市场搭配出现,新闻媒体不断强调给市场注入信心正反映出金融危机已经摧毁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此举旨在引导社会各界采取措施提振经济。数据还显示负面情绪隐喻占主导,反映出经济的疲软 (doldrums dollar)、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jittery market)及经济活动的异常(skittish equity market)。
  文本1 关于woes的语料信息:
  a.Venezuela, which has growing economic woes, saw its CDS jump to record.
  b.Banking turmoil compounds woes in Labour's laggard economy.
  “Woe”意为悲伤、痛苦,通过令非生物概念经济具有生物体人的情感特质,可归纳出概念隐喻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IS A STATE OF THE MIND。“经济痛苦”这一词条的不断出现正映射出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暗淡的前景。
  (2)身体状况及肢体冲突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身体隐喻都是疾病类隐喻。疾病类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用来描述社会疑难问题,在经济语篇中用来描述经济困境。因为读者熟悉自身生病的感受,将困难形象化为疾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困难所带来的痛苦感受。同时,将复杂的经济困境简单化为身体疾病,掩盖了一些潜在的危机。疾病具有不可预期及不可阻止性,而金融危机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由于规划不当导致的问题爆发。将需要由第三方负责的危机描述成自发性的生理异常,新闻媒体此举的目的是为某些利益集团开脱责任,淡化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本2关于contagion的语料信息:
  a.mounting fears about contagion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contagion from Iceland to countries vulnerable to capital flow reversals.
  “Contagion”意为传染、感染。与疾病的迅速传播一样,金融危机也可以快速蔓延,由此可以得出FINANCIAL CRISIS IS AN EMIDEMIC DISEASE。通过该隐喻,新闻媒体企图将金融危机塑造成一个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为了治疗(cure)金融瘟疫, 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外科手术(surgical),促使经济复苏(recover)并令经济体对同类型疾病免疫(immune)。
  数据显示新闻媒体会通过“battered”这样的“感情隐喻”(Koller, 2004)来充分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主观看法和态度。
  文本3 关于battered的语料信息:
  a.A battered financial sector led Wall Street into bear market territory yesterday.
  b.banks rekindle investor confidence by replenishing their battered capital bases.
  “Battered”意为打扁了的、饱受摧残的,这里将金融行业和资本比喻成饱受金融危机侵略性攻击的受害者,以此激发大众的同情心,敦促像中央银行这样的金融巨头尽快采取恰当的金融救市措施。由此还可以推导出FINANCIAL SECTOR IS A VICTIM。
  2.活动隐喻
  数据显示英文金融报刊中出现了一类重要隐喻为水中活动。众所周知,英国在16世纪到20世纪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掌控着海上霸权,与海洋休戚相关的生存状态也影响了人们交流的语言。Black和 Ennis (2001)的研究指出“航海隐喻”体现出英语地缘心理学的特点,英国人通过航海隐喻缅怀其海洋霸主时代的无限荣光。
  具体而言,金融危机期间,表示价格下跌的隐喻如dive出现频率较高,具象化的动作跳入与价格急剧下降形成概念上的对等,减轻认知压力,由此可得出MARKET CHANGES ARE WAYS OF MOVING IN THE WATER。在激荡的市场中,投资者在庇护所(haven)储存资本,防止一波又一波(a wave of)的市场变动及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扩散的不良影响(ripple-effect)。危机中,总会塑造一些英雄形象,引领(steer/navigate)民众安度(weather)危机。
  文本4 关于steer的语料信息:
  a.Against this bleak backdrop, Mr. Brown will no doubt have been delighted by reports that he had “engineered” the Lloyds TSB rescue of HBOS, staving off a disaster on the high street. At last, his supporters claim, some evidence to back up his claim to be the right person to steer Britain through the downturn.
  新闻媒体集合天气隐喻、机器隐喻、灾难隐喻和海洋隐喻形成“隐喻丛”,将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塑造成带领民众抵御并战胜金融危机的卓越领导者。这里steer的语用功能是引导观点和认知,塑造政治家伟岸的形象。
  除水中活动隐喻外,人类不同的行走方式也可刻画出经济环境的不同变化。股价可能会急速上行(jump)、缓慢下行(slid),也可能急剧跌落(tumble)、摇摆不定 (wobble)。另外,根据身体感知我们知道因为阻力较小,空中运动比水中和陆地运动更为容易,因此空中运动隐喻往往用来描述市场或价格的极端变化。“soar”形容价格的激增,而 “plummet”描绘价格的剧减,“spiral”则描述价格持续且缓慢的上升。通过将复杂的价格变化具象化为物理性运动,方便了读者理解,由此可得出MARKET MOVEMENTS ARE WAYS OF MOVING IN THE AIR/ ON THE FROUND。
  3.灾难隐喻
  数据显示灾难隐喻常用来描述恶劣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2008年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此次突如其来的危机如海啸般侵袭了市场,像地震一样动摇了经济根基。由此可得出A VERY BAD MARKET IS A NATURAL DISASTER。自然灾害是致命性的,人类在灾难面前是渺小被动的,人无法选择只能承担灾难的破坏性后果。因此以自然灾害为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金融危机,把危机比作自然现象,巧妙地回避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应对危机爆发承担的责任。
  4.战争隐喻
  金融文本中的战争隐喻通常用来描述贸易活动,始源域及目标域的认知模式存在重合,均含有攻击、侵略和竞争的含义,由此可得出概念隐喻TRADING IS WAR。正如Koller (2004)所说,战争隐喻将抽象的贸易活动具象化为男性主导的社会实践,强化了贸易活动中攻击和竞争的认知概念。
  与肢体冲突隐喻“battered”类似,战争隐喻中的“beleaguered” 和“embattled”也是新闻媒体借以表达主观看法及态度的“感情隐喻”,旨在激发对弱者的同情,呼吁强有力的措施。   战争隐喻中还出现了一类特殊的隐喻,即“嵌套隐喻”。嵌套隐喻因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始源域,能够激活一系列认知关联,可达到增强的修辞效果。新闻媒体借助嵌套隐喻强化了情感的表达,casualties就是其中一例。
  文本5 关于casualties的语料信息:
  a.the ongoing sell-off could cause further casualties among investors.
  b.Credit-card groups were among the key casualties as fears grew of rising defaults.
  Casualties指灾难、暴力或敌对活动中的受害者。在金融报道中,投资者、金融机构和货币均可被描述为金融危机的受害者,由此衍生出FINANCIAL SECTOR/ BANKING SECTOR IS A VICTIM。通过集合灾难和战争两个始源域, casualties强化了金融危机的毁灭性影响并深化了大众对受害者的同情之心。
  结语
  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比比皆是,隐喻的大量使用使得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及现象通俗易懂,为读者理解经济现象提供新解,使读者能够理解新闻媒体试图通过隐喻达到的认知和语用目的。本文通过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金融危机报道中的人类、活动、灾难、战争四类隐喻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了媒体如何通过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认知相似性,建立起隐喻和金融活动的联系,同时分析了媒体如何利用隐喻的意识形态和话语策略功能,有效地向读者传达金融危机的信息并诱导舆论的立场和态度。
  参考文献:
  [1]Charteris-Black,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2]Charteris-Black,J.,&Ennis,T.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Spanish and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ing.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1,20;249-266.
  [3]Koller,V.Metaphor and gender in business media discourse:A critical cognitive study.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4]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艺术人才的基地,是高校艺术演出与交流的媒介,也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艺术团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中的重要讲话就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新举措、新思路,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 大学生艺术团 校园文化  2014年10月15日,中
期刊
本试卷满分150分(不含听力),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What does the man do most weekends?  A. He watches matches.  B. He visits museums
期刊
【摘 要】任何科目和知识的学习在兴趣的推动下都会卓有成效。英语学习中引入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也同样非常重要。本论文以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来论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起到激发兴趣、增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力、扩充知识、开拓视野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引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兴趣 文化背景知识 《新视野大学英语》  引言  教育部在对四六级进行改
期刊
本试卷满分150分(不含听力),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 How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feel now?  A.Angry.  B. Busy.  C. Full.  2. What has
期刊
【摘 要】新媒介艺术设计课程中的界面设计延展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传统设计思路向新媒介思路转换。这类课程的课堂训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可以将新媒介艺术课程用最简单的方式引入学生的设计练习之中。本文突出了课程实践训练的四个主要方式方法,经过我们新的方法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在新媒介艺术设计课程中潜在交互设计能力。  【关键词】新媒介艺术设计 界面设计 课堂实践 拓展  关于
期刊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3月11日发布2015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美国哈佛大学依然位居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次显著上升。  榜单前十位由英美两国高校包揽。其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剑桥和牛津两校分别从去年的第四和第五位上升至第二和第三位,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则分别从去年的第二和第三跌至第四和第五位。  清华大学从去年的第36位升至第26位,北
期刊
[摘要]为完成省级课题:协调好建设大西安与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之关系,且进行文化自信之学术探讨,并开发新型旅游文化资源,亲赴大明宫进行实地调研,且检索古今文献、综合分析后认为:建筑群遗址中的弘文馆为唐朝具有多种职能的部门:图书馆;贵族学校(高干子弟学校);儒家文化研究教育场所等。古文献载:“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严格,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此文献说明:“弘文馆是一个集文献管理、教学
期刊
【摘 要】作为德国历史的重大转折,1990年的两德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转折文学应运而生。东西两德作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德国统一进行了回忆和反思。视角差异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使得转折文学作品无论在体裁、主题以及写作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转折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不同视角下转折文学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关键词】转折文学 两德统一 视角差异  转折文学是德
期刊
【摘 要】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校园足球推广的新形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足球应用型人才,“实验区”构建了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的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人才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都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足球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基金项目: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教学研究课题,编号:XTJY1229。  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爱德华·蒙克的作品被分为“疾病、爱情、死亡”三大主题,它们是蒙克在画布上屡屡重现的梦魇。其中,“死亡”始终是他竭力逃避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核心主题。蒙克画笔下的“死亡”并非赤裸裸的惊恐,亦非源于人性中对“黑暗”的避讳和畏惧,而是画家对于“失去”的哀悼、不安和焦虑。作为表现主义先驱,蒙克摒弃世俗规束,以其迷狂的艺术表现力,构建了一个游离于生死边界、神魂共舞的意境。他与俄国心理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