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的藏身之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音乐
  艺术的感受是互通的,不同的是用于表述的语言。文学作品在人的脑海中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旋律,反之音乐也能使人联想到美丽的画面。康定斯基在听管弦乐时,似乎看到眼前有如乱发一般数不清的线条在狂舞。色彩和音乐一样具有丰富而又强大的表现力。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喜欢追求瞬息万变的旋律,他在莫索尔斯基的影响下创造出了不同的和声色彩……这种音乐的表意理念与绘画中的印象派十分相似。
  
  不寻常的美
  发现是创作的源头,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比寻常人多几分犀利,这双犀利的眼睛应能敏锐地将生活中被常人忽略的美从纷扰的事物中挖掘出来。日常生活中,许多景物都因常见而不显得美了,我们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看它们,我们便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一旦你发现了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感,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带着由你心灵中生发的、充满美感的情愫和你灵动的双手,去整合你手中的材料,尝试着去揉搓它、塑造它,将它变成你想象中的造型。作品便因此而融入了你的生命。你在创造作品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并感染了别人。
  
  行走着的美
  当我们陶醉于材料的变化和形式美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时,也许会有偶发的思绪从脑中掠过:我在干什么?我是谁?凝神想一想,我们与形形色色的生命同处于一个星球,我们的生活空间是多么的奇妙!在四季的更迭中,花开又花落;在星辰的运行间,天亮了又天黑了……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循着各自不同的轨迹运行着,彼此疏离而又相关联……在知觉、幻觉、理性的交叉点上寻找着具象或抽象的传达形式,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表现着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观察、认知和感受。
  
  我想做一组编钟,在做的过程中,脑子里仿佛听到了编钟那动听的旋律。于是,我在架子背面用大小不同的点来表示活泼、跳跃的音符,再用粗细不一、软硬不同的黑、白纸卷表现起伏的和声。—— 欧阳灿
  
  听说人是三叶虫变的,我就想人是怎样变的呢?是这样变的吗?真好玩。——王雪彤
  “Q”很像清朝人的头,半秃,后面甩一条很长的麻花辫。我想把“Q”变成清朝人。——赵皖儿
  看见“M”和“W”就这样变来变去,很好玩。——夏晓鸥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尊重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要具备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教师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甚至教材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学习参与者的角色转换,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平等参与,共同探究,引领学生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