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夜宴”之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豪情纵横的诗意。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气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李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此乃李白的本真!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语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描写了李白和其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饮酒的情景,深刻地表现出天伦之乐和兄弟之情。又名《春夜宴桃李园序》。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美景之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大自然)”把她的“文章(大自然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本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它的确佳妙。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縠,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縠,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其乐融融!
  天伦之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叙”法。那么,作者和他的从弟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擅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轻柔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他展开长兄的宽广胸怀,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吐纳借酒放歌的豪情。桃花芳園,天伦之乐,何等美好!
  畅谈之乐。诸位堂弟,各具才情,幽赏高谈。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群秀咏歌,高谈幽赏,何等高雅!坐花醉月,畅谈古今,何等浪漫!
  赋诗之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畅所欲言,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在这个欢畅的时候,正适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诗篇。
  李白的“夜宴”之乐,与众不同。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是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李白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爽。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种美丽的意境。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的气息,光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李白是盛唐的骄子,也是盛唐最出色的歌手,他的文章烙印着盛唐时代的乐观、自信与豪迈。
  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说是人生像梦。梦的特征是——“短暂”,所以这句话简单来看就是“人生啊,它像做了一个梦那样短暂,我们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其实啊——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仅仅是世俗的及时行乐,尽管诗人说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话,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或许也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生命渺小、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隐藏的真实意思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珍惜,就像《古诗十九首》中说的那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是说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珍惜光阴做一些事情、事业,它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自有独到之处和过人之处: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的豪迈之处,更能表现出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体现出李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流露出李白飘逸潇洒、豪迈纵情的诗意。李白的“及时行乐”,行的是“赏景之乐”“生命之乐”“亲情之乐”“诗词之乐”,行的是“生活之乐”“精神之乐”,乃至“灵魂之乐”。读者欣赏和感悟“李白之乐”尽而上升到“学业之乐”“工作之乐”甚至“事业之乐”。千百年来我们在李白诗文光环的照耀下,畅怀自己自信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和幸福的人生。
  作者通联: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基于“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新进行了修订,在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各学段的语文课本改版后,古诗文的阅读量大幅增加,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相比之前的教材增加了87%(1-6年级共增至128篇),初中的古诗文数量也增加了一倍,达到51%。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与原来人教版教材相比,变化约占40%。编入的67篇(首)古诗文占总课文数量(136篇)的49.3%,占据半壁江山。语文高考试卷上对古诗文的考查难度也逐年加大。迄今为止(2019年),语文高考涉及与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有利于阅读的高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元素,帮助学生搭建多元的写作桥梁,激活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写作。在一线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注重文本讲解,忽视情感体验。长期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僵化,阅读感知缺失,情感体验匮乏,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2.阅读与写作分离。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将阅读课与写作课分离,阅读课注重课文的阅读解析,写作课
到高中阶段,容量有限的语文教材单篇课文已无法满足高中生的阅读需求,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中群文阅读以其特有的构群灵动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备课自主性,激活高一新生的阅读兴趣,为衔接教学插上有力的翅膀,稳步地提升新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已为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组建群文奠定了基础,利用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引导高一新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  为让学生获得共同体悟,初中语文每个单元选录同主题
“一篇带多篇”是以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核心,同时带动跟核心文章具有相同主题或相同表现技法的阅读。通常情况,核心文章以教师精讲为主,其他文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着力“一”而辐射“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表达的欲望。  对于诗歌单元教学,教师大都喜欢逐篇讲解,缺乏攻破“一篇”而带“一类”的教学意识。并且,教师在授课时,容易患上“穿新鞋,
《人生即燃烧》选自王蒙的散文集《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作者时年66岁。这篇文章被选入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树立职业意识”,为第一篇,是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就是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王蒙先生用形象的比喻“人生即燃烧”,告诉了读者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语言很通俗,道理也不深奥。但是,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该如何讲授才能真正打动、启发到他们,并且让他们对该文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的内涵和意蕴,没有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欣赏、认同,没有剖析文本背后的原因,没有深度阅读,收效甚微。  在此,笔者以《氓》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读写结合的策略。一、深挖文本,读出人文价值  对于《氓》鼢的阅读课堂处理,我与学生合作了以下的环节:  初读诗歌,读出韵律美:再读诗歌,体会情感美:三读
巧妙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准确把握上的。备课时,我们首先得明确文本的特色,从这些特色出发,思考能突出该特色的途径和方法;从这些特色出发,思考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搭建能引导至目的地的台阶和桥梁。当学生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能够完成自主学习,课堂的意义也就产生了。思考突出文本特色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巧思;搭建引导至目的地的台阶和桥梁,就是巧借。  在此,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阐述教学设计的“巧
最近笔者听了几堂《相信未来》的公开课,发现该诗第三节中“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停顿以及第五节的“皮肉”和第六节的“脊骨”等意象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此次上课的老师,有的用了央视主持人倪萍老师的朗诵视频,或用了央视主持人朱军老师在2010年“新年新诗会”的朗诵视频,老师们根据视频的停顿均将第三节的停顿处理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堂写作课成功的关键基础。现以《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谈谈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与实践。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教学是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共四篇课文,即《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这四篇文章均涉及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在学习这四篇课文时,学生便对联想和想象有了初步了解。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