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生成 亮丽精彩课堂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xwindo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面对“脱轨”的生成应适时点拨,对话引领,科学评议,让其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一、 适时点拨,学会倾听——柳暗花明又一村
  【案例1】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
  (指导学生读完课文第6自然段后)
  师:面对这样的一位艄公你想怎么称赞他呢?
  生1:勇敢的艄公。
  生2:镇定自若的艄公。
  生3:有勇有谋的艄公。
  生4:超乎常人胆量的艄公。
  ……
  (学生认识比较到位,师生对话井然,教师正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一学生突然举手)
  师:你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5:胆大包天的艄公。
  师(微笑着):艄公是个勇敢的人,是个正面人物。用“胆大包天”不太合适。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比较合适的词,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互相讨论起来。接着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老师把机会留给了刚才回答“胆大包天”的学生。)
  生5:胆大心细。
  师:你是真的懂了,现在可以做大家的老师了。“胆大”是称赞艄公——
  生5:有勇气!有胆量!
  师:那“心细”呢?
  生5:有智慧!
  师:既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称得上是——
  生5:胆大心细!
  【反思】案例1中,教师本想借用“你想对艄公说些什么”称赞艄公。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面对这种“偏差”的生成,教师没有否定或置之不理,而是因势利导,依据学情及时运用“换词”的方法,将“胆大包天”这一“偏差”当成有利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区别。学生在“换词”的过程中既弄懂了词语的本质区别,又对艄公的高大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
  二、 对话引领,拓展延伸——只缘身在此山中
  【案例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片段
  生1:老师,我觉得肖邦不应该离开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的祖国被别的国家瓜分,人民被欺凌、被压迫。如果他爱国的话,就应该留下来为祖国战斗。
  师:很好,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同学们,当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疑问时,首先应静下心来仔细读课文,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立刻投入到读课文中)
  生2:肖邦是爱国的,他的离开是迫不得已,我从“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能看出来。
  生3:肖邦离开祖国,是因为祖国动荡不安,他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从“年轻而富有才华”读出来的。他到法国不是逃避战争,而是在音乐事业上有追求,所以不能说他不爱国。
  生4:肖邦不可能不爱国,如果他是个不爱国的人,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不可能到郊外为他送行。另外,他的老师不是还专门为他谱写了《即使你远在他乡》,并送他祖国的泥土作为纪念吗?
  生5:从“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可以看出,他身体不是很好,即使他留在国内,也不能像其他的战士那样战斗。相反,到了国外他还可以用他的音乐,为祖国作贡献。你看他写下了《革命进行曲》,一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生6:一个人爱不爱自己的祖国,不是看他在不在自己的国家,当时不少著名的波兰人也去国外,但他们仍然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的祖国。
  【反思】案例2中,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另类”生成,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含糊留白,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对话,大家倾情讨论,各抒己见。这一做法体现了对智力的引领和潜能的开掘。学生在对话中不但释疑解疑了,也使生成的课堂成了一片养育智慧的沃土,更使训练的过程充满了自由、平等,体现了人文关注。
  三、 民主评议,尊重个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案例3】《诚实与信任》教学片段
  师:“我”能主动留下纸条,并让小红车的主人把购货单据寄给“我”,可见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信任的。
  (多数学生都赞同这一观点,一生突然举手,师示意其发言)
  (举手的学生):我觉得文中的“我”不完全信任小红车的主人。
  师:为什么?
  生:如果完全信任的话,为什么要他把购货单据寄来才肯把钱寄给他呢?
  师:这个问题很好,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评议一下好吗?
  (小组讨论评议,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不是“我”不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可能是西方国家就是这个习惯,以购货单据作为付款的依据。
  生2:“我”担心的不是对方会多报价钱,而是担心他报少了。这样“我”心里就一定很不好受。因此,“我”要对方把单据寄来。
  生3:“我”如果不这么说,他有可能不和我联系了,那样我不就更加愧疚了吗?
  ……
  【反思】案例3中,授课教师真是一位高明的教师。此刻,到底为什么要寄单据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评议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在多元解读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冷僻的、连教师都有些难以应对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议。如果我们还是习惯于对着一篇课文、一个问题,由老师耳提面命,反复分析、讲解,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科学民主的教学,宽松、和谐的氛围也就荡然无存了。
  其实,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关注生成这一活力的资源。特别是学生课堂中的“错误生成”,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善待学生的“错误生成”,要善于发现它们背后隐含潜在的价值,让“错误生成”变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城西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时,我将文本中描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艄公”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使之互为映衬,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收获,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5自然段教学实录:  师:让我们看看这荷叶吧!  生:“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读句子)  师:荷叶这把大伞为谁而举呢?  生:为小鱼和雨点。  师:真会读书!你能从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先来看看荷叶下的小鱼吧。  生:“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快乐地嬉戏”。(读句子)  师:小鱼小鱼,你们在干什么呀?  生:我们在捉迷藏!  生:我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丑闻频发。Sarbanes-Oxley.ACT的诞生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公司治理机制出现重大问题,中国证券市场也不平静,财务造假丑闻不
《风筝》一课的教学,努力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着课标新理念。  【镜头1】  师:今天,同学们把你们喜欢的风筝带进课堂了,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瞧,这么多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老师仿佛走进了风筝的世界了。  看到这么多风筝啊!老师有个建议,我们来举行一次(课件出示)“模拟风筝订货会”,大家说好不好?  现在,你们就是各个风筝厂家的推销员,说说看,你是哪个风筝厂家的?叫什么名字?  生:星星雨。  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技术”,赢得了广大教育教学人士的青睐。但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    一、 精心准备了,学生的思维却被束缚了    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多都是进行了“精心的制作”。提什么问,板书什么答案,显现什么图像,播放什么视频,都课前设计好
(一) 导入——感知文情  1. 这节课,我们将循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一个关于水的难忘故事中——  2. (出示)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一组简简单单的数据,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水的稀少,水的珍贵,水的来之不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3. (视频)崎岖的山路,炙烤的骄阳,浑浊的担水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盏明亮的灯,即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制定出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真真实实的字里行间    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研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因为语言文字渗透着笔者的心音,释放着笔者的激情。  当我第一次研读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问银河》一课时,我深深地被课题中的“问”字吸引了。“谁在问?问什么?”一系列的疑问充盈着我的脑海。读着这
小学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2010年4月8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徐晓华主任、周彦老师、编辑部钱锡铭副主编来到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参加张明霞副校长主持的“小学母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确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核心理念,挖掘写字教育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授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