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外实践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课应有目标,要有计划,实践课的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下面就围绕这个主题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无庸赘述。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初中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
3.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是显然的,由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因此实践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应拟定切合实际的计划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内容的拟定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科学性要求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正确的,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知识性是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能给学生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
(2)实践内容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指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和吸引力。地理实践活动想要学生积极的自愿主动的参加,没有趣味性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学生参加了,其积极性也不会持久。
(3)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操作性,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觀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例如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就很难在短时间观察出结果,那么就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另外有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当地的条件又不具备的,在时间上、费用上等方面也难以作为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的,这样的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总之选择实践内容要立足实际,有的放矢。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观察星座应该在月暗的日期,观察瀑布应在丰水期,观察大潮应选择 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等等。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地点的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事制地。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实践,就应选择一处可以统揽全山的位置。对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不能在低纬度,而对交通、商业网点等考察就要多拟几处地点,才能进行分析比较。
地点拟定好之后,还要考虑线路问题。
4.实践活动线路的拟定
对实践活动线路的选择也应有周密的计划,在实践活动路线选择上一般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尽量缩短路程。在去实践地点时,先考虑怎样去线路最短。路线短可以减少途中时间,减少路途疲劳,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地点活动。
(2)尽量避免走回头路。在实践课中以及结束返回时,尽量不要走回头路,实践课上走回头路线会使学生兴趣全无。
(3)途中可以多观察地理事物。路线拟定时除了要线路短、避免路途重复外,还应注意路线能够更多的观察地理景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致,减少路途疲劳、乏味。还有利于增长地理知识,并且有可能途中观察的地理事物也是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总之,对路线的考虑应因事制线。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计划都策划好之后,最后就要考虑实践课具体操作的组织设计。
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要精心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具体实践时的组织与操作,在组织前我们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
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选择的组织方式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方式较适宜,才能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吸纳较多的学生参加,有利于地理实践的普及,同时也为实践活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如:参观地理景观,访问和调查乡土民情,旅行考察等适合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小组实践是地理课外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实践各个环节的机会,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的才干。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我们对地理课外实践课要因实践内容定计划,因学校的情况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各个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初中地理实践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一、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无庸赘述。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初中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
3.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是显然的,由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因此实践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应拟定切合实际的计划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内容的拟定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科学性要求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正确的,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知识性是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能给学生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
(2)实践内容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指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和吸引力。地理实践活动想要学生积极的自愿主动的参加,没有趣味性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学生参加了,其积极性也不会持久。
(3)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操作性,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觀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例如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就很难在短时间观察出结果,那么就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另外有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当地的条件又不具备的,在时间上、费用上等方面也难以作为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的,这样的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总之选择实践内容要立足实际,有的放矢。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观察星座应该在月暗的日期,观察瀑布应在丰水期,观察大潮应选择 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等等。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地点的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事制地。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实践,就应选择一处可以统揽全山的位置。对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不能在低纬度,而对交通、商业网点等考察就要多拟几处地点,才能进行分析比较。
地点拟定好之后,还要考虑线路问题。
4.实践活动线路的拟定
对实践活动线路的选择也应有周密的计划,在实践活动路线选择上一般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尽量缩短路程。在去实践地点时,先考虑怎样去线路最短。路线短可以减少途中时间,减少路途疲劳,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地点活动。
(2)尽量避免走回头路。在实践课中以及结束返回时,尽量不要走回头路,实践课上走回头路线会使学生兴趣全无。
(3)途中可以多观察地理事物。路线拟定时除了要线路短、避免路途重复外,还应注意路线能够更多的观察地理景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致,减少路途疲劳、乏味。还有利于增长地理知识,并且有可能途中观察的地理事物也是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总之,对路线的考虑应因事制线。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计划都策划好之后,最后就要考虑实践课具体操作的组织设计。
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要精心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具体实践时的组织与操作,在组织前我们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
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选择的组织方式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方式较适宜,才能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吸纳较多的学生参加,有利于地理实践的普及,同时也为实践活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如:参观地理景观,访问和调查乡土民情,旅行考察等适合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小组实践是地理课外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实践各个环节的机会,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的才干。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我们对地理课外实践课要因实践内容定计划,因学校的情况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各个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初中地理实践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