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掌难鸣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间是否有共鸣,是一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常听见一些教师上完课后说:“我的课本来设计得很好,可学生不配合,像木头一样没反应,讲到精彩的地方,他们也是一脸的漠然,气氛沉闷得令人窒息。”这就是课堂上师生间没有共鸣的表现。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只会怪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去找原因。
  共鸣是在双方、多方间产生的,它的产生要有基础,要有共鸣点。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教师的巴掌举起来了,但却没有“拍”到学生的巴掌上,只能是“孤掌难鸣”了。难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的大小不同,即思想程度、知识程度不同
  
  作为教师,他的思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学生广、深,而人的思维总是从自我角度出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备课时教学设计的问题没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显得过难,因此就无法引起学生共鸣。也就是说,教师的“巴掌”太大,而学生的“巴掌”又太小,一落下去,只能是捂住学生的巴掌,当然也就悄无声息。
  
  二、因年龄、个性、经验等差异,师生间的兴趣点不同
  
  兴趣是共鸣的催生剂,在讲到某些问题时,教师的关注点、兴趣点是问题背后的本质,而学生关注的则是表象的有趣性。如笔者教学《种一片太阳花》时,学生感兴趣的是对太阳花开花过程的描述,而教师关注的是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它的象征意义。可见,师生间“击掌”点不同,无法碰撞,也就无声音了。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在“举掌”时,应考虑:
  
  一、量量学生的“掌”有多大,找准“击掌”点
  毋庸置疑,课堂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说来,课堂教学的每一步安排,每一种教法的选择,都应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预知学生的掌有多大,找准击掌点,这是备课的关键环节。设计问题时应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贴近他们的知识和生活,问题的提出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如上《小抄写员》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1.叙利奥的父亲对叙利奥怀着怎样的感情,持一种什么态度?
  2.叙利奥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决定瞒着父亲抄写签条的?
  3.当父亲从责备到动怒再到灰心失望时,叙利奥又分别是怎样想的?
  4.叙利奥深夜抄写签条被父亲发现时,为什么父子俩都说“原谅我”?
  
  二、以感情、生活为“击掌”点
  感情是桥梁。在他人情感表现或造成他人情感变化的情境刺激下,所引起的情感或情绪上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倾向是情绪共鸣。巴金说:“我写《家》的时候,仿佛跟一些人在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苦。”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讲悲他人之所悲,哀他人之所哀,乐他人之所乐,这些都属于情感共鸣的心理现象。情感共鸣必须借助想象进行角色置换,易地、易人而处才能发生,它一般是在看到或想象他人的感情变化后引起的。在有些情况下,引起或形成他人情感变化的情境或处境,则有更大的唤起作用,情感产生会更强烈。但是我们有的教师上课无任何表情,更没有任何感情的流露,却要求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岂不是叫学生“举掌”,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吗?教师应尽可能地带着微笑走上讲台,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另外,生活是源泉,生活中熟知的东西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研究表明,生活经历相似、思想一致的个体间容易发生情感共鸣。语文课如果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关,他们较为熟知或似曾相识,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教学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这样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掌”也就“拍”得响了。笔者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结合学生体育课长跑考试时的感受,把作者要点明的人生经验与学生长跑时的切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上课的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锤炼心志,丰富常识,用自身的活力、灵气浸润课堂,加大击掌的力度
  中学阶段,学生受年龄、学识、阅历等限制,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文中的人、事、物,景、情、理直接会面、交流;同时促使学生跳出教材,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去审视教材,正确把握它的思想内涵、行文脉络。这就需要教师修心志、养底气、蓄灵气。特级教师于漪的语文课之所以充满活力和灵气,洋溢着不凡的个性魅力,正是因为她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执着地追求着教书育人的大目标,几十年来坚持广泛阅读,探究文化宝藏,独立钻研教材,达到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拿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构思的来龙去脉,往往一看就清楚”的境界。也正是因为她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她的课才有巨大的感染力,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沐春雨,如坐春风。学生想着、说着、笑着、写着,完全忘记了现实的自己。试想,没有教师的灵气和活力,没有学生的共鸣,哪有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魔力!教师只有自觉地不断加强和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并磨砺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加大击掌的力度。
  
  四、允许有差距的、不同步的共鸣存在
  既然“巴掌”有大有小,“击掌”点不能完全重合,那么共鸣声就会有大有小,这是自然之理。作为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共鸣达到多大程度即可,不要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在你看来“掌声”是小了些,但对学生而言,已是大声或者已是最大声了。其实当有些教师在埋怨师生间没有共鸣、学生没有呼应时,一些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教师的情感,只是由于师生之间毕竟有着知识、阅历等差距,所以感受没有教师那么深而已,但不能说师生之间没有共鸣。当然,还要允许有不同步的共鸣,因共鸣的产生需要诸多因素,学生的共鸣与教师的期望之间,必定存在滞后性。产生共鸣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可以分记,长的甚至几年,因此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在课堂上立即对所提问题产生共鸣。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共鸣,更要理解共鸣。
  (作者单位:绍兴县柯岩中学)
其他文献
姑姑给在聋哑学校当教师的赵玉香介绍了一个男朋友,是警察,叫于大宝。  听说对方是警察,赵玉香有点儿不愿意。她在聋哑学校当舞蹈老师,辅导儿童班。和她一起教儿童舞蹈的老师说,警察有天生的职业病,缺少浪漫细胞,挣钱还不多,没啥意思。但毕竟是姑姑给介绍的,赵玉香还是和于大宝约会见面了。  于大宝二十七八岁,高个儿,浓眉大眼,用“高富帅”的标準衡量,缺一个“富”字,别的条件还可以。  两人见面,于大宝说:“
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我常常惊奇于这首词没有随着近千年时间的流逝而褪减它的魅力。于是试着探寻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从何而来。这里写下的是重读这首杰作时的几点新的感悟。  一、抒情见长,情景兼融  《声声慢》又题作“秋情”,是李清照晚年写成的广泛传诵的名作之一。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
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容易干燥脱屑,让人觉得奇痒无比。中医认为,秋冬季易感燥邪,且常与风邪相兼,位置不定,反复发作。按百虫窝可活血止痒,收“血行风自灭”之效。  穴位定位:百虫窝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穴上1寸处取之,左右各一。  取穴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找到该穴。用力点按此處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  摘自“人民网”
相传,一天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新鲜的荔枝。于是两人一边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就顺手放在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屉里。当准备煎药时,春兰从抽屉里拿出郎中包
一  县委书记张正海和刚到任的县长江磊站在宾馆的电梯门口,等着为午休的市委冯副书记和市委组织部的同志送行。冯书记一行上午刚刚为县里送来新任县长江磊,吃完午饭,他们在宾馆休息。  严格说,此时的江磊身份只能算县委副书记,组织提名的县长人选,须经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律手续后才能成为代理县长。  张正海扬手看了看手表,眉头一蹙:“快两点半了。”  江磊说:“我上去接一下他们吧。”  “也好。你现在既是客人,
你还在喝“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吗?其实,秋季养生不妨品尝以下这些美食。  桂花酒  古人推崇桂花酒,是因为它不但味美,还有“寿千岁”的功效。  中医认为,桂花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止咳化痰、清肿散瘀之功效,适用于痰饮喘咳、口臭等症。  《本草纲目》称桂花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桂花酒色泽浅黄,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  桂花芡实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l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关节炎号称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关节炎日,目的是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随着我國人口的老龄化,在临床上遇到的关节炎患者中以骨关节炎居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缺乏正确的保健与治疗指导,患者往往过早地出现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时值世界关节炎日,本刊特邀专家撰稿,为您详解骨关节炎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也达到百万,不得不说合理用药很重要。  很多人没有看药品说明书的习惯,觉得专业词汇太多,看不懂。但是有些内容,吃药之前你必须要掌握。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成分还是需要了解下。核对一下几种药之间主要成分有没有一样的,如果有就不要一起吃,因为同一种成分重
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那么,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有意义的呢?根据上课的一些经验和观察体会,笔者以为,要想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学反思,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具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