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要有灵性和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亲和力的生物老师,能抓住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培养出有自我教学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灵性 四个方面
  
  新的世纪,教学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同时教学自身也必须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但反观我们的生物教学,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我们的生物教学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缺少灵性。那么教学的灵性是什么?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灵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有灵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教学应该为人的灵性保留空间。好的教学,可以有很多定义,但肯定不是那种“限制性”的教学,而是开发性、诱导性的教学。
  以往我们把生物课程教学看作是生物知识的传授过程,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唯一性的、最高的目的。教师恨不得把生物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恨不得把生物学科的所有知识点滴不漏地贮存在脑海中。至于这些生物知识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没有关系,在他们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是否适用,他们通过学习是否探索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是不会管的。难怪爱因斯坦感叹:“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学生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个奇迹。”其实我想,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除去知识以外,还有更崇高的目标值得追求,譬如说如何去探索未知,如何去开启心智,如何去创造新思想,等等。教学不应只是往杯子里注水的过程,而应是不断向外流淌“创新活水”的过程。如果让对知识的过分追求淹没了对探索的渴望,这样的生物教学,能算是有灵性与个性的生物教学吗?我认为,要让生物课堂教学有灵性,教师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接受并喜欢你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你要进入课堂,而在课堂上学生对你的接受程度,对你喜欢程度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学生接受并喜欢你,你才能赢得课堂、赢得掌声,进而赢得学生。要想打动学生使学生成为你的“课迷”,并非高不可攀,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关爱赢得喜爱
  我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校靠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心和爱护学生。懂得关爱学生和善于关爱学生的老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都会体现老师的关爱,都会让学生心存感激,心生敬意,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2.保持和学生一样年轻的心
  我们经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实习老师?可能学生们会说:实习老师从来不骂我们,对我们每个人都好;实习老师会给我们带来新花样,让我们每次上课都那么开心;实习老师和我们交流,让我们觉得很亲近……是的,学生的世界是彩色,学生的梦想是绚烂的,学生的活动是千姿百态的,学生的心是年轻向上的。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去了年轻的心态,就无法走入学生无邪的心灵。
  3.用智慧和知识填充课堂
  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发现知识的魅力,让智慧源泉流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石头里的风景,沙子里的灵魂。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灵性的,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让阳光照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有一轮太阳。造诣深厚的老师,总是一上课就可以赢得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的信任。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智慧,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赢得”学生的法宝。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和对知识本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深切的理解,即让课堂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舞台,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舞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启智导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十分感兴趣地去学习、去思考。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教师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植物发育调节一章时教师可引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草木真是“无情”吗?水百合不爱虞美人,不应把它们栽种在一起,否则互相郁郁寡欢,叶片萎靡,花容憔悴;千万不要让番茄和黄瓜处在同一温室内,否则它们会赌气减产;水百合与玫瑰是好朋友,樱桃与苹果也是莫逆之交,黄瓜与豆角在一起能增加产量。牛羊吃草,天经地义,可是有些植物也吃荤,能食小昆虫,甚至还有食人树,你相信吗?植物还能欣赏音乐,结出丰硕果实呢,植物也不是“木头木脑”的。
  在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讲“酶的特性”之前教可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在试管中伸入带余烬的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教师要用生动的言语、活生生的例子、多种的教学方式去营造好课堂的氛围。此外,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课时,不仅告诉学生什么是生物学,而且让他们知道生物学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种能离得开生物,“如果没有生物,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向学生指出:“制作衣服的棉、麻和毛、皮,作为食物的粮、菜和肉、蛋,建造房屋用的木材和竹材,不都是取自生物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学生被我幽默的语言感染了,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知之具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高”。树立“知行本体,学做合一”的观念,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便是学校教学的灵性之一。这种教学的灵性只有深入到课堂中,把所教知识生活化,把课堂生活化,才有课堂蓬勃的生命力。现在有许多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走入一个误区,好像学习好就什么都好,忽略了对孩子品行、习惯的培养,而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期内分不出利弊,但是也是不可逆转的,当发现孩子后来学习就不行了或是情商很低,那就为时完矣。现实生活中高分低能的学生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有不少学生成绩非常不错,但是社交能力、对他人的尊重和文明的举止却非常缺乏,很多老师不知从何处着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最恰当。书本知识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教师要把前人的知识精华教给学生。但仅有此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把教室变成“小社会”,把书本知识与创设的“小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能力。如在讲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时举例:“一山不容二虎”;在讲条件反射时举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如“一叶如秋,落叶归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等;讲遗传和变异时举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点
  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问题,由于是他自己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就永远归他所有,这种成就所需要的心智准备、思维集中,胜利后的兴奋,结合起来就使一些知识深深地印在记忆中,这是学生单凭从老师或父母那里得来的任何知识都无法达到的。尽管他也会失败,但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达到了很紧张的程度,一旦获得正确的知识,他会牢牢记住。这种自我教学使学生不断把他已获得的知识加以组织和运用,今天获得知识成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方法,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基础,这样得到的知识一到手就转化为能力,这种自我教学的训练,在培养意志和品质上有很大的作用,使他有勇气和习惯去克服困难,有耐心集中注意力。
  著名教学家冯思洪讲,教课没有固定方法,但有常规方法。所谓常规的方法应该是“下放权利给学生”。这权利指的是“自学权”。中国的老师太爱学生了,爱得近乎专制。把学生本可以自己独立学会的知识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该教的教,学生自学可以完成的不该教的坚决不教。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意识。当然教师省下的一些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有益的事情,以真正地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教学内容、组织引导、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总结了开展化学研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及其优化途径。  关键词: 本科化学专业 化学研究性实验 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规律和理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本科生,不仅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必须以实验为手段进行科学研究,以创造知识。传统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先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然后教师课堂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
期刊
一、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许多仪器由于尺寸比例小,可见度差,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培养。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可以在演示、讲解的同时,配合利用电脑动画软件设计出的实验动画课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放慢或放大。这样可大大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效果。例如演示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的
摘 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规范实验目的、活动化实验方案、微型化实验设计、人性化实验内容,最终最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走出实验教学的困境,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高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功能    一、规范实验目的  “使学生初步培养和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理解领会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物理实验目的。把实验内容与实验相关联的要素有机结合进行实验设计,这就使实验目的得到了较为具体的规范
摘 要: 作者介绍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和教材的特点,分析了新旧教材的不同和渗透在新教材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 新教材 教学措施    2010年是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我从2007年带高一年级,现在带高三,有幸接触和使用了新教材(鲁科版)。通过三年的教学,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很多的感受,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genetic model of a biomass mutant in Oryza sativa.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r-tran
摘 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世界,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可以进行培养教育,让学生总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应把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理念 实践新课    在新形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由以前的传授知识改为培养学生的技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来谈谈教学体会,与同行共享。  一、在知识
摘 要: 中学生物教学中做人教育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做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做人教育 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学会做人”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学的“做人教育”工作是现代国家普遍重视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教育的健
摘 要: “课堂小游戏”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能够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游戏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可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加深化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关键词: 化学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相对封闭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点,为此,很多生物教学工作者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生物教学模式,希望能够解决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生物学科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建构开放式的生物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以发现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