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教育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會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因此,多数时候又把家庭德育称为家庭道德教育。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社会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家庭是比较注重家庭教育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种倾向:重物质、技能、智力,轻精神、思想、德育。一句话,就是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对德育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方法不当。我们不妨来看几个案例:
  2016年2月14日,曾经中考第一,高考状元,GRE成绩全球5%,因学习优异,外号“宇神”的北大学子吴谢宇,亲手杀死自己的母亲。
  2011年10月24日北大高材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廖某辱骂殴打从湖南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
  2011年4月1日晚,留日学生汪某回国后在机场连刺母亲9刀。
  他们实施的是一种背离人伦且不可容忍的残酷暴行,刺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可反思家庭道德教育是否缺失?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形成道德认识
  从小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孩子认知荣辱廉耻。结合事例正面宣传荣、善、美、好,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辨耻、恶、丑、坏,从而分清是非,去恶扬善。
  2.培养道德情感
  有爱就有一切。爱心教育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引导孩子爱小动物,爱父母,爱家庭,爱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事,再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爱和平。
  3.形成道德习惯
  良好的道德习惯包括:有责任感,文明有貌,正直诚实、勤劳勇敢,爱护公物、恪守社会公德等。家庭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才能形成孩子的道德习惯。
  三、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尊老敬师,以身作则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意即:把泰山挟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做不到;为长辈做件小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无论多忙,无论位置何处,都不妨碍敬老爱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大凡有成就者,都必先是尊敬老师的好学生。普京说索布恰克是他一生的恩师。没有这位伟大的导师和领路人,就没有他的今天。著名女企业家董明珠,出任格力董事长照样尊敬并感恩前任领导的知遇之恩。所以,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孩子尊师重教。
  (二)教导结合,以德育人
  1.让“仁善”滋养孩子
  “谓做好人难,余谓极易,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诚信守诺,勤奋踏实、刻苦耐劳,在家人因利益纷争及生意亏本时,俱以“仁善”的心对待家人、客户,最终赢得声誉,创建品牌。
  2.让“孝顺”留住孩子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能孝顺父母的家长,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必将同样孝顺自己的父母。
  3.让“善改”塑造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孩子犯错时,做父母的要有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4.让“礼仪”搀扶孩子
  《朱子家训》言:“礼仪不可不知。”就是说,人不可以不懂得礼仪。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优良传统的民族,作为炎黄子孙的父母应该有意识从小培训孩子文明礼貌。
  5.让“宽容”陪伴孩子
  《朱子家训》言,“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他人有小的过错,要不动声色地包容;他人有大错误,要用事理来教育训导他。
  (三)激发引导进取之心
  1.志向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 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有了理想才有了进步的方向,才能用激情去实现它。有志向敢于去实现理想才是成功的关键。
  2.自信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骏,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出身的他,凭着无比的自信,通过学习成长,工作历炼,从微软(中国)总裁到港澳资讯董事长兼CEO,成为名符其实的“打工皇帝”。
  3.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具有独立坚强性格的人具有坚持力,自制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家长要以自己的坚强勇敢和镇定行为来影响孩子,注意保持和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乐观心态,训练坚强性格。
  (四)家长言行要适度
  1.养教子女是父母的责任
  梁启超家训最突出的是:“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在这要求有强烈责任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梁公的九个子女全部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终成大业。
  2.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三字经》中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环境熏陶,选择好的邻居,并在其旁边居住。环境对人的熏染是潜移默化的,家长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教育感化这样的事,是由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后施加影响的。父母慈爱,子女才会孝顺。
  4.道德教育从小抓起
  幼儿阶段是幼儿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基本道德行为初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好品质能让人终身受益。为人父母者,应当深思。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过去那种老师全面精细地赏析诗词文章,学生奋笔疾书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少了,更多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探寻答案。这便引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 、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
期刊
合作学习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支持教师的学习安排;领会、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合作创新地掌握和发展教师所教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并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最终使师生、学生之间关系达到真诚坦然、科学民主、和谐共鸣。这是师生
期刊
一、研究目的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生的必备技能。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两种目的,两种文章》(1983年第3期《青年文摘》)指出:“会写应用性文体的文章,是任何人都需要的……每个受过中等教育甚至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都要写他在生活、工作和学习问题上所需要的应用文,这种写作能力是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的。”中职学生踏上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应用文的使用,撰写如求职信、单据、计划等实用性极强的文
期刊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已经逐步普及,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创新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新的信息环境要求我们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逐步转变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养成,以使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大潮。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应
期刊
一、在线教育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被互联网强势渗透,互联网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隐形战斗武器,离开互联网支撑的我们“寸步难行”。随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持续发酵,在当今教学领域,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重要方式。在线教育的发展得益与互联网的飞速进步、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和科技水平的发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虚拟性和无限性。对于在线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
期刊
一、中华民族注重儿童的德育启蒙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从祖先留给我们的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里可以看到先人对于儿童德育启蒙教育的智慧结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德育内容也与时代共同发展衍生出同情、关爱、合作、分享等新内容。但德育的缺失让我们看到不少触目惊心的事件,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重视幼儿德育。  二、独二代与两胎家庭给德育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已进入独二代时代
期刊
2014年至今,我有幸观摩了40余节省级群文阅读优质课,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折服,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授课老师们的关注点都比较集中,导致教学内容上有雷同之感。如:⑴表现“父爱”题材的课题,如《父爱的滋味》《品味父爱》《特别的父亲特别的爱》;⑵体现文章“反复”结构的课题,如《童话中的反复结构》《民间故事中的“三”》;⑶关注人物细节描写的课题,如《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期刊
一、教学现状和分析  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要话题,教学内容分为:阅读(包括热身、读前、阅读、理解)、语言学习(包括词汇和语法)、综合运用、小结、学习建议和趣味阅读。本来是一套优秀的教学与学习材料,但现实中却因为高考的无形指挥和压力,教师的课堂操作不仅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而且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我市某一级完中高二四个班抽查了部分学生,就英语课堂做调查,统
期刊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
期刊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学习中国画纳入初中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要求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并进行表现”,确立了中国画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基础地位。在这种美术教育大方向的指引下,我校开展了以水墨为主的专项课程。在这个课程中重点是展示核心素养本位水墨教学的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课堂达到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