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综合实践课程魅力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一直秉承“慧心”教育理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润泽心灵”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学校在“慧心”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和建设。
  回顾近几年来课题与课程研究的历程,我们始终将一种思想进行到底,这种思想就是——“整合”,学校始终坚守着“整合”的思想做课程,做课题,做研究。
  目标的整合
  目前,学校的课题研究有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本色教育、综合实践。所有课题研究总是要从问题出发。围绕三个关键词,我们思考了两个问题:1.核心素养是什么?本色教育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2.江汉本色教育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为我们的研究明确了方向。通过学习,我们理解核心素养是未来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共同性的内在因素。
  我们理解“本色教育”是最直接、最真实、最生态的教育。我们认为本色教育是育人途径,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要通过实施本色教育,发现和培养未来人才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共同性的内在因素。
  江汉区研究本色教育多年,江汉本色教育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在区教育局领导及区教研室专家的直接引领和指导下,区课题组先后多次开展集中探讨,围绕着“江汉区小学生理想的学子形象”充分研讨。区课题组成员达成了共识:不论是从核心素养切入还是从本色教育切入,研究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江汉人。
  课题的整合
  为什么要从综合实践学科开始研究?这就是要阐述的第二个问题——课题的整合。
  2016年,学校参与了两个课题,一个是由市教科院徐宜汉老师主持的全国十三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发展》,另一个是由区教育局张惠君局长主持的湖北省重点课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色教育研究》。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如何来做这两项子课题?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为——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活动过程的体验,更关注活动内容的生成。
  这“三个关注”与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完美契合,加之我校在“十二五”期间综合实践课程的成果显著,已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因此学校很自然地将核心素养课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联系到一起,将研究思路定位于双管齐下,整合实施,让两个课题的研究双轨并行,齐头并进。
  于是,我们将学校的子课题拟定为“立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色教育研究”。
  课程的整合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课程既是产品,也是课题研究的载体。在做课程的过程中,我校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研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方面研究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将“整合”的思想贯穿到底。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014年2月,学校从科学、劳技、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这四门学科抽调青年教师,成立了“大综合实践组”,每个学年将四门课程“打包”分配给大综合组,组内进行统筹安排。大综合组的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打通了四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其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处理,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也实现了1 1 1 1>4的学科育人功能。课程的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
  2.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建设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近几年来,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研究、开发,已逐步形成“生活课堂”“社团活动”“特色展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生活课堂。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即课程,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没有统一的教材,但却为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生活课堂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舌尖上的味道”,在这个单元,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美食。第二单元为“巧手中的精品”,学生在动手的乐园中尽情享受创造的乐趣。第三单元为“艺术里的情趣”,这个单元引导在学生欣赏、创作、实践中提升审美情趣和生活品味。
  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分为两个单元——“蓝天上的创意”着眼于研究空模的制作与飞行实验, “海洋里的创客”则是探索海模的制作与航行实验。
  特色展示。每年夏秋两季的“科技嘉年华”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学生最期待的节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滋养下中探究、创造并交流,在润物无声中获得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四年的不懈探索,四年的用心磨合,四年的倾情投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逐渐建立、发展、完善,逐渐趋于成熟,逐渐彰显特色。
  资源的整合
  课题与课程的研究都需要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学校整合资源,为研究提供保障。
  1.硬件资源
  2014年8月,我校建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其中包括专用活动室2间、陳列室2间、工具室2间、激光雕刻机、迷你魔车床等各种研究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过硬的硬件支持拓展了课程研究的广阔空间。
  2.人力资源
  在人力资源上,学校整合了四种力量,让它们充分地发挥作用——
  专家的引力。在课题和课程研究中,市区专家们给予学校和教师最专业、最强大的技术支持。陈巍老师参加全国赛课前夕,市教科院徐宜汉老师、区教研室刘莹莉老师先后十余次下校磨课,为了教学细节的打磨,真可谓“文火慢教,倾心相授,暖人心田”。
  学校的推力。近几年来,学校教师的评先评优工作,大综合实践组的教师榜上有名。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综合实践教师士气高昂,精神振奋,专业发展的劲头十足。
  团队的合力。每一个学期,大综合实践组都被评为学校的“慧心备课组”,组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问津求真、切磋琢磨、互补共进、追求卓越”的教研精神。
  个人的“洪荒之力”。近两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平台上频频亮相,屡屡获奖。课程的深度研究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2015年和2016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综合实践课题活动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称号。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种力量相互作用,推动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出艳丽的花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宛如镶嵌在学校“慧心教育”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让学校“慧心教育”精彩绽放。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小学)
其他文献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的概念。如何紧扣“倍”的数学本质,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呢?  一、结合认知结构,认识“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是对“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的深入探究,即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既可以比较它们的差(相差问题),也可以比较它们的比率(倍比问题)。  本节课,笔者利用主题图
小学阶段三个学段的古诗教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中,面对同一首古诗,不同的学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以体现出学段之间的差异与渐进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作具体分析。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读懂。  一、教学目标之对比  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先采用表格的形式,把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展示
第29节:日记(29)  就你有核动力啊  每个人都是核动力,灵魂深处爆发原子弹不是瞎说。虹化就是核动力。  量子流现象之三  向心的,万流归一,如屁眼液体化,紧急内缩;逆流而出如不断喷薄、怒放的喇叭花。粉红,不!--明亮的橘红色。  你能想象一朵大菊每一条花瓣都轮子化,像"占座"的等待信号,不停旋转?三哥讲话:跃上葱茏四百旋。活画也。  关于汉字  把汉字,方块字,当三千幅画看,欣赏;五万幅也行
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顶层设计能增强劳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带领相关学校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做同主题分年级劳动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经过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为帮助学校科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笔者和学科组同事共同开发了“农事”课程。该课程以初中生为实施对象,采用同主题分年级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即
“圆环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圆的面积》例2的内容。本节课在解决圆的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优化运算过程,运用整体思维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笔者以“圆环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提升运算能力的方法。  一、实物演示,在动态和静态变化中理解算理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的周长及面积,能够用其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本节课试图在动态和静态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脑海里形成圆环面积的基
《鹿角和鹿腿》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在教学时,笔者借助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体验角色,朗读想象  《鹿角和鹿腿》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从这道题中可以得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注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练习;二是要在朗读中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可见,课后习题在暗示我们:在寓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课文朗读好,还要引导学生进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以“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为目标,通过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从“善思考”“慧阅读”“爱健美”“愿探究”“乐分享”五个维度构建SMART课程体系。本期组文从课程体系构建、具体实施和典型课例三方面集中呈现了该校的课程建设成果,以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不断丰盈学生的经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体验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将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生命成长的质
在这个秋假,我与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黄山,观赏了一次黄山秋景。  黄山的云,犹如望不到边的海洋,变幻莫测,波涛汹涌;黄山的雾,好似仙女的纱衣,飘渺轻盈;黄山的石,个个怪石嶙峋,像顽猴、像书籍;黄山的松,似军人般挺直耸立,在断崖石缝中伸出绿色大手。除了这些著名的奇观,还有不少“参与者”,才构成了黄山春夏秋冬不同的图画。  第二天,我们早早走出了宾馆,天还是有些灰蒙蒙的,秋霜与雾气配合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精准地表情达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呢?笔者试就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紧扣文体特点,解读、运用语言  《琥珀》是一篇科普类文章,记叙了一块奇特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过程,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作为一篇科普作品,其准确、严谨、精练的语言特点也应该是教学重点。鉴
湖南师院院刊发表毛泽东这首传世名作时,附加了编者撰写的“关于毛主席词的说明”,明确指出:“毛主席于1957年5月写信给李淑一同志,信中附‘蝶恋花’一阕。语四张明霞同学看到后,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发表。毛主席于11月25日回信表示同意。特将毛主席的词在本刊登载”。五十余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者对该词公开发表的背景都以此为据,并不存异议,仅只表述有详有略。湖南师大校史也是如此记载。然而,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