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实验;权威;惩罚;学习;创新
  一、引言
  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代表是“权威”,科代表都不举手,他们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举手;学生们还这样想,如果科代表不举手而自己先举手,或许还会被同伴笑话呢。
  这个事例说明学生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权威”。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权威”无处不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不仅仅包括科代表,而且包括教师、家长以及取得重要成就的专家。
  众多的权威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人们是否容易对“权威”因敬畏而产生绝对信任呢?是否会对“权威”的话照听不误,认为必须照做呢?是否认为“权威”很神圣,应该无条件接受呢?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进行了一项“服从实验”,就是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而设计的。
  二、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探讨个人对权威的服从情况。
  2. 实验过程
  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进行此项实验时,告诉被试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习的影响。每组实验有两个被试,通过抽签,决定其中一名扮演教师,另一名扮演学习者。然后,实验者把这些被试带进相邻的两个房间,在其中一个房间,用皮带把学习者固定在椅子上,并在其手腕上接上电极。
  实验的程序是这样的:
  首先,那位教师向学习者大声朗读成对的词;然后念一组词中的第一个词,让学习者尽可能地回忆每对词的搭配,并在教师所念的四个可能答案词中选择其中的正确项。学习者通过面前的按钮来选择答案,教师桌上的指示灯就会亮起来。每当学习者选择了错误的答案,教师就摁动开关,给他一个电击,电击从最低水平开始,并随着学习者每次出现的差错,教师要对学习者实施一个逐渐增强的电击。
  米尔格莱姆所设计的这个实验是经典的服从实验。实际上,实验之前的抽签只是一个形式,因为其中的学习者事实上是研究者的助手,是假被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被试。事先已进行设置,无论怎样抽签,这个真正的被试都注定要扮演教师。
  研究者事先通知说:“尽管这些电击可能使人极为痛苦,但不会导致对身体组织的永久性伤害。”研究者事先按照电压的大小(从15伏到450伏),在每一个开关上依次标上了电击强弱的提示标记:轻微电击、中等电击、危险电击、极危险电击等。为了使真被试(教师)对“即使轻微,电击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有一点体验、有一个印象,研究者让每一位参加实验的真被试(教师)在实验开始前都先尝试了一次45伏的电击,其实,这是在实验过程中那可怕的电击装置产生的惟一一次真的电击,而每一位学习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次都不曾受到过电击伤害,包括这个45伏的电击。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者故意多次出错,教师指出其错误后,随即给予一次电击,而且实验还规定,学习者每错一次,教师就必须增强一级电击强度。到75伏的时候,学习者发出了呻吟声;到120伏的时候,他喊出声来,说电击已经使他非常痛苦了;到150伏时,他喊叫起来:“放我走,我不想试了!”每当教师动摇时,站在他旁边的研究者都说:“请继续下去。”到180伏时,学习者大声喊叫起来:“我疼得受不了啦!”到270伏时,学习者声嘶力竭地叫起来,后来“痛得”猛击桌子,踢打墙壁。每当教师犹豫不决时,研究者就会在一旁严肃地说:“实验必须进行,你有必要继续,你必须继续。”
  在多次实验中,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经常会看到受试者(教师)有出汗、颤抖、口吃、紧咬嘴唇等情形。如一位成熟的、开始很有自制力的成年人,进实验室的时候满脸微笑,十分自信。在实验进行的20分钟时间里,他变得颤搐、口吃起来,情绪非常紧张……也许,他已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还是继续对实验者的每一句话作出反应,一直执行着“权威”的命令,直到最后。
  当然,学习者的表现都是事先排练好的,在实验过程中他根本没有遭受到任何电击。米尔格莱姆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了解在什么程度上被试会拒绝继续实验,从而表现出对“权威”的拒绝。米尔格莱姆曾要求一些大四学生和精神病医生对可能继续实施电击直至最高水平的“教师”的百分数作一个预估,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少数人才会狠心地这样做。
  3. 实验结果
  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在实验过程中几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真被试在上述情况中表现出对研究者指令的完全服从,他们对不断出错的学习者逐级提高着电击水平,直至对学习者实施了危险电击。
  三、实验应用
  从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权威”是具有权威性的,即使是面对学习者的痛苦,“教师”仍然会服从“权威”的命令。诚然,“教师”可能会有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不能使他们一错再错,通过惩罚希望他们能记住教训而进步”的想法。但毕竟,实验中学习者的表现是难受、痛苦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心慈手软,没有表示拒绝,也没有征求意见要求变通,表现的是绝对的服从。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权威”并不一定代表真理,而又恰恰容易被当成真理,被奉为神明。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民主,讲究客观,以免陷入这个误区。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但不应以“权威”自居,而是应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可以探讨、可以辩论。教师可以启发诱导,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不一定绝对正确,应允许学生有质疑,这样既能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又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不落俗套,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充分提高综合素质。
  在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学生的质疑态度本身就值得肯定,学生的自信心也需要培养,而尊重学生个性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和谐宽松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与社会中存在众多有形、无形的“权威”,教师与家长应使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无论是对于光环笼罩的名人,还是对于威震四海的“权威”,都能够冷静对待,既要尊敬他们,博取名家大师之长,又要不卑不亢,能够理智地分析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
  此外,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并非真正有才学、高素质却被冠以“权威”“专家”头衔的人,这就更容易使学生难以区分“鱼目”和“珍珠”,教师和家长也因此多了一份提醒和引导的责任,让孩子善于分析思考,逐渐学会明辨是非、区分良莠,从而能够真正独立自主,较快较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生活,开创生活。
  (摘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
其他文献
在《旁观他人之痛苦》结尾,苏珊·桑塔格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战场上的尸体为什么要与我们的目光接触?他们要跟我们说些什么?”—战争图像传达了什么?是战争的恐怖、战事的庸常,还是远在天边的无关痛痒?桑塔格的结论是:关于战争,我们这些从未经历兵燹的人无法理解, 甚至根本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不只是具体的战争,更是暴力摧残下的生命:在铺天盖地的新闻影像中,为什么有些画面让人义愤填膺,有些又让人麻木不
〔摘要〕本文以咨询个案为例,阐述了 NLP简快心理疗法中的上堆、平行和下切的询问技巧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意义。此技巧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咨询教师搜集资料,还能够帮助来访学生、家长扩展思路,跳出问题看问题,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询问技巧;上堆法;平行法;下切法    “上堆平行下切法”是NLP简快疗法语言模式中常用的语言技巧。目的是运用询问的技巧,引导来访者的思想上升至一个更具意义(上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高校专业课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以高等林业院校专业课程《森林病理学》为例,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為今后“同课异构”应用于高校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同课异构;可行性;适用性;森林病理学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广大一线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但现实问题是,对“同课异构”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校园自杀;心理危机干预;高中生  校园自杀事件令人关注。其成因异常复杂,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感情问题,还是精神抑郁,都可能是引发自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近年来,各地校园自杀事件频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笔者2010年6月对一名采取自杀行动的学生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事人背景:毛毛(化名),女,温州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2008年考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效率     心理健康课虽然在各地各校展开,但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质量不高。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其实效性?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课堂的主要构成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作了反思和整合,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选好执教者  毋庸置疑,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案,不同的人来执教,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同样我们也容易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素养及人格直接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心态  作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种子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由成都市教育局举办、亚洲基金会赞助的“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培训。转眼为期一年的培训落下帷幕,回顾培训历程,细数学习收获,既感慨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作为一名心理干预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一方面,要开“疆”破“土”,实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培训推广,毕竟这项工作对大多数学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火到一票难求。该片由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麦克唐纳拍摄,邓文迪担任制片人,如今豆瓣评分8.7。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蔡国强曾将29只焰火“大脚印”送到北京上空,整个世界都被其瑰丽所震撼!他因火药爆破艺术而出名,曾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并荣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这个爱焰火的老男孩,怎样“玩”成了身家过亿的艺术大师?他是如何用火药为百岁奶奶搭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心本教育。提出要消除一些对心本教育的误解和错误做法,正确认识心本教育,破解心本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难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深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6-0010-03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   
提 要: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神话遗产,其中的宁乌尔塔神话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梳理并释读了现存关于这位大神的楔文泥板文学作品,对这位兼具毁灭的战神和开发的农神两种形象的大神之身份、地位、故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透视其破除旧的原始部落文明,建立奴隶制文明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似乎矛盾身份背后的统一性。此外,本文通过对宁乌尔塔神话中的故事背景、地域、情节和物质的探讨,展现并分析了两河流域文明通
近几年,冬季气温较前些年相比虽然略有升高,给日光温室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根据常年的温度变化,冬至到小寒(即12月下旬至1月中下旬)都有明显的降温及连续阴雪天的出现,势必给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确保棚室蔬菜安全越冬,避免不应有的损失,笔者所在地实施了四项日光温室防冷害、冻害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增温保温防寒效果。  1 全面检查  对日光温室进行全面检查,重點检查棚室防寒各种措施是否到位。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