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经济思想述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奠基者,魏源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他的一生贯串于封建“末世”和近代初期。魏源经济变革思想是其社会变革思想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许多经济观念,又使这些变革主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魏源 经济思想 时代背景 影响
  
  魏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魏源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他的一生贯串于封建“末世”和近代初期。魏源的前期正当中国中世纪的末期,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濒于崩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经济侵略手段不断叩击中国沿海门户,社会危机加剧,民族矛盾上升。魏源的后期,则是中国跨入近代社会的初期阶段。这个具有“天崩地解”的历史性转折的出现,既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大突变所导致,也不是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的结果,而是由英国侵华战争所致。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扭曲的社会形态,也深切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处时代凸显的严重民族危机和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迫使包括魏源在内的有识之士认真思索并作出反应,本属于统治阶级一部分的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踏上历史舞台。
  魏源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有清醒认识,认为令人忧虑的“四海饥”的严重局势正在日趋恶化。水、旱、兵、税成为四大祸害,复加以“病漕、病鹾、病吏、病民之患”,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无衣无食,辗转于死亡线上。甚至“有田之富民”也往往因“租税”、“徭役”和“饥荒”而“束手待尽”,濒于破产。他认为,当时的清朝社会经济已处于“蜗庐外漏兼中蠹”的衰败状态。
  魏源对这种衰败的社会现实的形成原因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川壅必溃”的灾难性后果是清朝因循苟且造成的。魏源在《筹鹾篇》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之法。”唯一的出路在于社会变革,只有变法才能结束危机四伏的局面,出现“天日昌”、“风雷行”的新局面。社会变革观念成为他全部思想的基础。鸦片战争后,巨大的事变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的社会变革观。为了拯救国家,实现富国强兵,魏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使他后期变革思想和主张高度反映了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发展趋势。魏源的社会变革思想较多涉及经济方面,经济变革思想更是魏源思想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许多经济观念,又使自己的变革主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
  重视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发展。魏源坚持“以农为本”,重视“本富”。魏源把农业所生产的自然形态财富——食看作“本富”。在他看来,“本富”是社会繁荣的基石。“重本”思想还表现在他强调“阜食源”,即增加粮食生产。他还以美国和秘鲁重视发展农业来阐述“重本”的合理性。魏源在《弥利坚国总论下》中指出,美利坚因为谷物产出丰富而十分富有,秘鲁等国家虽然金银矿藏丰富但人民依然十分贫困。所以金银并不是致富之宝,庄稼粮食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这是自古以来的至理名言,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概莫能外。魏源在坚持“重本”时很重视自耕农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耕者有其田者是国家创造财富的支柱力量,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要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利益,让他们的生产条件能够得以维持和持续发展。他高度赞扬前代的“耕战”政策。农民破产流亡不利于农业生产,必须用屯垦手段加以解决。魏源十分重视移民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他主张让那些没有土地的人进行移民。特别是向东南沿海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移民,将荒芜的土地让移民大规模开垦。他还主张朝廷应当将京城的旗人向北方和东北进行大规模移民垦荒,发展农业生产。
  主张发展商品经济。魏源感悟到中国经济大变革的时代脉搏,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过对外战争和殖民地的方式迅速蔓延世界各地,中国经济在被外国打开国门以后,也将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世界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他顺应了这种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见解。魏源的商品经济思想是逐渐形成的。在鸦片战争之前,他把“富民”分为“有田之富民”和“无田之富民”,前者是指农民的富裕,后者是指商人的富裕。魏源十分重视“兴利”,要通过屯垦、采金(银矿)和更币来兴利。鸦片战争后,魏源又提出了“缓本急标”的产业发展观。所谓“缓本急标”的经济主张,是指在产业发展上,应当把商品经济置于首要地位。他希望国家把主要精力从单纯农耕经济中转移出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相对于中国传统的重本抑商、工商为下的服务于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巨大进步,这也是魏源经济思想超越他同时代人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魏源还重视发展民营商业活动,倡导改革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他认为,依靠海商运送漕粮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的自然趋势,官运漕粮已势不可行。魏源在《复魏制府询海运书》中清楚地指出,商人从事海上商业活动不仅仅有利于商人本身,也与整个国家发展和全体人民生计之间正相关。在运河运输、盐政和海运问题上,魏源比包世臣更敢于公开地维护商人的利益,这些改革的主旨就是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引进近代机器工业的主张。主张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将工业作为国家实现富强的重要产业基础。魏源主张政府应当广泛建立现代工厂,发展民族工业。魏源指出,建立的新式工业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国防军事领域的军火生产制造,还应当在民用大众产品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在《筹海篇三》中,他就指出,造船厂不能只是制造战舰,凡是民间需要的各种产品都应当生产制造。不仅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工业,而且政府应该允许和鼓励商民自行设厂以发展新式工业,允许东部沿海的私人资本自由进入新兴工业,制造新式轮船、生产枪炮和其他机制工业产品。魏源在《筹海篇三》中说,东部沿海的所有人,可以自由办厂生产轮船和机器,生产的产品可以自主决定其产品处置,是拿到市场销售还是自己使用,悉听尊便。他认为民用工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官办厂、局兼产民用品,民办厂、局大量生产民用品,广大商民“争先效尤”,必将推动我国机械化工业的发展。为了给新法铸币提供白银原料,他还建议将“沿海之矿山,许民开采”。魏源的这种主张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利用商人和便利商业的观点,他已经是从产业结构整体的角度来思考各种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这是一种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取向。
  主张在经济发展方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在《筹海篇三》中,魏源在将西方列强和中国进行多角度深入比较分析后,看到了当时的中国的国民经济要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特别是工业和技术落后,无工不强,这是中国在战争中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他提出要学习西方国家的现代科学技术,要兴办中国自己的现代制造业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济发展建议,对当时守旧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看作是“奇技淫巧”的错误见解进行了尖锐驳斥。他指出,机器生产是先进的“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主张把西方国家的机器工业引入我国军需品乃至某些民用品的生产。魏源不仅主张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生产工具,还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魏源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到了“公司”一词,他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西方“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在《筹海篇三》中,他还指出,开始是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机器,然后是利用他们的人才到我国来制造先进的武器和机器,再次是培养自己的人才来制造先进武器设备,最后还可以超越西方国家,将产品出口到西方国家。
  主张通过利民来实现利国。魏源深刻认识到了富民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在国富和民富的问题上,魏源主张社会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百姓富裕是政府富裕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富国强。在《元史新编》中指出,他将重心放在百姓身上,人民大众富足自由了,国家也自然富强。相反,如果一心只是想到如何为国家弄到更多财产,老百姓就会生存艰难,国家最终也积贫积弱。在《治篇十四》中,他阐述了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指出,当一个地域的人民富足殷实的时候,即使国家有大的战争,或者遇到严重灾难等不利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充足的给养,让这些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国家的经济政策应当有利于民富。在《治篇十四》中,魏源提出,懂得如何向百姓索取的君王,就如同种植柳树,致死修剪其枝叶,并且还给柳树施肥培土;而不善于向百姓索取的人,就如同剪韭菜一样来对待百姓,不让老百姓分享劳动果实。从中可以看出,魏源的国家赋税观是国家只应当对民众部分收入征税,税收不能伤害民众创造财富的基础条件和积极性。
  魏源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
  魏源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奠基者。“缓本急标”论的提出使他成为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中最有现代经济理念的代表人物,成为此后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工商业为国家之根本和以工业立国的理论先驱,使他站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上。魏源是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启蒙思想家,是近代中国面向西方、具有对外开放意识的第一个思想家,堪称“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作者单位:毕节学院招生就业处)
其他文献
基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德育理念,借助午读演讲、常态演说、语言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勇敢开口表达,爱上口才表达活动;将口才培养融入常态化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青春成长“
童心教育的校本研究与实践注重在环境营造上尊重童心,呵护童趣,营建儿童化的校园环境生态;在课程建设中力求彰显个性化、多样化、情感化,为儿童留下美好童年记忆;并以多姿多
【摘 要】小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学生会接触到陌生的知识,学习如何写字、算数、绘画等,其中写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环节。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字,发生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适当进行纠正,让学生正确书写文字。主要探讨小学生书写出错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纠正错别字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错别字;学习习惯;汉字组成  【中图分类号】
SH46合成极压长寿命汽轮机油可以在水泥磨主电机轴承上连续使用30 000 h。
为了解云南回族CSFPO、TPOX、TH01、F13A01、FESFPS和VWA等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应用复合扩增、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法显影技术,对云南回族上述6个STR基因座进行遗传多态性调查。结果
【摘要】人才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建设和发展应用型的高等院校,必须支持教职工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制度环境。要注重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科研教学行政化的倾向,不断提高应用型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历程,历经“仿日型”、“仿美抗日型”、“亲苏封闭型”和“改革开放型”四个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应根据中专生的身心、专业特点进行精心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内容、严密的教学组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 职业中专 体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校园童谣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以童谣为载体,赋予社团、班会、戏剧、博客和嘉年华等校园活动以儿童气息和丰富的德育内涵,以此引领儿童自觉塑造良好品性,提升生活智慧和道
新编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力求营造儿童文化,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课程综合。教学应依托教材,营建童趣课堂,促进儿童的深度体验和探究,增加儿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
【摘要】制约高中学生历史题作答的原因很多,如何在平时能提高学生的作答能力非常重要。我從学生的阅读习惯、民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后训练、设问技法掌握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主观题 作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34-02  历史主观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否答好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