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tage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造林质量与造林树种、整地、苗木、栽植质量、成活率或保存率、造林密度、造林面积等有关,造林质量决定着绿化工程的成败,是确保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建造秀美山川的一个关键。文章结合实际种植经验,探讨了植树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造林质量;植树;综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09-02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一方面它能给社会提供木材及其它原材料,同时有吸收温室气体、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林业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了以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植树造林绿化工程,造林的数量越来越大,但是真正达到绿树成荫的面积却很少。因此,提高造林质量十分重要,笔者分析了当前植树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措施,以供业内交流和探讨。
  1 植树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1.1 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苗木质量的好坏。目前,部分地区植树造林存在着为了单纯的经济效益,使植树造林所用的苗木参夹着弱苗,还有许多树苗携带病菌,苗木的发病率极高而成活率下降,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造林的质量。
  1.2 造林环境条件差 植树造林工作的关键在于幼苗的成活率,而环境条件的好坏则是影响幼苗成活的主要因素。在西北大部分地区,土壤多为有机质含量少的风沙土和黄绵土,其保水保肥性极差;常年气候干燥,风沙频繁,早晚温差大,树苗种植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成活。加之,随着工业的发展,各中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很多地区的水体、土壤和空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植树造林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差。
  1.3 整体规划不合理 植树造林工作不是单纯的种植树木以扩大绿化面积,而是要结合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并要求各部门统筹兼顾的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前要做好整体规划。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市整体工作发展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地区规划不科学,造成苗木不适宜当地土壤和天气,而且苗木种类单一,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脆弱,生物多样性低等现象,导致病虫害大面积传播,造成苗木的成活率极低。
  1.4 树木的种植方法不科学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在栽种树苗时挖穴很浅,导致树根不能深扎入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造成枯死;对于移栽的落叶树不注意修剪或修剪的十分粗糙,致使树苗出现许多无效分枝,营养不集中树苗难以健壮;此外,还存在多施肥滥打药的现象,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树苗的成活率也大打折扣。
  1.5 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地区绿化树木的养护工作主要由相關林业工作者负责,但是由于绿化面积十分庞大,种植品种繁多,仅仅依靠少数的林业工作者,树木的养护工作难以落实。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保护树木的意识还十分薄弱,不少地方的树木出现了折枝、破皮、滥砍滥伐等人为破坏的现象,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2 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
  2.1 选育优质苗木 选择最适宜的地区作为种源区域,生产优质苗木种子并培育壮苗。壮苗的培育要有很好的苗圃,因此,要加大对苗圃建设的经济投入,聘请相关专家对育苗进行技术指导,科学的管理和种植并培育出壮苗。在苗木种植前,各部门要加强对苗木质量的选择,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有一定的高度,叶片鲜绿无病斑、黄叶等。此外,在壮苗的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根部带土以保证苗木的活力;调运前,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和质量检验。
  2.2 做好环境条件的调查 环境条件的好坏决定了树苗的成活率,如果不做好调查,易造成树苗不适应当地环境难以成活。这对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形成巨大威胁且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加强环境条件的调查,选择适宜的树苗种植十分重要。一般调查工作包括:(1)对造林目的地进行土壤质地的调查。主要调查土壤的酸碱度和水分含量;(2)调查造林目的地的气候条件。比如空气的含水量,昼夜温差等;(3)对造林目的地已存在的树木种类进行调查。生物之间总是存在相生相克的现象,某种植物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的消退,因此做好调查工作也是有必要的。
  2.3 合理的规划 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前提,要遵循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经济条件的变化规律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因地适宜的种植计划。规划工作从两方面着手:(1)各部门工作任务的分配。任务的分配要合理并十分明确。(2)种植地和树苗种类的确定。种植目的地要适宜树苗的生长,树苗的种类不能单一,布局要合理,要有一定的多样性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2.4 科学的种植方法 科学的植树造林,要从育苗起苗到运输栽培,每一步都讲究科学的操作,一步出错,就会导致造林工作的失败。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成立种植技术小组,邀请相关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后,将各小组成员分配到不同的种植队伍中,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工作要细致,比如挖穴的深度,浇水施肥等都要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2.5 做好树木的养护工作 树苗种植以后要达到绿树成荫的效果,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树苗要经过20a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这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养护工作做的好才能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养护工作不仅要防治病虫害,狂风雷电等自然因素的破坏,还要防止人为因素的损伤。加强养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实行责任制度。将所种苗木分成不同区块,由林业部门进行具体分化并把管护工作酌情分配给具体的负责人;(2)实行奖惩制度。对养护工作有杰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与适当的奖励并公开表扬,对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所管区域树木大面积死亡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与批评和适当的惩罚;(3)做好养护质量的检测工作。可由林业部门决定并成立监督和检查小组定时定量的对各养护部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树木的发病率和成活率,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4)做好宣传工作。树木的养护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可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设专题讲座,主要对植树造林的意义及养护的重要性等进行讲解和宣传;借助相关媒体,向人们普及护林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挂上有关养护树木知识的标语及横幅,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树木养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志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06):87,101.
  [2]涂样胜,杨一辉,喻琼,等.浅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J].现代园艺,2011(11):120-121.
  [3]刘志新.转变观念、明确重点、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J].国土绿化,2003(2):55-57.
  [4]李纬,栾伟,孔繁华.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3):111-113.
  [5]南飞华.论影响当前造林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93.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给出了隐马尔科夫随机动态系统模型,并且介绍了小波变换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非参数估计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其中Haar小波正交级数估计量分解尺度的选取.
摘 要:在2010年13号台风“鲇鱼”发生后,通过对桉树无性系DH-3229倒伏植株的根系以及对塑料袋容器苗的根系生长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期苗木的根系扭曲生长或窝根的形成是导致桉树植株风害倒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选择轻基质容器苗以及适时定植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避免幼苗的窝根,从而减轻植株风害倒伏的损失。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窝根;倒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
通过将热场动力学推广到含时体系, 研究了有限温度下介观含时LC电路中的量子涨落. 虽然温度的升高会使量子涨落增加, 但电容和电感等物理量的时间变化却能使涨落减小. 电源的
摘 要:目的:验证神农和惠普达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方法:小区试验,1种拌种+2次喷施,3种4次喷施。结果:神农腐殖酸液肥拌种+2次喷施和惠普达氨基酸液肥、多元素粉剂、腐殖酸液肥4次喷施,比不施用增产4.33%~5.23%,比清水对照增产1.97%~2.86%。结论:4种叶面肥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可以示范推广。  关键词:小麦;腐殖酸液肥;氨基酸液肥;多元素粉剂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全光纤VISAR进入干涉仪能产生干涉的两光束光程差近似为零,是全光纤VISAR测速的前提条件.对此,研究了低输入光功率时,单模光纤的色散对全光纤VISAR光程差的影响,对高速运动情
设R P是一个*n模且PA具有有限平坦维数,其中A=End(R P).作者证明了在R的Grothendieck群和A的Grothendieck群之间存在一个阿贝尔群同态.特别地,当R P是quasi-n-tilting模时,这
该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循环水的设施配置、水源的前置处理、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加强循环水的日常管理等。
摘 要:该文对合肥市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等2类主要农用化学投入品的施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化肥农药施用变化趋势,提出化肥农药安全、高效施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肥市;农业化学投入品;现状调查;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43;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76-02  合肥市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现辖4县1市4区,土地面积达11 408.48km2,耕
摘 要:分析2013年黄骅市冬小麦冬前生长阶段、越冬阶段、返青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浆期、成熟至收获期等各个发育期阶段的农业气象条件对其生育进程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利多弊少,尽管在返青期出现极端雨雪、低温以及灌浆后期气温偏低、日照偏少等不利天气情况,使发育期推迟,但其它生育阶段的日照、气温、降水等农业气象条件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使冬小麦仍然获得了丰收。
高聚物-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