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实践和体会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在发展的实践中,在认真做好传统出版,不断扩大期刊发行量的同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很多不足。总体情况是认识有待提高,工作有待深化。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数字出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传统出版面临的困难
  读者出版集团和全国出版界其他单位一样,在数字出版上也经历了由不清楚到逐步了解,由不会做到逐步探索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的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发展,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增长速度。大家都看到这是一块大的蛋糕,但是想从中得益却并不那么容易。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认识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并有所突破,如何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实效,始终是困扰出版界的重要问题。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传统期刊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
  传统出版在数量上出现萎缩。数字化冲击虽然没有危及到纸质媒介的生存,但已深深影响到纸质媒介的发展。杂志的数量不断下滑,虽然有止跌的迹象但还没有探底;图书只能依靠扩大数量予以维持,畅销书和常销书很难做出来;教材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每年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的水平上。对出版业的困境,有人将其归为金融危机,也有人归为体制机制,其实真正的原因除了同质化竞争还有数字出版的挑战。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数字出版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在增长,数字阅读每年都以6%~8%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10亿,手机网民达到3.56亿,互联网网民达到5.38亿,网络普及率已接近40%。也许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与传统出版业没有多大关系,但恰恰是互联网的发展分化了阅读群体、分享了阅读时间。
  传统出版业的萎缩正是从互联网兴起开始的,既从基础上瓦解了阅读群体、形成了巨大产业链,又从外围空间上形成包围圈,让传统出版业在压力下求生存谋发展。
  要不要和做不做数字出版?这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数字出版是出版界自己提出的概念,但在践行这一概念上却少有作为。对于数字出版之所以畏首畏尾甚至争论不休,归根到底还是怕增加投入影响效益,怕找不到赢利模式带来亏损。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认识到,数字出版还是要做的,这不仅仅是与互联网分享蛋糕的问题,还有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做数字出版是找死,不做是等死,但做比不做好,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努力争取。我们从2000年开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在加大投入、布局产业、务实求效等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三年来大体经历了破题、探索、提高、完善这样一些阶段,虽然总体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体量小、发展慢、技术弱等问题。
  对数字出版的实践
  做数字出版既要有清醒认识,还要有敢于实践和探索的勇气。不提高认识做不了,不大胆探索也做不好。读者集团的数字出版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组建专业公司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支撑。2010年初,集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迅速组建了甘肃读者数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依托读者的品牌和资源,第一代读者电子书在当年深圳文博会上登台亮相。当年10月份又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电子书,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011年研发生产9寸墨水屏第三代电子书和液晶屏第四代电子书。
  2012年,集团研发生产7寸平板和9.7寸平板电脑。每一年都推出几款新产品,每一款产品都进行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预装了《读者》30年的内容,并且与中文在线合作预装500多本常销书和最新图书。读者电子书、平板电脑上市以来,总共销售3万多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去的两年每年都有1000万左右的产值和50万以上的利润,预计2012年可达到2200万产值和500万的利润。
  读者手机2012年10月份上市。这款手机是双核、5寸屏,预装了《读者》30年内容,是第一款文化手机和由出版人生产的手机。因为网购价格比较低,只有999元,加上读者对杂志内容的喜爱,该手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市仅两个月已经销售2000多部并且预订5000多部。
  下一步集团将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让读者手机以高品质、低价位走进千家万户,再一次唤起人们对《读者》的美好回忆。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我们的读者云图书馆、数据加工业务已经开展。云图书馆拟于近期上线,数据加工与法国助飞集团合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以电子书和手机为载体、以云图书馆和数据加工为两翼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因为读者电子书、手机和相关产业布局的形成,我们成功申报三项国家专利,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数字出版、复制、发行三个牌照,准备在广东惠州建设数字出版基地。集团通过各种手段拓展数字出版业务,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实力。
  积极拓展数字出版。为了加快数字出版的进程,读者集团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统一管理数字出版的资源和平台。数据库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平台建设也正在完善。
  根据数字阅读的需求,在苹果APPStore平台上推出数字《读者》,目前客户终端达到360万,每期订阅量也已达5000多份。与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数字杂志的移动用户已达到5万,手机报订阅达到4万多份;数字杂志联通用户超过6000,手机报订阅也达到6000多份;数字杂志电信用户超过5万,手机报订阅也有较大数量的增长。读者微博的数量在腾讯上达到260多万,在新浪已经达到52万。因为数字出版的深入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对这项工作日益重视,都在想方设法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
  数字出版决定着明天
  数字出版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提高认识、加快进度,等待观望或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三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出版业要做好数字出版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三点。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数字出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业务,不是传统业务的物理延伸,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处理就能实现相应的效果。数字出版的载体、渠道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出版已经颠覆了传统出版的定义,对传统出版已经形成合围之势,传统出版只有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
  要有敢于做数字出版的信心和勇气,要有驾驭它的智慧和能力。只要迈出这一步就能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探索。传统出版决定着生存,数字出版决定着发展;传统出版决定着今天,数字出版决定着明天。
  产业布局,长远打算。数字出版离不开渠道、平台、内容和终端四个要素,在选择突破口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主打某一项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产业布局。内容商一定要有平台和渠道,如果能够兼顾终端就会拉长生产链。要注意产业联合与要素联合,单打独斗很难有所作为。要舍得投入一定的资金,没有投入不可能有良性的发展。
  贴近市场,发挥优势。产品要创新、技术要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也要创新。要注意利用网络准确把握消费。在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中,要注意发挥各自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注意培养和引进人才。同时,要有工作规划和工作重点,在具体的实践运营中找到切合实际的产品模式和盈利模式。在积极探索中,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做出成绩的信心,也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数字出版春天早已经到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发扬“夸父追日”的精神,遇到挫折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路子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出版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读者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
其他文献
现在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大家也都在谈媒体融合,经过一番研究和思考,笔者对媒体融合有一些新的认识。首先的感觉来自于自然界。种子、阳光、水分、土壤,新生、再生,是万事万物中生命的融合。这种过程与科学家们发现人的DNA双螺旋结构一样精彩。直观上看,是天作地合、天然合成,天时、地利、“种”合。实质上,仍然是生命融合、新生融合的一个完整过程。数字化的技术种子也不例外,对产业、行业,对人的生活、工作的进入,
种植紫薯技术简单,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好。贺涛带领村民已种植紫薯200亩,产业发展日渐红火。2012年11月21日,天空飘着小雨,在安县兴仁乡长沟村四组,“大学生村官”贺涛又来到田边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最近表示,今年将加大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力度。主要包括三项措施:一是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彩电、手机的最高限价提高1倍。比如彩电原来最高限
今年4月,安居区在成都建立了遂宁市首个驻蓉流动党员党委。作为农村劳务输出大区,安居区率先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和党委.并联合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大力实施“关爱回引”工
为发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优势,集成利用资源要素,完善强化农业产业化功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农业部近期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
日本国会福岛核电站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7月5日公开长达641页的调查掘告,认为福岛核事故是人祸。报告指出,可以推断福岛第一核电站曾处于无法保证可抵御地震或海啸的脆弱状态,并
2013年12月,北京《为您服务报》记者陈以泉私自与假记者一并去甘肃平凉采访征地拆迁事宜。2014年1月,报社违规聘用的有不良从业记录的经营人员郭焕章撰写调查稿件,发给平凉市委
“遭受汶川大地震、泥石流灾害等一系列重大灾难,还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和速度,真是不容易。”“这样干下去,四川在‘十二五’一定能创造更多辉煌,甚至取得我们自己都预想不到的奇
《读天下》由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创办于2011年,创办时间并不长,目前已进入诸多机场、高铁、便利店以及大城市的书报亭,获得多项荣誉,深受读者好评,成为畅销杂志之一。《读天下》为何以“天下”命名?为何经过两年时间就能赢得读者青睐?它是如何打“天下”的?以下是我们团队办刊心得体会。  创办心路:大胆向“夕阳产业”要效益  《读天下》属于市场的后来者,得益于读者的厚爱,目前在诸多的机场、高铁、便利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其间,与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蒯读战略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