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钱锺书、李广田与“中年写作”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年写作”一词最早见于诗人萧开愚1989年发表在《大河》上的一篇名为《抑制、减速、开阔的中年》的短文中:
  诗人应当摆脱孩子气的青春抒情,让诗歌写作进入生活和世界的核心部分,成人的责任社会。在正常的文学传统中,这应当是一个文学常识,停留在青春期的愿望、愤怒和清新,停留在不及物状态,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重要性。
  有研究者从萧开愚的题目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抑制”“减速”“开阔”,解释他的这番言说背后的理念:“‘减速’意味着从‘快’向‘慢’过渡。不仅仅是一种节奏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心态的变化。”“‘抑制’意味着放弃此前过激情感或过激思想,将分寸感带进诗歌”。“‘开阔’则既指视野,也是指胸襟与美学的区域。”由此可见,萧开愚所说的“中年写作”并不是具象化的对“中年”这个年龄阶段的指认,而是指一种有别于“青春激情”的创作状态。
  另有研究者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将这种“演变”放置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中,将“中年写作”与阿多诺、萨义德所谓的“晚期风格”加以融汇,结合20世纪文学发展的现实,创造出一个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晚郁时期”,并将其美学特征归纳如下:
  1、“晚郁时期”是回到本土的写作。
  2、“晚郁时期”的写作是一种更加沉静的写作,看不到激烈的形式变革,但却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内化经验。
  3、“晚郁时期”也有如赛义德所说的“晚期写作”,有一种自由放纵的态度。不再寻求规范,其创作有一种自由的秉性、任性的特征。
  4、“晚郁时期”有深刻内敛的主体态度,对人生与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超出了既往的思想,一种传统与现代相交的哲思。
  5、“晚郁时期”真正有汉语言的炉火纯青。
  本文中的“中年写作”视域可以视为“中年写作”与“晚郁时期”美学特征的综合。笔者认为,《寒夜》《引力》与《围城》三部小说分别从不同的向度展现出“中年写作”的特征,预示着作者成熟创作心态的形成。
  谈到创作状态的转变和“中年写作”特征的显现,巴金当属于三位作家中最明显的一个。巴金的前期作品具有相当明显的“青春书写”倾向,他喜欢以鲜明炽热的笔调,讲述具有英雄气质的理想人物是如何投入激烈的社会斗争之中的故事。同时,他的创作往往为情绪所驱动,对人物和事件有严格的分类,赋予他们泾渭分明的性格。因此,他早期的作品虽然能够引起轰动,却难以带给人长久的回味,有论者批评他“一直将文学当作发泄愁苦,宣扬理念的工具,缺乏创作的虔诚,锤炼的耐心”。
  然而自1942年的《还魂草》开始,巴金展现出一种新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在《寒夜》中达到成熟。作家似乎放弃了原有的激情书写与主观判断,代之以一种理性内敛的冷静态度;不再执着于书写反映大时代的英雄事迹,转而将目光投注于普通小人物之上;文本的内在秩序也由简单直白变为复杂缠绕,同时展示出一种“大巧不工”的艺术风格。“史诗式”的书写习惯,也转变为“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的关切。显然,这种写作姿态包含了对“整体”的消解和“当下”的注视,“沉静的写作姿态”和“深刻内敛的主体态度”。放下了对“功利性”偏执的作家,开始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重铸自己的艺术个性与美学风格。
  值得注意的还有《寒夜》对曾树生和“家”的评价。在作品中,曾树生感到生活的无望和青春的消耗,她希望离开家庭寻找自我的价值,但是她如果此时离开也意味着抛下重病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行为。作者写出了她的心灵搏斗,当她下定决心“救出自己”的时候,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她看到自己手中的书——曹禺的《原野》。作者用这样的一个“互文”暗示了她的选择——和花金子选择仇虎一样,她最终也抛弃了家庭,独自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作者对她的评价也和曹禺对花金子的评价一样,并未完全以道德化的眼光进行批判。在面对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质询时,巴金更是直接阐明了人物塑造期间所持有的开放性态度:
  也有读者来信问:那三个人中间究竟谁是谁非?哪一个是正面人物?哪一个是反面的?作者究竟同情什么人?我的回答是,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我全同情。
  再看对“家”的评价,对“家庭”的批判始于五四时期,“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开端, 对‘家’的批判和否定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而在巴金的早期作品中,尤其是“激流三部曲”中家庭更是以“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体化”的形态出现。而在1942年以后的创作中,巴金对家庭的批判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写到家庭的温暖和它在动荡时代对个体的保护。他对人物和家庭评价的转变,不仅来源于“一种经常按照对日常现实的奇迹般的转换而表达出来的新的和解精神与安宁”,同样也与他社会身份的转变和抗战的特殊情境密切相关。正如论者所指出的:
  1944年,巴金结了婚,那年他40岁。从后来小说中可以看出,他的兴趣渐从抽象浪漫课题,转到具体的婚姻问题上去,这归功于成家对于他人生观的改变。
  由“离家”到“掌家”,身份的转换带来了更多的“理解之同情”。抗战的流亡经历和苦难体验也使得知识分子希望“寻找软弱、孤独的个体赖以支撑自己的‘归宿’”,这样的“时代情境”使得他们重新审视“家庭”的价值与意义。

  再看钱锺书,笔者以为钱锺书的《围城》之“中年写作”特征主要表现为:“深刻内敛的主体态度,对人生与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和“真正有汉语言的炉火纯青”。《围城》中,作者以普通人物方鸿渐的所思所为为切口,上升到对人类所面临的普遍性存在困境的体认,如此集中地展现对个体存在思索的长篇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当属首次。这种对存在的深入思索,无疑与作者困守“孤岛”时期的私人体验密切相关。同时钱锺书以惊人的才华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围城》中充分显示了调和了中国传统的古雅文字与西方影响的“现代”语言之后,文本可能抵达的高度,这种来源于“综合”的“炉火纯青”是过度欧化的“五四”语言与古奥的古典文言所难以企及的。在对《围城》的阅读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作者一贯的机智与犀利,还能感受到一种在其旧作中不易察觉的“哀矜”。作者以往对人物的讽刺和揭露,往往拨开其“文明”的面具,写出其背后的“丑态”,从而带给人以“笑声”。但在《围城》中,作者虽然嘲笑了方鸿渐的懦弱与荒唐,却对他作为一个卑微的个体,面对生活的种种“力不从心”感到同情。这种创作情绪的“复杂化”,这种背后有“泪水”的“笑声”,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感”,也可视为作者成熟的标志。
  最后这种“中年写作”的特征在李广田的《引力》里主要体现为:对“限量的事物和时间”的关注与“不再寻求规范,自由放纵的创作态度”。“限量的事物和时间”强调写作中个人经验和情感的灌注,而“不再寻求规范,自由放纵的创作态度”则强调一种遵循个性,挑战规范的创作手法。李广田的《引力》是作者的一剂用来自我抚慰的“精神良药”,创作小说时,他的妻女仍滞留沦陷区,流亡路途之险恶,机关空气之压抑,使得他急切寻找新的精神慰藉。远方的妻女自然成为最重要的寄情对象。因此他将她们写入作品,甚至在相当数量的故事情节中照搬妻子的来信,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因为这是一部“留给自己的作品”,因此小说不重情节,而是对情绪与心理的变化情有独钟。《引力》虽然算是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如同一段段散文的“拼接”,作者在叙述中尽力调动各种文体服务于情感的表达,模糊了本来的体裁界限。有论者就指出:“李广田只是依自己的材料和感兴信笔写下去,不大顾及小说的章法。”这种渗入大量个人化因素的自由化表达,赋予了《引力》一种真实与诗意相互交融的品质,自由的表述又修正了“过分人为的艺术结构”,艺术地表现出最高的真实,这与“汉园”时期的“京派”趣味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這种反映个人经验的自由表达也与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以及知识分子渐趋生成的“岗位”意识有关,在“岗位”之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启蒙责任相对减少,文学更多地成为他们个人的“志业”,因而包含了更多的个人化色彩。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种成熟的创作状态当然也与逐渐打破“中西、古今、新旧之争的困局”,呈现出“文化综合”趋势,逐渐趋于理性和包容的时代文化语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海拉尔是黑鹤的第二家乡,是给予他结实的母语文化喂养的地方,更是他诸多优秀作品萌生、孕育的源头,我们称之为精神原乡。一个作家,能够拥有如此独特的家乡,无疑是上天对他的额外眷顾。  我喜欢人们称黑鹤为“自然之子”,他的小说通体概念上,清晰地表达着人类对大自然应有的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如《天鹅牧场》《驯鹿之国》《高加索牧羊犬哈拉和扁头》等。现代文明使得公众对于人类精神上体现出的任何纯洁的东西都感到可怕、
大抵过了冬至进了腊月,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浓过一日了。首先飘来的,是腊八粥的香味。  /壹/  传说释迦牟尼在未得道前苦修,差点饿死,幸得一位牧羊女施以乳糜,才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此,佛门每年腊月八日都要浴佛、施粥,这就是腊八粥,又称佛粥。也有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岳飞的,因为他当年率领岳家军在吃了百姓送的千家粥后打了胜仗,从此每到腊八照例要以杂粮豆果煮粥吃,最具民间神秘色彩的腊八起源说大
DLP技术助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起,选择部分教育现代化进程较晚的省份试点实施的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共享城市优秀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从而让农村学生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农远工程”中,为学校配备投影机以及计算机、电子白板等一系列设备,打造交互式教学环境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
1997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营电脑硬件及软件开发。生意基本上还过得去,但很清闲,经常一周半月的没事可做。所以经常靠玩电脑游戏打发时间。  一次,电信局发来一个广告传单,说我们可以免费开通上网的账号。由于也是实在无聊,我就让秘书去电信局开通了网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网上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叫BBS。那时的BBS远没有现在完备,是Telnet形式的,用N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已逐步被研究与应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连在网络上就可开始学习”,这已成了数字化学习领域的黄金定律。“魔灯”(Moodle)为我们的数字化学
人与人的相识、相熟、相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人与人可能只到第一种相识的境界,能走到相知,再变成敬仰的老师,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  我和新疆鲁迅研究学会前会长、著名翻译家托乎提·巴克与妻子、新华社第一位维吾尔族女记者塔吉古丽的相识、相熟、相知,再到他们成为我敬仰的老师,就用了30多年的时间。因为时光的久远,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随着对他们的了解与熟悉,托乎提·巴克毕其一生
壹  胡长明《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第十一章《毛泽东评点隋、唐王朝下》说:  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珍藏着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长吉歌诗集》等。现存的240首李贺诗歌,经毛泽东圈阅过的有83首,有的甚至达四五次之多,包括《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李凭箜篌引》《湘妃》《巫山高》《老夫采玉歌》《官街鼓》等李贺的代表作。反复的阅读和仔细的揣摩,使毛泽东对李贺诗歌对后世的影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曾经饱受争议,有些人认为是一个“空架子”,还有些人甚至避而不谈。天津耀华中学副校长陈晓明坦言最初对数字化校园也是抱着“不认可”的态度,但随着为解决校园网“信息孤岛”问题而进行的数据互通技术实验,在他头脑中,数字化校园的模型渐渐清晰起来,对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问题、关键技术、管理建设乃至发展方向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看法……    记 者:是什么让您萌生了对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研究?  陈晓明: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对在北平卢沟桥驻守的二十九军的攻击,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在卢沟桥事变中,社会各界纷纷通电支持驻二十九军英勇抗日,还积极捐款捐物慰劳前方将士。特别是因战事影响,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而且伤兵众多,北平的红十字会、商会、基督教会等中外团体,都本着慈善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设立难民收容所、施粥及组织战地救护等措施救济难民与伤兵,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人们对人性化、智能化课件的开发要求越来越高,Microsoft Agent技术及其Character(角色)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如何使用“角色编辑器”和“音素编辑器”制作角色动画进行简单介绍,并给出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读者开发个性化角色和课件提供帮助。    一、动画原理    角色动画属于实时交互型的帧动画,但并不是我们常看到的有情节的、连贯播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