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深度阅读课堂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指向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深度阅读教学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感悟和思维发展,注重对课文的深度审美,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如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下實现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在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深度阅读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  核心素养  深度阅读
  一、影响深度阅读的原因分析
  (一)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朝夕,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即使到了小学高段也没有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单一,阅读时常常满足于粗浅的文字表面,不愿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更没有怀疑的精神。此外,教师日常教学中缺少对阅读素养的聚焦渗透也影响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 缺乏对阅读心理过程的关注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下发生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惯用碎片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给足学生同自我、文本与同伴之间的对话时间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课堂的路径
  (一) 课前落实预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设计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
  在学校“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阅读教学研究中,教师针对学情自主研发“校本三单”,第一项是“课前挑战任务单”。在挑战任务中学生需要完成字、词、句方面的相关习题,简洁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且要求针对课文内容提出1-2个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该项预习任务不仅关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基础问题,“挑战性问题的提出”更是对思维的进阶、审美和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出要求。在日积月累式的课前挑战预习中,学生注重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得以形成。
  2. 设置预习思维导图
  预习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1) 作家作品知识。积累一定的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利于学习者走近作者,走进文本。(2) 重点的生字新词。小学高段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字词学习能力,课前做好充分的字词预习能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深度阅读。(3) 梳理文本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小学高段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关乎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4) 阅读初感受。在预习并充分思考后,学生试着写下关于文本的初步感受,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处。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预习作业中,学生这样写下阅读初感受:我很喜欢阅读历史人物故事,因为特别精彩。“将相和”的故事为什么家喻户晓?我想这与作者司马迁擅于抓住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有关,最典型的、最彰显人物个性的故事最吸引人;也与故事的语言有关,具体的故事情节,一系列的人物语言和动作让人仿佛看到故事就在眼前上演;还与作者巧妙的故事联结有关,前面两个故事是“因”,后一个故事是“果”,前后连贯自然,让人读起来特别流畅。可见,学生的“阅读初感受”具有思维的深度,充分的阅读准备可以在课堂上更快速地将阅读教学引向核心任务。
  以上两种方法都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注重针对文本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为聚焦课堂的深度阅读做更充足的准备。
  (二) 课堂落实协同学习,关注阅读心理过程
  1. 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就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儿童们,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集合起来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文本的阅读过程是由学生与自我、文本、同伴以及教师之间的多元对话构成的。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例,教师要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开展小组内的协同学习,培养组内成员倾听、协作、交流的习惯。
  2. 适时追问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模式重视追问,在阅读课堂中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就体现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提取是实现阅读心理过程第三、四阶段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本内容中的核心问题,并在课堂上就此进行追问。同样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有学生发现文本中多处使用成语,而且还能从重要成语中读出人物形象,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既体现廉颇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将军实至名归,又体现廉颇的自大、居功自傲;“理直气壮”既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又体现他做事善谋划,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才能在面对秦王时这样理直气壮。但是,该文本中成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此时教师就必须进行将阅读引向深度的追问:成语的作用只是体现人物性格吗?在这篇课文中成语还有什么作用吗?有学生将文中的所有成语进行比对,发现将这些成语串联起来就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快速概括出来,原来它们还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当然,深度阅读课堂的追问在此环节仍应该继续:故事中运用成语还有没有其他好处?即言简意赅,增加文本语言的生动性。在平时的习作中学生就可以学习该文的作者,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由文本的阅读走向习作,使作文更精彩。由此可见,“追问式”的阅读课堂使学生阅读心理过程中的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实现成为可能。
  3. 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4. 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一位老师执教《晏子使楚》。在练习朗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时,学生对晏子话语的朗读总不到位。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老师当晏子,你们都当楚王,看老师当得像不像,打算给老师打多少分?(师抑扬顿挫地示范读,还加上了动作)
  生: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软中带硬,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来反驳楚王。但当您读到“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这一部分时应该读得既严肃又自豪,应该这么读:“……”(生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甘拜下风,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 搭建支架,实现跳跃性学习
  “鹰架理论”也是“学习共同体”模式中的重要理论,即学生的学习要实现“质变”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架作为支撑。高段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提炼与评价能力。在共同体模式中的深度阅读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实现跳跃性学习,进而实现深度阅读。
  (三) 课后迁移与积累,拓展深度阅读的宽度
  1.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是检测学生课堂所学的重要工具,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提取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拓展了阅读的宽度。
  2. 以写促读
  高段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小练笔也是检测学生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小练笔练习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标要求明确的小练笔,既延伸了课堂的写法探寻,让学生将课文的写法作为模板去写身边的景物,发展了其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的素养,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3. 采蜜与积累
  课后积累与课堂阅读内容相关联的其他作品知识,既拓展了学生记忆中的文学知识网络,也延展了阅读课堂的深度。深度阅读的课堂并不是在课堂结束后就戛然而止,而是在课后做足采蜜与积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极为讲究方式方法且深奥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广大学生,更要将其中的奥妙条分缕析讲明说清,深度学习则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并学习数学的一种便捷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制定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说理课堂 教学策略  前言:  数学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的成长都十分重要,数学教学的本质
期刊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一分疑惑一分进步,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点进步都是从人们的疑惑开始的。从小培养学生对所接触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初中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地构建全新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数学学习也是学生思维构建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课堂的““统领课””是能够带给学生整体学习认识,并不断将各个学习点进行有机结合的引领课程,为了激发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思维,需要教师运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统
期刊
【摘 要】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在课程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同时成为了初中教育阶段改革中的核心。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及前提,数学,对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生存都是重要的指导工具,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这一重要工具来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育 方法分析  一、引言  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
期刊
摩擦力相关的动静转换问题,是高中力学的学习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当多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由于场景可能性多,学生很难判断物体动静状态的转换。通过研究动静转换过程的“供求关系”,推演出一些辅助判断的二级结论,能够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效率。  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可以依靠动静转换中的“供求关系”进行判断。需求方是维持相对静止需要的静摩擦力,供给方为接触面能够提供的最大静摩擦
期刊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幅好的板书对高中生学习、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发展思维能力,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板书 教学 设计 高中地理学  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地理板书即地理教师在上课前深入研读教材,依据教学的目的进行认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以情景教学法进行单元化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个单元的总体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进程。同时,还能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积极活跃,让学生们充满学习的动力,让教师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本文探讨了在单元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单元主题 情境教学 实践探究  一、引言  教育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其中的艺
期刊
【摘 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小学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科授课,其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小学学生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有益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让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了高中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高中生数学逻辑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教学技能,为学生营造高效数学课堂,让高中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科学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究未学习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数学逻辑意识,从而全面增强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应试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课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开展以问题导学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其通过问题导学深入探究数学学科,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当前完善我国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