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阿托品眼液的眼部药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5种低浓度阿托品眼液的比较,为临床阿托品近视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40名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8名,单眼分别点用0.1%,0.05%,0.025%,0.01%和0.005% 5种低浓度的阿托品眼液,观察用药后的情况。一期试验,1次给药后观察瞳孔,调节幅度,远近视力和同视机立体视的持续变化情况。二期试验,每日给药1次,持续2个月,观察畏光,视近模糊,过敏,异物感,疼痛等眼部不适和全身不良反应,以及裂隙灯和眼压检查。

结果

瞳孔散大持续时间和调节幅度减少量随各组药物浓度下降而逐渐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均P<0.01。远视力各组均有轻度下降,平均为(0.08±0.02)。近视力ABCD组有不同程度下降,E组近视力正常。5组同视机三级功能无变化。不良反应以畏光最常见,其次为视近模糊(E组无视近模糊发生);少数出现一过性结膜充血和过敏,无异物感、疼痛等不适发生。70%受试者诉说有3 m远外立体感觉异常。眼压均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等不良反应。

结论

低浓度阿托品眼液用于近视防治总体是安全的。其调节幅度减少量和瞳孔散大持续时间均与药物浓度呈相关趋势。0.005%浓度的阿托品眼液适合双眼每天使用且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其它浓度的阿托品眼液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单眼交替或双眼使用。单眼使用导致的远立体感丢失需要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以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4岁近视患者38例57眼,结合Pentacam眼前节分析测量系统验配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患者每夜戴镜8~10 h。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检测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值以及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变化。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配戴眼视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2例Valsalva视网膜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药物保守、Nd:YAG激光、玻璃体手术等不同治疗方法,随访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眼压等。结果所有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均由术前手动(18例)、数指(23例)、0.8(1例)提高至0.8~1.0(最后稳定矫正视力),其中保守治疗恢复期8个月,激光及玻璃体手术均能迅速改善视力
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十分罕见,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治疗效果差。本病例在常规使用静脉滴注药敏敏感的亚胺培南同时,进行结膜下亚胺培南注射,有效缓解了患者眼痛症状和眼部体征。亚胺培南结膜下注射非常规治疗方式,其有效浓度和安全性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文采用5mg/1 ml结膜下注射后患者反应良好。
放线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感染性角膜病,病因和临床表现常与真菌、病毒感染相似,早期易被误诊而贻误治疗。引起眼部感染的放线菌有需氧性和厌氧性两种,菌种不同,其治疗方法不同,故对其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必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链霉菌性角膜溃疡的诊疗过程,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此类患者早期治疗提供科学有价值的方法。
目的调查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属的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敏感性,为重庆地区临床预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前来我院就诊的40例确诊真菌感染角膜炎患者,并在其入院后均行角膜刮片镜检,对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确诊的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7例感染镰刀菌,12例曲霉菌,2例交镰孢霉菌属;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敏感。结论
目的分析卡西尼(Cassini)角膜分析仪与眼前节综合分析仪系统(Pentacam)测量正常人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9名正常人(58只眼),其中男13名,女16名,年龄22~35周岁,由同一操作者分别用Cassini和Pentacam对角膜进行前后表面曲率和散光及其轴位进行测量,并对所测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assini测量角膜前表面
目的比较OPD-SCAN III、iTrace与裂隙灯方法测量Toric人工晶状体术后轴向的一致性与差异。方法选取35例(39只眼)白内障手术植入Arcysof Toric IOL(Alcon)的患者,于术后同一时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术眼,在瞳孔直径为6 mm时分别用OPD-SCAN、iTrace测量人工晶状体的轴向,同时用裂隙灯后照法对IOL拍照以比对参考。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两两比较三种测量
目的分析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05例(105只眼)纳入研究。明确感染性眼内炎诊断后局部及全身予足量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及玻璃体腔注药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其病因、发生率、病原体和治疗情况。结果105例眼内炎患者由眼外伤所致者75例,占71.43%;因眼部手术所致者25例,占23.81%;感染性角膜炎
目的总结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后急性角膜失代偿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前、术后角膜的眼前节照相,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结果。结果10例(10只眼)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前角膜清亮,角膜OCT显示厚度增厚,各层光滑,内皮细胞计数测不出;硅油取出术后角膜灰白色水肿,角膜OCT显示各层厚度增加,内皮明显皱褶。结论无晶状体眼硅油取出术后
随着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的来临,角膜散光已成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手术切口、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等可有效矫正角膜散光,但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症及优缺点。现就以上内容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