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4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积极提倡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06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上报到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0例ADR,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 果
  一般资料:460份ADR报告中,男242例(526%),女238例,男女比例119:1;年龄3个月~92岁,平均4842岁。
  药品种类分布:460例ADR报告共涉及17大类,168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为3543%;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成药,分别占1674%和783%。而抗感染药引起的163例ADR,又以头孢类抗菌药物ADR发生率为最高,占所有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3313%,其次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占1902%和1350%。
  给药方法: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6478%),口服给药次之(2326%)。
  涉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460例报告中,ADR累及最多的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其次为消化系统占1978%。
  ADR的处理及结果:对ADR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先停药。一些轻微的ADR如皮疹、消化道反应等,常在停药后的一段时间自行消退;静脉滴注引起的轻微ADR,如心率加快、胸闷等,可通过减慢滴速,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针对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除了立刻停药,给予吸氧或人工呼吸等处理,还需用异丙嗪、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进行抗过敏治疗。对因药物热引起的高热,可给予降温药物,必要时可采取物理辅助降温。绝大多数ADR患者,经及时停药、正确处理后会好转或治愈。只有少部分患者因停药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等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460例ADR患者治愈410例(8913%),好转47例(1022%),留有后遗症2例(043%),死亡1例(022%)。
  ADR报表来源:ADR报表来源于临床医师、护士、药师。460例ADR上报数量最多的临床科室依次是内科(173例)、肿瘤科(88例)、儿科(54例)。合计占全院上报ADR总数的6848%。
  讨 论
  ADR在任一年龄组都有发生,而年龄≤10岁和≥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比较高,分别为105例(2283%)和102例(2217%),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1]。这是因为小儿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2]。故上述两类患者用药时,应调整给药剂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并加强临床观察。另外,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故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也可导致ADR增加。有资料表明,合并用药的种数与ADR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性,用药品种愈多,愈容易发生ADR[3]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抗感染药使用广泛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有关。据统计2009年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83%。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不断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从而减少ADR的发生。
  所有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所占的比例最大,占6478%,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326%。这是因为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热原等因素都可引发ADR。静脉给药虽然具有起效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比较适用的优点。但是,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患者血液循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没有吸收这个缓冲过程,容易引起ADR,且症状出现较快和严重。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适当的给药途径,如果口服或肌注可达到治疗目的,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时尽量避免多种药物配伍,同一瓶输液中加药不宜超过3种;另外,还需选择合适的溶媒;不要超剂量,高浓度滴注;配制好的输液在使用前放置时间不要过长,防止药物分解;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以减少ADR的发生。
  460例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占ADR构成比的4000%,这与此类症状容易被觉察有关。其临床表现多数为皮疹、瘙痒等。严重的ADR主要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此类ADR在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都能痊愈或好转。留有后遗症的ADR仅占4%,死亡病例仅1例。引起过敏的药物主要为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故在使用此类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有无药物过敏史。对规定使用前需作皮试的药品,必须做皮试。
  460例ADR报告主要来自于住院病房、门诊、急诊,其中住院患者占864%,这是由于住院患者发生ADR时医护人员能及时得知并上报。而大量的门诊患者在家用药治疗,发生ADR很少反馈给医院。因此,对门诊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和有关药品知识的宣传,有条件的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或提供药物咨询。另外,有些医护人员对上报ADR有所顾虑,担心会引起医疗纠纷。故ADR有漏报或瞒报现象。故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ADR监测管理机制,以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总之,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在给患者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到合理用药,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 蔡威黔,彭炜.2004~2007年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3):225.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3 杨耀芳,季闽春,沈晓英,等.2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抗感染药学,2007(4):179.
其他文献
随着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2006~2009年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合并腹膜炎的老年人阑尾炎患者30例,临床疗效满意。
摘 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肺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纳洛酮和醒脑静,疗程5~7天。结果:两组用药后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 肺性脑病 纳洛酮 醒脑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50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然后,由于高等教育往往具备异地化、相对自由化、终点意识
张艺在《论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中认为,文学信息接收者对传播文学信息的载体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不容忽视。文学熏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关乎文学信息本身的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控制策略 综述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由于流动人口骤增,现代抗结核药物的普遍应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明显增多。我国虽然在耐多药结核病监测系统、医院和结防机构合作、设立定点医院和制定耐多药结核病规划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国家层面的政策的缺失、医防合作效果差、人力资源紧张和抗结核药物管理混乱等不足。可能的建议是完善医防合作、制定定点医院补偿机制、加强结核
“我啊,比较懒,我比较喜欢做个懒老师。”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上他也一直都是这么“懒”的。  最典型的就是他从来不喜欢给我们布置什么作业,他总是说:“我可不想给你们布置那么多作业,因为我才懒得改呢!”什么?当老师却害怕改作业?这样的老师也未免太懒太不负责了吧!  所以,对于这个自称为“懒”老师的人,我一开始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这样的老师肯定只会误人子弟,跟着他学肯定要吃大亏。不行,我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6    资料与方法    1996年3月~1998年3月新生儿676例,设为旧法复苏组。2006年3月~2008年3月新生儿1381例,为新法复苏组。旧法复苏组中男为384例,女292例;胎龄27~36+6周新生儿23例,≥37周新生儿653例;出生时体重4000g13例;正常胎儿332例,高危儿344例。其中宫内窘迫
胡根林在《中学文学写作教学缺失的隐性逻辑》中指出,文学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长期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有两种内在逻辑:
目的:探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ASA评分Ⅰ~Ⅱ级,术前无恶心、呕吐,无胃肠疾病,术前24小
郭从斌、闵维方在《教育: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一文中,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进行定量实证研究,指出在中国城镇,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