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构建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各项素质,这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人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成长为综合性人才关键因素。本文基于美育视域进行讨论,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美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美育  小学音乐  构建
  引言: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还要令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感,进而令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小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美育教育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令他们形成崇高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并且令“美育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绽放。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营造教学情境之美
  音乐是一门轻松、愉悦的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身心、深化其内心情感。同时,音乐教育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去感染、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存在自制力薄弱、耐心不足等问题,这是影响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如果想让审美教育成功融入于小学音乐课堂中,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此营造浓烈的艺术育人氛围,从而令美育元素成功体现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旋律之美
  “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表现美感的主要音乐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聆听欣赏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想令“美育之花”成功在音乐课堂中绽放,那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当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之后,学生才能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感知、体会其中的旋律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便能得到提升,进而形成崇高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指点,以此令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并且可以成功感受其中的旋律之美。
  以三年级下册欣赏《铁匠波尔卡》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需要把握这首音乐的重点、难点及内涵。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研究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不同乐段节奏、情绪变化等音乐要素。到了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实录的铁匠的劳动场面为导入,让学生观察他们劳动时的动作和声音,打铁和烧火时不同的动作和节奏,为后面的聆听乐曲,划分乐段,分辨情绪和节奏变化、感受旋律的魅力做铺垫。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模仿铁匠劳动时的情境,随后还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用旋律线来表现不同乐段的劳动心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波尔卡舞蹈带来愉悦感,更进一步体会到乐曲的旋律之美。不过,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有效把握这首歌曲的核心内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剖析这首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在此之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音乐情绪。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感受与欣赏乐曲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产生共鸣,体会这些欢快旋律表达的思想及内涵。
  三、鼓励学生开口演唱,渗透歌唱声音之美
  “演唱”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渗透美育元素的关键环节。好的歌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有开口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让每位学生都愿意主动开口演唱。通过正确的指导、鼓励与赞扬,可以令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落实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演唱环节”,并且让学生成为该环节的“主角”。
  以三年级上册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以此令学生对歌曲主角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以准确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正式教学歌曲时,教师先播放一遍音乐,接着便可以带领学生练习这首歌曲。在此之间,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注意自己的气息,保持声音连贯”。不过,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自身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用婉转及自然的声音去表达内心情绪”。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相对内向,所以可能不敢主动开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以此推动他们参与班级的演唱活动。总之,教师要体现学生在课堂演唱环节的“主体地位”,以此令审美教育顺利落实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结语:“营造教学情境”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落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审美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并且令他们形成出色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是“审美教育”中的主体者。若想审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相应的美育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开口演唱、引导学生正确聆听音乐,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
  參考文献
  [1] 袁冬玲.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9.
  [2] 於萍.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06):115-117.
  [3] 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24):169-170.
  [4] 王倩.基于个体认知理论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J].戏剧之家,2018(21):198.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成果(FJJKXB20-114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开展以问题导学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其通过问题导学深入探究数学学科,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当前完善我国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指向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深度阅读教学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感悟和思维发展,注重对课文的深度审美,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如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下實现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在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深度阅读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核
期刊
【摘 要】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和重要保证,它作为教学设计的前置行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部分,而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形成“三环一体”的整体联动的分析体系。课前学情分析可以确定学生认知起点,进行充分预设;课中学情分析可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学情分析可以评估教学结果,为后续教学提供真实的学情。教师在教学中要
期刊
【摘 要】 团队互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团队互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建构进行探究,包括:科学合理构建互动学习团队、运用合适教材内容开展学习、注重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竞争互动教学手段、完善以及合理开展学习评价。  【关键词】 团队互动学习 小学数学 课堂建构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团队互动学习能够有效
期刊
【摘 要】 思维导图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重要课程,旨在为学生的终身艺术学习奠定基础。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思维局限性、美术素养较低。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美术 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具有层次分明、激活思维的特点,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技术推动教育产生革命性变革的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课堂互动  一、教学背景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技术推动教育产生革命性变革的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浙江省全面推进“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在一些地区的教育改革情况还是不太理想,很多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守旧思想,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要对现有的课堂模式进行创新。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将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小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音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小学音乐教育有效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净化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提高音乐美学的整体素质。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室教学中使用视听多媒体设备,这为沉闷的音乐课增添了魅力和活力,并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通过视听多媒体来优化小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学生的培养上更加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合唱是一个集体的艺术开展实践活动,这项艺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审美能力,还能实现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合唱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音准问题,只有把握好学生的音准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小学生是一个稚嫩的群体,在小学的合唱过程里经常会出现音准问题,导致合唱
期刊
【摘 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比较有限,在这种固定形式的教学下,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考试成绩。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很难得到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从而导致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学有所用。为更好地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改革,新课改工作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