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免费盈利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来源 :编辑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免费盈利模式在出版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免费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免费的手段来达到间接盈利的一种营销方式,其本质是第三方付费,或消费者延迟付费.出版业免费盈利模式演化出多种形式,在带来新思路、新活力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版业免费盈利模式未来可能会出现五种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在书店重构的浪潮中,城市大型综合书店的重构措施表现出趋同性,这其实是“新零售”理念普遍传播的结果.在承认业态趋同的同时,城市大型综合书店经营者需要重构后台经营,巧妙地寻找业态趋同与异质化经营间的平衡点,在书店这一独特的阅读与文化空间中,重新联结人群,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呈现对文化的深度思考,点亮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竖屏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新的影像创作趋势,在近年来“情感转向”的研究范式启发下,文章探讨竖屏影像新形态及其观影体验对电影性的媒介重构.借助竖屏画幅的面孔—特写调动受众的触感视觉,创造新的情动生产;竖向构图与垂直运动发挥竖屏的运动—影像特性,唤起受众对纵深空间的具身感知,使移动时空网络中的情感交互得以发生;而竖屏影像的“再媒介化”,既拓展了横屏电影的边界,也重建了受众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我国出版业处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出版主体需要在市场化经营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质量提升.在经济效益的提升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深度融合”是制胜法宝,需要在内容呈现层面进行呈现形式、呈现终端的融合,在内容分发层面进行市场、渠道、营销方式的融合.在社会效益的提升方面,文化强国目标下向国家发展聚势赋能是出版业提升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出版主体需要以内容与服务赋能全民阅读战略,以知识服务与产业下沉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以内容打磨与平台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赋能.通过深度融合与聚势赋能,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以细分市场,为大中专用户提供更具有实操性的教材,创立了学前教育教材品牌.需求在改变,课程在更新,在品牌教材的现有框架下是否仍有继续丰富和拓展的空间?文章将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板块教材为例,尝试作梳理和总结.
海洋图书出版是建设海洋强国、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的重要一环.文章对2010年以来海洋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海洋类图书存在选题面和受众面较窄、内容同质、形态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应当打通海洋科学与海洋科普的壁垒,创新内容、鼓励原创;其次需要树立海洋传播理念,拓宽选题范围,扩展目标受众;最后要依托新媒体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值”.
一九五八年十月,由于飞机失事,郑振铎先生不幸遇难,当时只有六十岁,世间一片惋叹之声.作为一位优秀的人物,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曾经在多个领域取得很好的业绩,受到人们的赞誉.论品行,叶圣陶先生说,“他的性格总是像孩子那样直率,像孩子那样天真”.论做事,鲁迅先生说,“在中国教授中郑振铎君是工作和学习都很勤谨的人”.论写作,唐弢先生说,“正如他为人十分单纯一样,西谛评价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真,他的作品从《家庭的故事》到《取火者的逮捕》,尽管粗糙一些,感情是真的,实实在在”.又见陈福康先生记载,李一氓先生说“他是中国
期刊
新传播技术使传统出版产业链被解构,“去中介化”特征凸显,这是新冠疫情之下实体书展处于困境的产业根源.更新升级营销理念,在广泛领域重塑连接产业的功能,这是实体书展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同时,理性把握在产业双重属性、技术赋能、品牌策略等问题上的有机统一关系,走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实体书展的发展未来可期.
理解学科有两个基本的维度:知识体系维度和学科建制维度,两者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学科发展的动力轴与基本面.从学科建制层面上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管理与建制,其中,学科评议组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工作组织,在中国体育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近年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围绕国家“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多种儿童时代图画书“走出去”已初见成效.文章以“走出去”的儿童时代图画书为例,分析它们“走出去”背后的原因,谈谈因为文化的差异引起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面貌“改变”,以及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文化自信,让图画书更好地“走出去”.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教辅图书的编写和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辅图书的优质出版显得尤为重要,而审稿工作是提高教辅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首先详细叙述了如何从教育者的视角审阅教辅图书,阐述从知识点、难度、题型、情境材料等细节方面审核题目,以及发现问题如何处理.其次,探讨了如何让审稿工作更高效.最后,提出了提升审稿能力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