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润文化”为核心培养有涵养的学生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55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写过:“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沙虽渺小,一旦进入贝类体内,经过细致温润、耐心持久的养育,润化成珍珠,光彩照人,典雅光华。沙湾学子正如一粒粒普通渺小的沙,经过学校持之以恒的培养和教育,成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沙湾中学正如一颗巨大包容的贝,对每一个孩子敞开怀抱,用爱和知识培养其成人成才,闪烁生命的光芒。在涵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下,沙湾中学以培养有涵养的学生为育人目标,通过涵养德行、胸怀、学识、潜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生活素养,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和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创新素养,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和审美素养。
  一、涵养教育的思想内涵
  在青山环绕之中,一湾碧水经年累月流淌浸润,点缀了校园的风景,润泽了师生的心灵,呈现出了学校的特色文化——润文化。学校背靠梧桐山,旁边是美丽的沙湾河和深圳水库。有水则润,有容乃大;一湾碧水恰似沙湾中学最美的装饰,莹润光华,美不胜收。
  “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说文》:“润,水曰润下。”润,自水而来,滋润万物,是历来中国人内心的期盼与渴望。《广雅》:“润,饰也。”润,润泽心灵,装点人生,是千万学子孜孜以求的光彩与情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恰如春雨润物,于不知不觉中营造自然和谐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润化学生,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润文化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在品行、胸怀、学识、气质等方面多维度发展,为生命成长奠基。润文化注重“善”,上善若水,涵养德行;润文化注重“容”,包容万物,涵养胸怀;润文化注重“恒”,持之以恒,涵养学识;润文化注重“美”,平和美好,涵养潜能。润沙成珠的过程,就是涵養生命的过程。学校在润文化的润化下,提炼出办学思想——涵养教育。涵养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以“润”的潜移默化的涵养方式,培养有涵养的人的教育思想。
  涵养教育以包容之心尊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注重动态发展的未来教育;涵养教育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是关注每一个人成长的公平教育;涵养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是构筑多维发展的素养教育;涵养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实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二、涵养教育引领下的育人策略
  学校在涵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以五大策略展开实践探索行动,让以“润文化”为核心的涵养教育渗透校园、润泽校园,实现培养“有涵养的学生”的育人目标。
  (一)润美校园——温润有情
  校园环境是“涵养教育”的视觉呈现,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师生浸润其中,感受美观和谐的氛围,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上,凸显文化,寄情于景,突出体现温暖、润泽、柔美、诗意的环境。
  (二)润心德育——温润有善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以善心、爱心作为人生价值观的基点,培养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修身养性,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培养温润如玉、谦和有礼的沙湾学子。
  (三)润正管理——温润有度
  润正管理即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秉承“正义、正当、正确”的理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言出必行,教师齐心合力,各尽其职,实现一种有风度的管理。
  (四)润泽教学——温润有爱
  1. 润泽教学有温度,提升涵养教育内涵
  润泽的课堂是尊重与理解的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尤其尊重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句名言:“蹲下来看学生。”在润泽的课堂里,教师都能够做到“蹲下来看学生”,用宽厚的胸怀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
  润泽的课堂是兴趣与交流的课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发声、热烈探讨。我校课堂倡导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如实物引导、情感共鸣、经验关注、画面描绘、问题悬念等方法,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热烈、有效、有温度的课堂。
  2. 润泽教学有新意,增强涵养教育底蕴
  润泽的课堂是合作与创新的课堂,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把“小组合作学习”“讲学稿”“思维导图”等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师生共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把握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自由组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探讨。润泽的课堂里,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讲解者、检查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支持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并适时点拨、引导。
  涵养课堂模式有四个环节:设问、引导、讲解、评价。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引发自主学习兴趣,是为“问号”;小组合作,互相启发,增强合作学习能力,是为“引号”;课堂展示,精讲释疑,延伸课后学习乐趣,是为“省略号”;效果评价,鼓励赏识,促进求知探索成就,是为“感叹号”。
  (五)润养课程——温润有心
  承载学校“润文化——涵养教育”办学思想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有涵养的学生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将“润文化——涵养教育”办学思想融入校本课程,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将育人目标“培养有涵养的学生”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校本课程体系由学科拓展课程、活动拓展课程和环境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
  学科拓展课程增强学生的学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如书法课程,使学生了解书法发展历史,欣赏书法名家名作,临摹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在书法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艺术气质。
  活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增进学生的交流。如与社区联合开展义卖、绿色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使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与人接触交往,锻炼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作为小小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拓展课程打造特色的场景,营造涵养的氛围。如学校荣誉长廊,图文与纪念物并茂,仿若一位长者从容讲述学校的沧桑巨变,娓娓道来,如泣如诉,让学生体会到作为沙湾学子的骄傲与荣耀。
  学校编写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包括涵养德行、涵养胸怀、涵养学识和涵养潜能系列等。其中,《涵养学识之国学经典》通过普及国学知识,让学生领略经典作品,体味传统文化之美,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增光添彩;《涵养潜能之足球技能系列》与学校特色项目紧密结合,教材与课程相得益彰,培养了一大批擅长足球运动的沙湾学子。
其他文献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应用题是把纯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来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表象,并加工整理和计算求解的过程。因此,应用题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害怕解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新教材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可读性强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利用主题图,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是单纯被生动有趣的图画吸引,难以理解图意,更别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当作一种教学媒
期刊
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物理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真切感受到物理的用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习体验。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为例,阐述如何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增强学习体验。  一、 以学生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如果有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高中阶段写作技能六至九级目标,每一级写作技能目标都包含了文体方面的要求。具体说来,六级目标要求学生“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问候卡”;七级目标指明学生应“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八级目标规定学生“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九级目标也明确提出学生应“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文体意
期刊
第一部分视放射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的初步评价目的:本部分旨在探索临床可接受的视放射成像扫描计划和相应图像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10例正常志愿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国涌现了不少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名校,如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江苏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等,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模式、出色的教学成绩而闻名全国。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学校趋之若鹜,纷纷学习和模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希望通过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教学
期刊
活动背景rn2016年8月17日,面对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卫冕冠军巴西女排队,年轻的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成功翻盘,硬是在近万名巴西观众的呐喊声中上演“神逆转”,晋级2016
期刊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汕头市聿怀中学坚决实行依法治校,借助法人治理结构的思想,成立了由校内外人员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体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化、人本化、科学化”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理念,补充和完善了现代学校制度中的校长负责制,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落实到位。我校校务委员会由校长班子、行政
期刊
活动背景2016年正值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7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虽然长征历史随着时光飞逝已渐行渐远,但长征精神却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火焰。弘扬长征精神,激励民族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