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香疏影荷塘月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逼视灵魂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在文章开头写到妻子“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回到家里,“妻已睡熟好久”;行文中又不断以“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作比,整个“荷塘月色”的画面似有烟雾弥漫,渺茫、隐约而朦胧,这都是在刻意营造一个“梦”的氛围与意境。两个世界中,梦的世界在文章里是直接呈现的;现实世界只是“偶而露峥嵘”。
  将朱自清的“不平静”仅仅归之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是不全面的。朱自清前述对“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的向往本身,即已说明了他在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与历史位置。他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了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二十年后,他拖着病弱身躯,投身民主运动,一身重病,宁可饿死,拒购美援面粉。意境清到彻底,静到彻底的《荷塘月色》的作者,能有如此刚烈行动,这是他清白、独立人格的必然发展。)
  景物描写技巧
  《荷塘月色》的思想意义是有争议的,但它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人们却是一致地赞扬。那么,它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情与理的统一。我们听惯了情景交融的说法,往往忽略了情与理的统一。有的人为了借景物表现自己的心情,不顾自然规律,任意呼风唤雨,而《荷塘月色》中景物描写的顺序或角度,都是顺理成章的。例如,“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今晚……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从地上写到天上,就很符合“我”從屋里到屋外眼睛适应的过程和夜晚走路的特点。
  其次,充分运用了艺术上的陪衬手法,而且用得很丰富。有时相辅相成(正衬),有时相反相成(反衬)。例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就是正衬,用树色作底,衬托杨柳。“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就是反衬,以闹衬静。而用“朦胧的月色”衬托“淡淡的哀愁”,更是贯穿全文的基本手法。
  再次, 像“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段,真是把“通感”的技巧运用到了方方面面。作者充分运用了水墨画的技法,描写了树影的浓淡疏密,“斑驳”一词用得特别出色,把传统水墨画“墨分五色”的技法融合进去了。作者又运用了音乐来表现“光与影的和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最后,最出色的,还是全文的景物描写不瘟不火,恰到好处,就像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样,全文的景物描写和感情底蕴就很和谐了。
  我常常想,朱自清在写的时候,恐怕没有刻意追求技巧;但是他的传统文化的功底太深厚了,也就举重若轻了。
  语言的声音节奏
  有的人认为,古文是要吟咏的,语言就应该讲究声音节奏;现代文或称语体文只能朗读,就不必讲究声音节奏了。这个看法恐怕有点偏颇。朱光潜曾借用一句话来说明,现代文的声音节奏“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只是这个“妙”不易分析体会。好在朱自清在这方面很有讲究,也很有成就,我们就从他的《荷塘月色》来体会一下。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第一句中用“颇”不用“很”,因为“很”字仄声音哑;而这个“颇”作为文眼,是应该很有文采的。接下来用“日日”不用“每日”,在重叠中透露出熟悉的意思,来衬托月色下的荷塘。描写月亮和孩子们的欢笑,都用“了”结尾,同样的句式又略有参差。末尾两句都写了声音,却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宁静。还值得注意的是,开头都在写“我”,却把“我”字删尽了,只在末尾才点了一下“我”。语言的干净到了不能减少一个字的程度。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这一段多用短句,甚至有意在长句中加上逗号,这就很合乎作者此时独处的舒缓与孤寂情绪。朱自清很善于用叠词,但是“曲折”一词的不重叠与后面两个词的重叠(蓊蓊郁郁的,阴森森的)对照,恰到好处。末尾的“有些怕人”,既把文言中的使动用法借过来了,又合乎口语的习惯。整段读起来,我们感觉到作者在浅吟低咏,整个身心都和荷塘融为一体了。
  从全文看,能不用虚词,特别是不用连词的地方,作者都尽量不用;但是一用就别有深意。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两个“也”字表示了并列中又有侧重。
  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三个句子中的“但”都用得好,如果改成“但是”,在语气上就过重了。
  这样来体会《荷塘月色》语言的声音节奏,显然是很不充分的。但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庶几能有一点切实的感悟。
其他文献
真正成功的人,善于摆脱一切限制,突破自我。如麦家的儿子,自我封闭两年后,却用一颗上进的心和多年积累的英语功底,突破自我,走向了成功。故而人生需要突破,突破便可铸就成功。  成功需要突破,因为只有突破,才能让你摆脱世俗的限制,畅想光明的未来。众所周知的最佳球员林书豪,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如今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无疑是因为他勇于突破的精神,打破自己的常规,让自己突破昨天的束缚,从而冲向明
期刊
一眼看见猫城,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形成了一句话:这个文明快要灭绝!我并不晓得猫国文明的一切;在迷林所得的那点经验只足以引起我的好奇心,使我要看个水落石出,我心目中的猫国文明决不是个惨剧的穿插与布景;我是希望看清一个文明的底蕴,从而多得一些对人生的经验。文明与民族是可以灭绝的,我们地球上人类史中的记载也不都是玫瑰色的。读历史设若能使我们落泪,那么,眼前摆着一片要断气的文明,是何等伤心的事!  将快死去
期刊
鹰在一棵大树上休息。天和地一片沉默。在一片沉默中,鹰开口问:“许多年前,我还是一只幼鹰。当我学着飞翔的时候,你被人们小心翼翼地种下。如今,我已经走过了半生,却只是偶尔看见有人砍去你身上的枝桠。可见,人类想要抛弃什么,其实也并不太难啊!”  “不,我的朋友!这不是抛弃,相反,正是这看似放任的行为才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大树沉稳的回答在空旷的原野上响起,“真正的良材需要的是自己的田野,真正的大师需要的是
期刊
有些文章,描写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地理环境(如森林、高山等)、名胜古迹(如故宫、大雁塔等)的,我们称作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等,我们称作状物类文章。因为在写景的同时,往往进行物的介绍描述,因此这类文章统称为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也是一种写作形式。作者往往有感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一山一水,而将所观、所闻、所悟付诸笔端。那么,该如何写作写
期刊
张兴山,男,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语文教师,著有长篇小说《校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笔名杏衫);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语言形式的沟通。同样,在文章写作中,对话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技巧。  在一篇文章中,好的对话可以把人物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而無趣的对话则让人觉得空洞而拖沓,从而失去继续阅读的耐心。  文字里的对话不像平日里的交谈那么
期刊
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准确地说,应该是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四位吝啬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是:(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下面
期刊
一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上没有永恒的冬天。干涸的土地若能成为雨雪的车夫,身段轻盈地迎她下轿,那时,你心底会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吗?  当听到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纷纷扬扬飘起雨雪时,心湖,竟泛起了层层波澜。干涸的大地啊,苦苦等待,终于等到了雨雪的垂青。白雪蜿蜒绵长百里,我似乎看到撒哈拉沙漠的每一粒沙子,都在欢欣鼓舞。仙人掌肥硕的叶片,围绕了一圈纯白的肩带,一丝一缕,承载着万千风情。无垠的沙丘,穿上寒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上语文课、读课外书、参加社会实践都是语文学习的途径。开学以来的高中生活,让你对语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回望你的语文学习经历,总有一节语文课,或者讀到的一本书,或者参加的一次社会实践,给了你特别的触动,让你一下子感受到语文学习如此美好。  请以“语文学习,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语文学习中特别的
期刊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正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的我,突然听闻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一开始半信半疑,在外工作的父母来信确认,并催促赶紧准备。于是,我振作精神,豎起脊梁,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  我插队的地方,是个将近三千人口的大村子,前有水塘,背靠大山,巷子很窄,房屋密密麻麻。阿嫲(祖母)住得离我很近,就隔着两间邻居的屋子。村里虽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别说电视机,连收音机都不多见。入夜以后,除了青年间(未婚男子
期刊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我认为,饺子之美不仅在其美味,更在于温馨的过程。  记得小时候到姥姥家,姥姥特意为我们包了饺子。姥姥说有一个包了糖,谁吃到了,就是有福气的人。我和弟弟开始疯抢饺子,吃了一个又一个,我有些撑得受不了了,但还没吃到福气饺子呀,继续吃。不记得当时吃了多少个了,终于吃到福气饺子了。我开心至极,高兴地大叫。弟弟失落地看着我,这时他也吃到了包糖的饺子。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