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学"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高二哲学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规律性,每一个框题的内容大多是按照"原理→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编排的,这是学习哲学的一条主要线索。这就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哲学中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基本程序是: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课本,就课本内容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讲解→课堂訓练。下面就以高二哲学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题《量变与质变》为例。
一、"先学",从下面三个步骤去要求:
(一)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量变与质变》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第一,要掌握"量变""质变"含义;第二,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三,能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特别是时政热点。
(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合实际的自学提纲。下列内容在课前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
(1)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根本区别?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什么开始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两种形式?如何理解"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5)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这里的"一定程度"如何理解?
(6)你能说出有关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成语 、俗语吗?
(三)加强督促检查。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一是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二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后教"即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如在上《量变与质变》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按照"原理→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的思路去自学,然后要求学生:
(1)对"量变"与"质变"概念进行比较。
让学生说出两者的区别。如下表: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结果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变,—事物为该事物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事物为它事物
(2)对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进行说明,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引用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对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中的"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这里,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采用俄国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作为例子。
(二)明确教的要求。
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对哲学材料题的回答,回答的步骤的是(1)材料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什么;(2)方法论意义又是什么;(3)如何紧构材料去回答。这些步骤都是哲学材料题必须回答的。
(三)明确教的方式。
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三、"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此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①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②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③训练的形式如同考试一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课堂练习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善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正确表述是( )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外因引起量变,内因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D.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虎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人们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表明( )
A.量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创造物质世界 D.在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中.质变更为重要
二、非选择题
4、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当堂内容,当堂练,当堂掌握,真正做到了向45分钟要质量,分层次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高难度,深层次训练。是差生也有成绩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学生总体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洋思中学"后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2] 姚自林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探析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高二哲学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规律性,每一个框题的内容大多是按照"原理→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编排的,这是学习哲学的一条主要线索。这就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哲学中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基本程序是: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课本,就课本内容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讲解→课堂訓练。下面就以高二哲学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题《量变与质变》为例。
一、"先学",从下面三个步骤去要求:
(一)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量变与质变》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第一,要掌握"量变""质变"含义;第二,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三,能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特别是时政热点。
(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合实际的自学提纲。下列内容在课前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
(1)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根本区别?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什么开始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两种形式?如何理解"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5)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这里的"一定程度"如何理解?
(6)你能说出有关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成语 、俗语吗?
(三)加强督促检查。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一是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二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后教"即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如在上《量变与质变》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按照"原理→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的思路去自学,然后要求学生:
(1)对"量变"与"质变"概念进行比较。
让学生说出两者的区别。如下表: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结果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变,—事物为该事物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事物为它事物
(2)对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进行说明,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引用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对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中的"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这里,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采用俄国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作为例子。
(二)明确教的要求。
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对哲学材料题的回答,回答的步骤的是(1)材料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什么;(2)方法论意义又是什么;(3)如何紧构材料去回答。这些步骤都是哲学材料题必须回答的。
(三)明确教的方式。
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三、"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此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①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②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③训练的形式如同考试一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课堂练习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善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正确表述是( )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外因引起量变,内因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D.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虎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人们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表明( )
A.量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创造物质世界 D.在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中.质变更为重要
二、非选择题
4、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当堂内容,当堂练,当堂掌握,真正做到了向45分钟要质量,分层次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高难度,深层次训练。是差生也有成绩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学生总体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洋思中学"后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2] 姚自林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探析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