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文化背景知识是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切入点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科目和知识的学习在兴趣的推动下都会卓有成效。英语学习中引入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也同样非常重要。本论文以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来论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起到激发兴趣、增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力、扩充知识、开拓视野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引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兴趣  文化背景知识   《新视野大学英语》
  引言
  教育部在对四六级进行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2007年后的四六级考试不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并且再次重申高校不必把考试跟学位和毕业证书挂钩,甚至其改革还有可能放宽对考研和用人单位招聘的政策。并且2017年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将降低英语的分值。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许多人在猜测全民学英语的要求和现状是否要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更有一些学生欢呼雀跃:“终于要摆脱学英语的噩梦了。”这样的反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英语教学的状态,因为追求超高目标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纸证书能继续学业、得到好工作或提升在工作单位的职位,这两项改革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最重要外因动机有相当程度的弱化。众所周知,在各个领域的学习行为中,动机都是影响学习成绩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方面也是如此。语言学家Gardner(1985)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⑴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⑵学习中做出的努力;⑶实行目标的愿望;⑷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作为既非本国语又非官方语言的英语,失去了考试的目标,又很难营造“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树立和实现学习英语的愿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对其的热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首先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别的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重新激发起对英语学习及其知识积累的渴望,从而产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在此过程中,努力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很多著名人物也都对兴趣在学习行为中的重要性做出过评论,可见兴趣是一种多么重要的无形动力。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历中体会到,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生成和发展都是由某种文化决定,并反映这种文化,同时又起到传播这种文化的作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语言,但也只有在了解有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地理解反映这种文化的语言。
  以笔者多年来从事教学的经历对比认为,由郑树棠为总主编、每册均含《读写教程》、《听说教程》、《泛读教程》、《快速阅读》和《综合训练》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选题广泛,内容多样,信息性强,文化内涵丰富,在巩固和强化专项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不仅使其较为熟练地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而且非常适用于准备相应的考试特别是四级考试的学生。但是在目前追求考试的目标弱化的情况下,该如何使学生激发起学习英语的动机,笔者就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来说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起到的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在理解内容过程中的作用
  1.寓教于乐
  在调查学生学习英语方面最大的困难问题上,大多数学生众口一词的是“记单词”。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之基础,且量之巨大令许多人头疼。那些之所以学不好英语的人,皆是因为缺乏记忆单词的巧妙方法,导致从学习开始阶段就记忆困难,从而面对更多的词汇时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放弃。然而记忆的规律又确实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机械过程,因此,要想改善词汇方面的记忆,就需要赋予词汇记忆以趣味性,开发出学生对学习单词的兴趣,使枯燥的重复模式首先变成形象的认知,进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终激发学生记单词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设置有Word Building一项,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总结、训练前缀、后缀和合成词中了解及习得英语构词法的方法和规律,期望对理解、背诵单词所有帮助。但是,如果只是把这个练习当作是纯粹的记忆掌握行为,那也是很单调的。这时候,教师引入一些文化背景,不仅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转被动为主动。比如,第二册Unit 3的单词表里出现A-OK一词,虽然学生已经非常熟悉ok这一表达,但并不了解这一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典型、最成功的美国英语”用法的来源。经讲解,他们才会从故事中知道,原来O.K.与美国第八任总统Martin Van Buren有关,是Old Kinderhook的缩写。而A-OK居然是误打误撞造出来的一个词。
  一些学生把听力课当作是睡觉、放松的时间,因为大家都知道听力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量达到质的飞跃,就是强化性地反复主动接收所听信息,一旦思想神游,就会越走越远,跟不上内容节奏,进而昏昏欲睡。教师戏称听力课上的英语简直就是催眠曲。而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若是为了提醒、迫使每个学生都能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而采用频繁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心细,在每次内容中找出几点可以引发学生趣味的文化知识来调节下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氛围。比如听说教程的第二册Unit 3 Homework部分里的文章材料提到“many people believed that getting a divorce was a luxury that only the rich could afford”和“Hollywood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the divorce capital of the world”,教师就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明星离婚财产分割的花边新闻给学生,学生肯定会立刻活跃起来,并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再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会留下一定印象。   2.增强理解力
  英语学习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言及文化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思维方式,大部分学生,尤其理工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背景不熟悉,往往只是能够翻译出字面和语法方面的意思,但是对文章里更深层次的含义把握不了,更谈不上欣赏英文的优美表达了。笔者在从事大学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发现,理工科学生对文化知识了解较少,从而限制了其对篇章内容的习得。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的困难。《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就是“As His Name Is, So Is He!”。文章表现名字与人物性格之间关系的主题。不过其中列举太多我们中国学生仅是听过但对其意义完全没有概念的西方人名,造成在读的过程中被漫天的英文名字搞得眼花缭乱,读完后仍然稀里糊涂的结果。对这篇文章的讲解就必须导入与人名相关的文化背景。同时介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中文名字加以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全面、更清晰。比如,文章开头就给读者带来问题:为什么要把Debbie改成Lynne?为什么Debbie让人觉得应该是个厨师的名字?原来起源于希伯来语的这个名字往往被描绘为可爱、健康、健谈、活泼的人物形象,厨师常给人健壮的印象。Lynne在西班牙中的表现形式是 Linda,英格兰语中拼写为 Lynn, 意思是瀑布或水池。因此给人感觉姿态优美,身型高挑、纤细,个性独立。文章提到改名字的这个人物恰好长相漂亮,姿态优雅,所以为什么Lynne更适合她。整篇文章贯穿了这样的一一解释,完全了解了名字背后的故事才能到达卓有成效的结果。
  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透彻理解。第三册的第四单元中Section A的文章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就需要相当多文化背景知识的辅助才能对其五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之间关联的部分理解更深入。文章分别对这五个象征主要做了历史发展的讲解,但对其被看作美国象征的原因却没有明确地表述。其中的自由女神像最为中国学生所熟知,但她到底代表什么可能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白。至于“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和野牛镍币,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五样事物关联着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只有搞懂了这些,才能完全理解自由女神像反映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崇尚自由的理想;全世界小女孩心中渴求的芭比娃娃是美国人眼中美女的形象,代表美国女性;表现美国农民庄重自豪感的油画《美国哥特式》象征美国人所看重的顽强逆境的精神;野牛镍币应该代表了美国人敢做敢当、承认错误的勇气;身材高大、笑容可掬是美利坚民族和人民的形象。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代表美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些文章,仅从解读文字也能对内容及其主题理解得比较详细,但若是增加目的语文化知识,并通过与本民族文化的对比,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学生既获得更多他国文化的知识,同时又重温了本民族的文化。
  3.扩充基本常识
  有时候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应该具备的英语基础常识。比如,第一册里Unit 8中出现的 “black coffee”,许多学生都会翻译为“黑咖啡”,其实,这个表达涉及到英语中颜色词汇的用法,不加牛奶时的纯的“清咖啡”就是黑色的,由此可以让学生推导出“white coffee”应该是指加了奶的咖啡,这样的咖啡还可以叫做“milk coffee”,最近几年出现的马来西亚的所谓“白咖啡”其实就是一种加入奶精或炼乳的“white coffee”。接着再给学生补充从口味角度描述咖啡的表达“strong/weak coffee”,进而列出一些他们所熟悉的诸如“mocha”、“cappuccino”等几种咖啡的英文词汇。如果发现学生仍然热情高涨,可以趁热打铁再给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有“black”的事物的表达。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还扩充了必要的知识。
  结论
  大学之前英语教材基本涵盖了所有语法知识,因此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教授学生在巩固词汇量的基础之上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以上的论述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教授就要从诸如词语、社会风俗、价值观念、历史事件等多方面输入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2]郭亚莉:《如何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国英语教学》,2003。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马蓉:《合作学习研究评述》,《中国英语教学》,2003。
  [5]屈延平:《文化对比语篇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
  [7]魏望东:《英语语言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因素》,《中国英语教学》2004。
  [8]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外语界》2003。
  [9]张金霞:《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10]赵厚:《论文化教学原则》,《外语教学》2002。
  [11]Chan Victoria,“Learning Autonomously: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s”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01).
  [12]Lado, Robert.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13]Shar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4]Valdes,J.M.(ed.),Culture Bound: 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7).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文艺欣赏,绝非肤浅地寻绎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而是要深深地为作品通体光辉和总体的意境氛围感动与陶冶,甚至更进而为对于作者匠心的参化与了悟———在一片恬然澄明之中,作者与读者的灵魂在宇宙生生不息律动中对话,在一片灵境中达至心灵间的默契。艺术的幽妙处
期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镇与城市中的微观空间,一般指居民社区、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小环境,他们由道路、车站等相互联系起来,呈网状毛细血管式分布,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生產、生活在这些微观空间中。如果社区环境无序、道路拥堵不堪,这些细微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著名思想家、比较法学创始人之一的孟德斯鸠曾说,“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这一表述,通俗来说,就是法律制度必须本地化,即必须符合一个国家所倡导的价值、所传承的文化、所遵循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诸要
期刊
[摘要]贾平凹新著《山本》以历史回顾姿态再现历史,描绘二三十年代战争岁月里陕西秦岭人们的苦难生活。军阀混战导致的动乱使百姓生存艰辛,战争使百姓饱尝痛失亲人、爱人、友人之苦,身体与精神共同遭受摧残。在苦难面前,人们完全暴露出人性的苍凉与光辉。随着战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恐惧感也达到了完美消解。  [关键词]《山本》;贾平凹;苦难;人性;陕西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规律,在理论结合实践中推进创新,大学主题班会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教育效果明显,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文章通过调研西安工程大学主题班会的基本情况,重点对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其符合新时代思想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升大学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主题班会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孙少安是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他身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勤劳、坚韧以及历尽艰难痴心不改的奋斗品质。一直以来,分析其形象内涵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孙少安的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奋斗意识、集体意识和大家庭意识五个角度对他的性格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孙少安;性格特征;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学生由于多是成人在职学习,对开放教育学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相对困难。教育主体应紧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开放开放大学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远程教育形式下意识形态建设有效路径,把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贯穿于开放大学各项工作全过程。  [关键词]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意识形态;建
期刊
本試卷满分150分(不含听力),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 What will Eric do first?  A. Go swimming.  B. Tidy his room.  C. Watch a movie.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艺术人才的基地,是高校艺术演出与交流的媒介,也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艺术团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中的重要讲话就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新举措、新思路,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 大学生艺术团 校园文化  2014年10月15日,中
期刊
本试卷满分150分(不含听力),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What does the man do most weekends?  A. He watches matches.  B. He visits museum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