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番禺区教育局实施“文化德育”的发展背景,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将区域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建立一批强有力的实践基地,成为加强区域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一方面,让灿烂的本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引起师生的兴趣,激发民族情感,发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品德习惯;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认同家乡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提高青少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以下简称《指南》),增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指南》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其中,在六个“实施途径”中明确提出“实践育人”,通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一、基于文化德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实施背景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为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切实提升番禺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在“上品教化”教育品牌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概念——文化德育。“文化德育”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借助优秀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自信,从而推动番禺区教育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教育功效,实现番禺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将番禺区大石街和洛浦街本土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成立一批强有力的实践基地,成为加强区域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让灿烂的本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引起师生的兴趣,激发民族情感,发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品德习惯;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认同家乡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提高青少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基于文化德育的北片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内容
(一)整合番禺文化资源,开发社会实践基地
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以“立足番禺,聚焦北片”为视点,将自然景观、文物名迹、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经济特色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选取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基地,再深入研究这些基地的开发和运用。确定了三大类实践基地:
1.爱国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体验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区域联合相关教育场地,通过参观、法律大讲堂、法制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书画展、普法小报、模拟法庭等活动,利用宪法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主题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历史文化基地。番禺区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许多的祠堂或村落都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如,沙湾古镇、石碁等地更是突出。在借鉴其它区域的优秀本土文化的同时,聚焦北片,挖掘出文化基地,如:
传承茶文化教育基地——沙溪茶叶城。位于洛浦街的沙溪茶叶城是值得学生深入实践的活动场地。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人饮茶据說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华同胞一直有“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饮茶过程中也形成不同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学生通过访谈、调查、实践等形式便可对传统茶文化有深刻体会。
传承家具文化基地——大石家私城,红树湾家私城。大石街有两个大型家私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家具模式,这些变化有深厚的研究价值,预示着社会的变迁,带着研学问题去这两个基地探究一番,会让学生收获良多,是非常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乡土文化体验基地——白土泉,灯草市旧址。自古以来,大石是番禺有名的“鱼米之乡”,其中以“大石三件宝”之称的茨菇、马蹄、灯芯草最为人津津乐道。其中蕴藏的优秀文化能充分体现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当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将马蹄变为自己的特产,当他们以销售灯芯草首次接触外面的世界……这些都能反映出这里的人们热爱劳动、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品格,这样弥足珍贵的文化底蕴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发扬。
龙舟文化教育基地——上漖龙船厂。洛浦街上漖村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龙舟制造技艺闻名遐迩,依靠师徒传艺,家族传承,至今已有140年。一艘传统龙舟,能耐百年风雨,当中最考究的应是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它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非常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饮食文化体验基地——长隆酒店,香江大酒店,渔民新村,四海一品。“食在广州”闻名全国,“饮早茶”更成为了广州人的习惯,这个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还成为了一种社会交际方式,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北片区域内有几家独具“早茶”特色的酒店,各式各样的点心,应有尽有,是深入了解广州饮食文化的良好载体。
3.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改变人类,也是新时代的巨大推动力。番禺区相关资源丰富,如,广东科技馆、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飞鸟乐园等。长隆集团是闻名世界的科技发展代表,北片利用地域优势加大合作力度,让优秀文化得以积淀和绽放,广泛发挥其在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北片科普教育发展。比如,野外观察、3D打印、4D体验、机器人制作等活动可以在基地获得体验。 (二)中小学研学指南的制定和运用
在推动各校开展研学旅行等活动时,区域结合各实践基地提供的相关信息,整合北片综合实践科组和德育科组的骨干教师,以区域文化基地试点学校为载体,通过一线骨干教师编排,邀请专家指点,带领学生实践操作,并进行修订完善等形式,制定出详细指南,对研学目的、方法、反馈等做出指引。
(三)番禺文化基地的开发和运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育人的功效,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鼓励区域各校积极挖掘本土资源,并加以开发和运用,形成各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由此加大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校享受到优质资源。
(四)本土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策略
回归课堂,回归教学是根本。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建立区域本土文化实践基地,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课堂学习相结合。大力研究如何将本土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由此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收集教师意见和学生反馈等。
(五)本土文化资源与家校共育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结合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对各资源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尤其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得到更广泛的真实反馈,对资源进行再整合。
三、北片本土文化资源的实践与运用策略
(一)立足番禺,聚焦北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
北片坚持“办有灵气的教育”价值追求。在推进文化德育的落实过程中,为了将课堂延伸至校外,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北片整合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优秀民营企业等资源,在区域内建立一批实践基地,为有灵气学子们营建优厚的锻炼环境。区域社会实践基地的开发与设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德;通过综合实践得到合作、创造、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为其开创精彩健康人生奠定基础。
(二)推动研学旅行,丰富体验方式
《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學旅行活动。为了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力量,一是邀请有相关职业背景的家长志愿者加入研学旅行行列;二是广泛发动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开展相关研学活动。
(三)研学指南和文化基地的开发和运用策略
为了规范和完善区域文化基地的实践和运用,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牵头先后与区域内知名民营企业,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思源现代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搭乘基地共建,举行揭牌仪式。组织区域内综合实践学科教学骨干,对照实验方案的研究目标,对所有可利用的本土资源进行文化开发和挖掘,将其中文化内涵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将《北片文化基地研学指南》和宣传册子,供各校参考使用,推动北片研学活动,定期交流、合作,分享有经验的研学材料。在不断的实践和修订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研学指南,以指南引领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广州市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基于文化德育开发区域本土文化研学实践基地,通过资源整合,互动教育,密切教育的合作交流,改进了家、校、企的合作模式,乃至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践行“上品教化”理念,推动“文化德育”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今后,区域将在发挥优势实现基地与校园文化的科学对接上继续探索研究。
责任编辑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以下简称《指南》),增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指南》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其中,在六个“实施途径”中明确提出“实践育人”,通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一、基于文化德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实施背景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为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切实提升番禺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在“上品教化”教育品牌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概念——文化德育。“文化德育”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借助优秀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自信,从而推动番禺区教育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教育功效,实现番禺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将番禺区大石街和洛浦街本土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成立一批强有力的实践基地,成为加强区域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让灿烂的本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引起师生的兴趣,激发民族情感,发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品德习惯;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认同家乡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提高青少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基于文化德育的北片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内容
(一)整合番禺文化资源,开发社会实践基地
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以“立足番禺,聚焦北片”为视点,将自然景观、文物名迹、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经济特色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选取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基地,再深入研究这些基地的开发和运用。确定了三大类实践基地:
1.爱国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体验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区域联合相关教育场地,通过参观、法律大讲堂、法制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书画展、普法小报、模拟法庭等活动,利用宪法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主题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历史文化基地。番禺区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许多的祠堂或村落都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如,沙湾古镇、石碁等地更是突出。在借鉴其它区域的优秀本土文化的同时,聚焦北片,挖掘出文化基地,如:
传承茶文化教育基地——沙溪茶叶城。位于洛浦街的沙溪茶叶城是值得学生深入实践的活动场地。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人饮茶据說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华同胞一直有“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饮茶过程中也形成不同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学生通过访谈、调查、实践等形式便可对传统茶文化有深刻体会。
传承家具文化基地——大石家私城,红树湾家私城。大石街有两个大型家私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家具模式,这些变化有深厚的研究价值,预示着社会的变迁,带着研学问题去这两个基地探究一番,会让学生收获良多,是非常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乡土文化体验基地——白土泉,灯草市旧址。自古以来,大石是番禺有名的“鱼米之乡”,其中以“大石三件宝”之称的茨菇、马蹄、灯芯草最为人津津乐道。其中蕴藏的优秀文化能充分体现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当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将马蹄变为自己的特产,当他们以销售灯芯草首次接触外面的世界……这些都能反映出这里的人们热爱劳动、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品格,这样弥足珍贵的文化底蕴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发扬。
龙舟文化教育基地——上漖龙船厂。洛浦街上漖村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龙舟制造技艺闻名遐迩,依靠师徒传艺,家族传承,至今已有140年。一艘传统龙舟,能耐百年风雨,当中最考究的应是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它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非常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饮食文化体验基地——长隆酒店,香江大酒店,渔民新村,四海一品。“食在广州”闻名全国,“饮早茶”更成为了广州人的习惯,这个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还成为了一种社会交际方式,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北片区域内有几家独具“早茶”特色的酒店,各式各样的点心,应有尽有,是深入了解广州饮食文化的良好载体。
3.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改变人类,也是新时代的巨大推动力。番禺区相关资源丰富,如,广东科技馆、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飞鸟乐园等。长隆集团是闻名世界的科技发展代表,北片利用地域优势加大合作力度,让优秀文化得以积淀和绽放,广泛发挥其在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北片科普教育发展。比如,野外观察、3D打印、4D体验、机器人制作等活动可以在基地获得体验。 (二)中小学研学指南的制定和运用
在推动各校开展研学旅行等活动时,区域结合各实践基地提供的相关信息,整合北片综合实践科组和德育科组的骨干教师,以区域文化基地试点学校为载体,通过一线骨干教师编排,邀请专家指点,带领学生实践操作,并进行修订完善等形式,制定出详细指南,对研学目的、方法、反馈等做出指引。
(三)番禺文化基地的开发和运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育人的功效,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鼓励区域各校积极挖掘本土资源,并加以开发和运用,形成各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由此加大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校享受到优质资源。
(四)本土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策略
回归课堂,回归教学是根本。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建立区域本土文化实践基地,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课堂学习相结合。大力研究如何将本土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由此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收集教师意见和学生反馈等。
(五)本土文化资源与家校共育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结合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对各资源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尤其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得到更广泛的真实反馈,对资源进行再整合。
三、北片本土文化资源的实践与运用策略
(一)立足番禺,聚焦北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
北片坚持“办有灵气的教育”价值追求。在推进文化德育的落实过程中,为了将课堂延伸至校外,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北片整合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优秀民营企业等资源,在区域内建立一批实践基地,为有灵气学子们营建优厚的锻炼环境。区域社会实践基地的开发与设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德;通过综合实践得到合作、创造、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为其开创精彩健康人生奠定基础。
(二)推动研学旅行,丰富体验方式
《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學旅行活动。为了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力量,一是邀请有相关职业背景的家长志愿者加入研学旅行行列;二是广泛发动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开展相关研学活动。
(三)研学指南和文化基地的开发和运用策略
为了规范和完善区域文化基地的实践和运用,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牵头先后与区域内知名民营企业,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思源现代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搭乘基地共建,举行揭牌仪式。组织区域内综合实践学科教学骨干,对照实验方案的研究目标,对所有可利用的本土资源进行文化开发和挖掘,将其中文化内涵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将《北片文化基地研学指南》和宣传册子,供各校参考使用,推动北片研学活动,定期交流、合作,分享有经验的研学材料。在不断的实践和修订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研学指南,以指南引领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广州市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基于文化德育开发区域本土文化研学实践基地,通过资源整合,互动教育,密切教育的合作交流,改进了家、校、企的合作模式,乃至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践行“上品教化”理念,推动“文化德育”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今后,区域将在发挥优势实现基地与校园文化的科学对接上继续探索研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