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思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那么,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有意义的呢?根据上课的一些经验和观察体会,笔者以为,要想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学反思,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并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它的反思对象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这些事实不一定完美,或许还包含了一些随机的偶发的教学事件,但它最能直观地展现教学的完整过程,教师和学生所经历的困惑、愉悦、疑虑等表现和心理感受,而且只有在这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我们才能捕捉到教学的关键信息,为反思分析提供具体的依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和策略,总结出教学活动的潜在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为: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精彩之处。它需要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产生同样的遗憾。
  
  3.及时记载教学过程中的“灵感行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及时记载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相长”。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素材。
  
  5.养成写“再教设计”的好习惯。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录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具有过程的整体性和时间的延续性,作为一种理性的教学反思,要想洞察其全部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只能是选好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人手加以把握。这个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段落环节,如导入、问题讨论等;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或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表演等情况;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教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可以是课堂中的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闪亮之处”,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好切入点,有利于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为进行深入的反思打下基础。
  如教学《胡同文化》,我在引导学生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时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胡同造就了特有的胡同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就自然引出了问题: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自南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地方,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联系中国历史,到了胡同文化的封闭性;有的联系现实生活,谈到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忍”,辩证地分析了“忍”的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的联系自身,谈到了安土重迁并不是北京市民特有的文化心态,而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还列举了三峡移民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有的联系时代精神,谈到了知足常乐的利弊;有的甚至谈到了胡同连接的四合院与当今的高楼大厦之间的差异和折射出的百姓百态。所有的这些都让我在惊讶之余感到激动,因为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们有了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使课堂有了争鸣的学术氛围,有了创造性的课堂生成。于是,我及时总结了上课成功的经验,并将它作为文章理解的切入点,在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后,调整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生掌握了北京胡同与胡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一些研究和调查。
  
  三、符合一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这些理论可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观点,比如关于“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合作探究”等论述;也可以是某个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在教学反思中借助相关理论,可以拓宽教学反思的思路,避免反思活动简单化,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道理、智慧,促进对课堂实践的指导。
  如在教学《(宽容)序言》的时候,我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有关章节,深入感知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以下问题:(1)如果你身处无知山谷,你会不自觉地扮演哪类角色并说出你的理由;(2)追问各种人物最后的命运;(3)分析造成漫游者悲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根据学生思维的深入,各角色所蕴涵的内涵也就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所理解并接受了。然后再设置一个思考点,让学生根据漫游者的悲剧,例举出人类历史上、生活中类似的事件,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联系实际思考,最后再回到文本共同挖掘该文的主旨。
  在课堂反思中,我将“分析人物形象的内涵”这一呆板的教学要求转换成:“假如学生置身于无知山谷,会扮演那类角色?”仔细分析后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在师生的互动中让学生学会了宽容的做人道理。
  
  四、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或许只是“只言片语”,但价值与意义却不可忽视。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真理和实践智慧,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点拨”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
  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注重将学习应用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在教学《我若为王》时,正当学生畅所欲言,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大加批判时,我讲了康熙、乾隆时代的文字狱,还讲了文革中张志新的遭遇,这样就将历史、现实和课文联系在一起,由于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索,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
  在这个教学反思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论述为依据,从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与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语文课程的相关理论与课堂教学就可巧妙地揉合到一起,没有生拉硬扯,自然能让课堂教学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
  
  曾经有人认为,写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那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在“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中收获喜悦。
  
  (作者单位:富阳新登中学)
其他文献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萝卜有什么讲究吗,到底该怎么吃呢?  吃萝卜四季有讲究  中医认为,萝卜味辛,性微寒,有消食和中、清热利尿、生津解渴的功效。  春天,气候较为潮湿,白萝卜、青萝卜比较惹湿,尽量吃红萝卜,有助于化解热毒,并可预防春季流感。无论煲汤还是炒都合适。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可以适当吃些腌制的酸萝卜,以开胃健脾。萝卜生吃不仅较寒凉,而且容易惹湿,因此一定要控制好
姑姑给在聋哑学校当教师的赵玉香介绍了一个男朋友,是警察,叫于大宝。  听说对方是警察,赵玉香有点儿不愿意。她在聋哑学校当舞蹈老师,辅导儿童班。和她一起教儿童舞蹈的老师说,警察有天生的职业病,缺少浪漫细胞,挣钱还不多,没啥意思。但毕竟是姑姑给介绍的,赵玉香还是和于大宝约会见面了。  于大宝二十七八岁,高个儿,浓眉大眼,用“高富帅”的标準衡量,缺一个“富”字,别的条件还可以。  两人见面,于大宝说:“
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我常常惊奇于这首词没有随着近千年时间的流逝而褪减它的魅力。于是试着探寻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从何而来。这里写下的是重读这首杰作时的几点新的感悟。  一、抒情见长,情景兼融  《声声慢》又题作“秋情”,是李清照晚年写成的广泛传诵的名作之一。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
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容易干燥脱屑,让人觉得奇痒无比。中医认为,秋冬季易感燥邪,且常与风邪相兼,位置不定,反复发作。按百虫窝可活血止痒,收“血行风自灭”之效。  穴位定位:百虫窝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穴上1寸处取之,左右各一。  取穴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找到该穴。用力点按此處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  摘自“人民网”
相传,一天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新鲜的荔枝。于是两人一边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就顺手放在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屉里。当准备煎药时,春兰从抽屉里拿出郎中包
一  县委书记张正海和刚到任的县长江磊站在宾馆的电梯门口,等着为午休的市委冯副书记和市委组织部的同志送行。冯书记一行上午刚刚为县里送来新任县长江磊,吃完午饭,他们在宾馆休息。  严格说,此时的江磊身份只能算县委副书记,组织提名的县长人选,须经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律手续后才能成为代理县长。  张正海扬手看了看手表,眉头一蹙:“快两点半了。”  江磊说:“我上去接一下他们吧。”  “也好。你现在既是客人,
你还在喝“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吗?其实,秋季养生不妨品尝以下这些美食。  桂花酒  古人推崇桂花酒,是因为它不但味美,还有“寿千岁”的功效。  中医认为,桂花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止咳化痰、清肿散瘀之功效,适用于痰饮喘咳、口臭等症。  《本草纲目》称桂花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桂花酒色泽浅黄,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  桂花芡实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l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关节炎号称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关节炎日,目的是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随着我國人口的老龄化,在临床上遇到的关节炎患者中以骨关节炎居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缺乏正确的保健与治疗指导,患者往往过早地出现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时值世界关节炎日,本刊特邀专家撰稿,为您详解骨关节炎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也达到百万,不得不说合理用药很重要。  很多人没有看药品说明书的习惯,觉得专业词汇太多,看不懂。但是有些内容,吃药之前你必须要掌握。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成分还是需要了解下。核对一下几种药之间主要成分有没有一样的,如果有就不要一起吃,因为同一种成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