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提高生命价值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书籍中越是经典的内容越是浓缩的,越是经典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诵读经典能使人感悟生命的价值,润泽生命、丰盈生命。
  在语文课堂中感知方法,感悟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迁移文言文”作为总目标之一。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诵读经典,领悟方法,感悟生命的价值,成为我们两所学校语文数学的探索点。
  低年级的老师利用表情阅读、动作阅读和表演等形式,结合简单的儿童诗和古诗让学生进行阅读,在简单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作品的魅力。中年级的老师主要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结合课文童话故事、古诗和小的散文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感悟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生命质量。高年级老师主要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上下功夫,学会把握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展现。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顺着诗句的自然语音状态来读,顺着诗句的自然节奏来读,学生自然会感受、感悟到生命。
  在国学课堂中领悟内涵,润泽生命
  2010年9月,学校与育灵童研究院合作,将国学纳入到课程之中。学校使用育灵童研究院编著的国学教材,教师与研究院的老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一年级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主要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年级主要诵读《论语》(选上)《论语》(选下);四年级主要诵读《大学》(选)《中庸》(选);五年级主要诵读《老子》(选)《庄子》(选);六年级上主要诵读《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和《历代散文选》。学校的老师们在国学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汉字演变让学生感悟文字的美,利用经典小故事让学生理解国学的内涵,将国学和生活实际结合,内化国学的内容,最后通过诵读领悟内涵,在诵读中润泽生命。
  例如,刘郁老师在上二年级的《笠翁对韵》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自读《五歌》中的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形象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生字、词,再读通课文。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将着力点放在了诵读上。先让学生听著名播音员诵读的《五歌》,然后学生在不断评价中开始探索性的诵读、加动作诵读、和老师对读、表演诵读,学生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越读越有兴致。最后,孩子们说:“老师,太有意思啦!我们也说几个对儿吧。”老师和同学在诵读和创编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诵读活动中强化体验,丰盈生命
  在学校的诵读引领下,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还缺乏集体智慧的展示,缺乏好的平台的强化。为此,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班级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国庆节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共庆祖国华诞”活动;在儿童节开展游戏和诵读经典相结合的趣味活动;带学生到北大讲堂参加诵读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学生强化了体验,丰盈了生命。
  我们会进一步整合诵读资源,利用北方工业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把我们的诵读做大、做强。让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建设的载体。
其他文献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办学目标、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学校以创建“英华教育”为办学构想,以建设“英华课程”为核心目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因此,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将人文知识与技术知识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跨越学科界限、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将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知识横向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人文环境的熏陶中习得知识技能,并运用所学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现象、解决问题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建于1956年,2014年8月,学校正式挂牌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成为首师大附属学校的联盟校。两校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推动学校的品牌建设和内涵发展。2015年5月,石景山区苹果园教育集团成立。苹果园中学作为集团的龙头学校,以此为契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带动周边教育资源,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方位实现向优质品牌学校的跨越。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发
2015年9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挂牌成立,成为北京教科院附属学校“大家族”中的新成员。这是一所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石景山区教委合作设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前身为1960年建校的古城中心小学和1965年建校的八角中学。现一校两址,分为低年级(1-3)部和中高年级(4-9)部。  三项指导,借力教科院优质资源  教科院给予学校方向指引和方法引导,力图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公立中学。北京师大附中是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高中校。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北京市现代化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名校品牌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促进区域教育高端绿色发展,石景山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携手创建了北京师大附中京西分校。  北京师大附中京西分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迅速提升,智能仪表技术被使用在多种工业生产.根据人们对工业生产的需求加大,智能仪表这一项科学技术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变得自动
期刊
2014年2月,伴随着清华附小与石景山区教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正式启动,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与清华附小全方位开展合作办学。新模式,新契机,牵手办学为金二小的发展点亮了希望,也为金二小的起飞插上了翅膀,从此金二小开启了内涵发展的新篇章。近两年,学校结合石景山区“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绿色教育理念,在把握学校文化根基、梳理学校文化脉络、整合学校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色童年教育”的办学
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于2009年参与中央音乐学院“让音乐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教育发展”的课题研究,对原有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确立了“爱乐教育”思想——爱育智识,乐纳人生。学校将“生命因我而动听”作为学校的校训,希望每个生命都在这里精彩怒放,每个生命都能享受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  我们的课程  我们在“爱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围绕着学校“追求真、善、美的幸福人生”这一学生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整合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我国的产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中的一种,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农产品,它不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