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城》叙述了一个以方鸿渐为中心的爱情婚姻故事,故事中所描述的大量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鲍小姐的堕落轻浮,苏文纨的高傲自负,唐晓芙则纯净脱俗,孙柔嘉的工于心计。分析发现受过良好教育且女性意识也在逐步复苏的她们,依旧摆脱不了依附于男人的命运。本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再现当时动荡的社会中女性的真实生活面貌,另一方面也对现代生活中的女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形象分析;共同特征;悲剧命运;影响因素
  一、《围城》中典型女性形象
  (一)“局部真理”的鲍小姐
  《围城》中鲍小姐“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鲍小姐这种标新立异的半裸露穿着不合于当时大众审美,被形容是“局部真理”。钱钟书在作品中用了大段文字描绘了她和方鸿渐在交往过程中的直接率性。种种原因使鲍小姐在物质和情欲上更注重个人享受,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构筑临时的“围城”,去享受这种围城中的新鲜与刺激。但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虽然会一时被这类女性诱惑,但 “鲍小姐”式的女性并不是他们心仪的结婚对象。
  (二)“才女”苏文纨
  不同于鲍小姐的“性感暴露”,苏小姐不仅家世好、学问好、相貌好,而且还是一个对知识和前途有着自觉把握的“才女”。她將物质条件还算不错的方鸿渐视为追求的目标,表现出“贤妻良母”的形象。然而文中多处描写,更深层体现她的“虚伪矫情”。苏文纨虽然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但事实上她的骨子里依然有封建社会中狭隘的传统女性的缩影,表现更多的是虚荣、自私、富有心机,所以这也是她的悲哀。
  (三)“完美女性”唐晓芙
  唐晓芙是作者笔下一个明亮的星星,一个真正的女孩。天真可爱同时又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完美女性”,在钱钟书先生笔下她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这样呈现的:“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2]正是这种态度使原本处于热恋的她和方鸿渐果断地提出分手。唐晓芙是《围城》众多女性形象中不多见的理想者,是一个集美丽、纯真、叛逆于一体的“完美女性”。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中,她完美的追求和期待,也只能被现实摧残,成为一种永远的美好夙愿。
  (四)“心机女”孙柔嘉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结合出乎人的意料但却是合乎情理的。温儒敏教授曾说“这是围城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女性角色”。[3]她出生于上海一户普通的薪资家庭,大学毕业后同方鸿渐等人一起担任大学助教。孙柔嘉的独特之处是她看似“呆傻柔弱”,但又懂“审时度势”。她工于心计、步步为营地让方鸿渐走进了她的围城,但是还是在琐碎繁杂的生活里她摧毁了这座 “围城”,造成悲剧的结局,这是作者对她的人生的最大反讽。
  二、女性形象的共性特征
  通过以上对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描述和分析,不难发现她们有很多共同特征。下面笔者将对书中的女性共同特征进行列举分析。
  (一)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文中苏文纨漂洋过海留学,成为让很多人羡慕的博士。唐晓芙和孙柔嘉在国内的高等学府苦心修学,注重自我提升。就连作品中受到作者批判的鲍小姐也求学西方医术。除了这几位典型女性的代表,文中的其他女性也注重提升自我:嫁进汪家的汪太太的嫁妆有“钢琴”和“国画”。陆太太留学美国,范、刘两位小姐也都有过大学教育。尽管当时大多数女性仍然是家庭事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她们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相夫教子”。她们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学校,有了和男性一起读书写字、讨论诗歌,交流感情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逐渐得到男性的尊重和认可。
  (二)与时代命运抗争,建立自己的“围城”
  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洗礼,相当多的知识女性开始尝试摆脱束缚在身上的传统压力,追求并构筑自己的“围城”。心眼伶俐的鲍小姐谋求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嫁给又丑又老的胖医生。学识渊博的苏文纨对方鸿渐一番暗暗追求而未能如愿后,投身于迂腐庸俗的诗人曹元朗的“围城”中。看似柔弱实则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则通过各种手段,算是成功地将方鸿渐带进了自己的“围城”,可是婚姻生活并不美好。基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新事物即使影响了女性的思想,但她们依然认为:男人是中心,只要征服了男人,就能够有掌握命运的自主权。这种思想使得她们的生活仍然围绕着男性,是男人的附庸,依然处于“围城”的牢笼中。
  三、女性悲剧命运原因浅析
  《围城》中各个女性之所有会具有上述共性特征,是受当时特定时代背景影响的。笔者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接受“五四”新思想的洗礼,当时多数女性通过留洋等途径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有了些许独立的现代意识和自主谋事的能力,先进的女青年更是追求女性的独立和解放。对于事业,她们懂得要通过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爱情,不再是一味的逃避而是主动出击,努力追求自身的幸福。对于婚姻,她们竭力去把自己的命运握在手里,想不再受到传统道德的缠束。然而尽管西方的先进思想已经渗入我国,但是这些先进思想在当时也仅是流于形式,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地解决。女性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女性要想完全地解放自己相当困难,很难实现思想上的真正革新。
  (二)封建传统的影响
  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之下,我国女性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的封建落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如同一条枷锁,是中国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的桎梏。书中论述的女性,思想逐步解放,意识开始觉醒,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封建遗毒依然若隐若现。如苏文纨虽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但是仍然不能突破传统观念对女性被动、依附的要求,只暗暗地百般心思去追求并从头至尾没敢直接表白。孙柔嘉与苏文纨费尽心力,也只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方鸿渐主动求婚。正是因为在封建宗法制中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所以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无论女性多么优秀,多么努力,多么上进,都无法突破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
  结 语
  《围城》一书用讽刺的艺术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多位女性对于婚姻的不同形象及状态,通过方鸿渐的眼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个时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西方文化狂风暴雨般地冲击中国封建传统的时候,在抗日战火烧遍整个神州大地的情况下,她们处于风暴与抗争之外,围绕恋爱、婚姻、生活等问题,进行着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百般努力挤入男权社会刻意巧画人生。然而她们却低估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只凭自身的一腔美好愿望所激发起来的微弱动力盲目地去撼动中西合并的男权思想与男权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女性知识分子受本身性格弱点的限制以及时代主流思想的影响,茫然而又盲目的努力挣扎仍无法挣脱沦为封建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因此在饱尝女性解放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后,她们最后依然沦为时代的牺牲品,而她们所追求的女性解放也遭遇必然的惨败。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张绍芳,颓败与拯救——四十年代小说“灰色人物”形象综论[D],山东:聊城大学,2006
  [3]靳武稳,浅析《围城》中知识女性孙柔嘉艺术形象的塑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22),P168-P169
  [4]尚福星,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P156-P158
  [5]韩丽,《围城》知识女性形象的启示 [J],时代文学,2014 (10),P192-P193
  [6]史立辉,论《围城》小说女性的悲剧命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 (12),P40-P41
  [7]周茂丽,田义贵,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P61-64,105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彝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且一些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其服饰至今仍保留了较多彝族传统文化特点,是较具代表性的彝族服饰。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集了凉山彝族所地、什扎、依诺三个语言区的男子上衣实物照片,并对当地居民、手工艺人、民族文化工作者进行访谈录音,整合分类后对凉山彝族男子上衣形制进行解说,以此记录凉山彝族男子上衣的形制特点,以利后人
期刊
随着发展迅猛的大量当代小说的影视化改编的势头,也随着一些小说家的主动“触电”,当代小说家的写作似乎与影视之间有了一种更亲密的“联姻”。联姻到底是相互拯救,还是相互伤害?联姻到底应支持还是应反对?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影视本体、文艺评论、媒介发展、文化传播、消费大众、市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作者为探究这一现象,查阅了尹鸿的《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杜芳、王松岩的《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日益短缺,人们的生活品位逐渐提高,发展“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市场机遇日趋成熟,“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也随之越来越突出。阐明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从都是节能的建筑、都符合国家的政策等两个方面研究了二者的相同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在特征、发展时间、要求、效益等方面的不同。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汉诗的出现,体现了日本文坛对汉文学的重视。而《怀风藻》作为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多数作品虽然不算成熟,但《咏月》这首诗既体现了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受容,又表达出日本诗人独自的创造性,还能看出日本人注重细节的民族特性。在日本汉诗创作的起步阶段,该作颇具价值。  【关键词】: 怀风藻;日本汉诗;咏月  五言詠月  月舟移霧渚 楓楫泛霞濱  臺上澄流耀 酒中沈去輪  水下斜陰碎 樹落秋光新  
期刊
不久前听到一段对话,是父子间的问答。  父亲问儿子:“儿子,将来你想干什么呀?”  儿子仰起头,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我想去卖无花果。”  父亲看了看儿子,问道:“为什么呢?”  儿子得意地挑了挑眉:“因为我们学校对面卖无花果的胖奶奶有好多又香又甜的无花果呀,我也想有多得吃不完的无花果。”  无从得知这位父亲听到儿子的梦想时会做何反应,只是当我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愣了数秒,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关
期刊
【摘要】:哈金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裔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描绘中国社会中各个人物阶层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境况。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小镇奇人异事》这部作品中,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及叙述视角的转变,以此来解读作品主题,并且说明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展现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主题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小镇奇人异事;哈金;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的转变  引言  哈金是当
期刊
【摘要】:僧诗是元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献散佚和对元僧诗研究的忽略,使我们对元僧诗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本文通过对释英出家前后迥异的诗歌风格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可以使我们了解在江湖诗风普遍影响下的宋末元初诗僧的生存状况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元僧诗;释英;诗歌风格;原因  释英,字实存,号白云,俗姓厉,浙江钱塘人,大致生活在宋末元初,所著诗集《白云集》[1],共四卷。释英从小就喜欢作诗,
期刊
【摘要】:1945年2月4日—11日,二战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刻,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的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弹子宫,苏美英三国为统筹协调彻底战胜轴心国集团举行了雅尔塔会议。11日,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等分别代表美苏英三国政府签署了举世闻名《雅尔塔协定》(下文简称《协定》)。这次会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协定》自然也是史家评品的对象。  【关键词】:雅尔塔协定对国民政府内政外交;研究现状  一
期刊
凌冽的冬总是带着恼人的傲气一下下敲打着我的膝,寒气从脚底钻进了心头,望着铜镜里皱褶的脸,平静的抹上一层胭脂,抿了抿嘴,费劲站直了我弯了二十载的背脊,我倚着门,今日,你终于回来了吗?  那年的灯节,终于可以出门探一探这世俗,斜阳映照着远方孤独的桥,近处人来车往,巷弄里文人骚客低头沉吟,花灯前闺秀捂嘴痴痴的笑,原来这便是元夕之美。  日头便带着斜阳沉沉坠下,黄昏竟然如此美丽,行走到柳旁,我不禁眯起眼,
期刊
“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十二怒汉》【美】  拍摄于1957年的《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男孩被指控杀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证人证言和物证似乎已经确凿。楼下的跛脚老人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