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品产业化发展现状和机遇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包含了当地民族的民族性和特性,融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创造力。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非遗的传承保护与经济开发是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将就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经济价值开发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先以重庆市大渡口区非遗实例来讨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经济开发现状和机遇。
  【關键词】: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一、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概况
  大渡口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自旧石器以来就有人类活动,历史文化悠久。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其项目基本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现重庆市大渡口区已公布了四批非遗名录,在2008年,公布首批以“堰兴剪纸”,“麦草艺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类3项以及民间音乐类,民间文学类,舞蹈类等。2009年第二批以“于氏滴塑”以及“华生园传统糕点技法”为代表几乎涵盖了大渡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第三批包括“重庆大漆制作技艺”“老式静卧养生法”等几大项。第四批公布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共计6大类6项,包括钢迁会的故事、泛川派古琴艺术、四川盘子、大渡口石雕、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和跳磴民居上梁习俗。
  现大渡口区非遗产品已在市面上发售的产品的非遗项目有堰兴剪纸,麦草艺画,华生园传统糕点。有华生园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堰兴剪纸传统教育基地1个;麦草艺画生产厂家2个;大渡口乱针绣生产厂家1个。
  二、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
  面对非遗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单单从文物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继承,首先要把非遗项目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其次产业化过程中才能保持其自身文化价值,不让非遗产品沦为经济效应的附庸。从旅游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不计后果,尽可能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扩大市场影响力做出品牌,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普通市民角度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更好地销售本品牌的商品而打出的广告。
  以上观点均有言之有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必须要让大众先充分了解非遗项目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背后蕴含的经济价值,鼓励商家对非遗灵活运用,从旅游到民俗,从文创产业到工艺品销售,非遗产品的开发和对非遗项目本身的保护都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在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面临无人知晓濒临灭绝的境况,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遭遇诸多问题。为此工作重心应从非遗的经济价值转向艺术鉴赏为主的而创造经济价值,以教育为出发点,以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卖点,向大众普及非遗知识,才能更好的将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下去。
  三、对大渡口区非遗产品的开发及保护的几点建议
  1.把握非遗产品的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要通过文化价值来展现,通常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它的文化价值越大则意味着经济价值也越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开发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可以是工艺产品及工艺技术,也可以是民间艺术节目,还可以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等。如果离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离开了这些载体,它的经济价值将很难体现。
  2.非遗产品的产业化应保持其原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原创性和不可再生性逐步显现,使得其稀缺性十分突出。此类稀缺文化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在人身上或者文化产品上才能够客观体现出来。当这些条件尚未具备时其经济价值只能够是一种可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不具有任何独立的实物形态,因此非遗产品的开发不能背离其客观实体。
  3.非遗产品作为文化商品进入文化市场
  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以及对制作工艺的高要求使得传统手艺及其制品越来越为公众所喜爱和珍视并且呈现出日益增长之势。堰兴剪纸、乱针绣等传统产品能够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并成为文化市场上新的消费宠儿,正是因为能够成功转型为文化商品进入文化市场。
  4.非遗产品作为特色商品进入旅游市场
  对于来大渡口区旅游的人,大渡口区华生园生产基地就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华生园作为重庆本土产业不仅是重庆的名片也是大渡口区的招牌。所以把华生园非遗产品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与当地的人文特色与旅游优势相联系,作为特色商品进入旅游商品市场。
  5.非遗产品作为艺术品进入艺术品鉴藏市场
  每一件大渡口区非遗产品,如大渡口的大漆制作,是当地风土、民俗的集中表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性,是其他依附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文化不能取代的。因此这些具有艺术品价值的非遗手工艺品应借助国际性艺术展会、收藏品鉴赏、艺术品投资等平台来凸显其文化底蕴,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其自身经济价值的实现。同时,非遗手传承人也将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造诣,精益求精,让自己的作品达到更高的藏品等级。这将有效推动中国非遗产品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合理利用与传承
  保护可以是为了开发而保护,开发也可以是为了保护而开发。非遗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也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可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展销会一方面可以推动大家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其非遗产品的经济价值。或者举行非遗的培训学习加大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促进对于人才培养以及解决下岗工人工作的问题。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现阶段大渡口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传承保护以及经济价值的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资金缺少以及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等问题。像重庆华生园食品厂这样能够成功摸索出一条保护与开发非遗完整产业化产品道路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资金投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才能进一步推动非遗产品的经济价值开发。要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思路,注重科学的品牌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集中力量将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开发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文化及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大渡口文广新局编.大渡口历史文化溯源及发展脉络[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35.
  [2]刘碧虹.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方博物,2014(06):125-128.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空间的环境提升,希望住宅空间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更加和谐温馨。而现在人们对装修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在装修的时候风格搭配不当或者过度追求豪华而造成空间的繁杂且没有主次关系,因此,在实现空间合理规划的同时也对装修风格的要求变得更高,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这种风格在住宅空间中的设计也显得至关重要。  【
期刊
福建寿山石文化源远流长,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郊的寿山村。其开采与利的历史已有1500多看。从目前的科考情况来看,最早研究寿山石的专著分别是《观石录》和《后观石录》。20世纪初,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寿山石的矿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出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地开石。近几年,随着政府不断地推广寿山石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寿山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由于寿山石品种繁多各
期刊
【摘要】:“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柳与留谐音,作为挽留意象表达诗意的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其意象的产生与民间“折柳赠别”民俗发展相关。杨柳意象在唐宋诗歌中引用最为频繁,本文将以游宦诗与游子思妇诗为例,分析其在送别诗中的内在意蕴。  【关键词】:杨柳;意象;送别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1]所有情感中,可以说黯然销魂者唯有离别,就算是现在这个交通十
期刊
【摘要】: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对于汉语言文学类师范生的培养,师范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在各个高校有条不紊的开展,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要求也需要做相对应的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从而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体育娱乐带就是指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项目的概念,其主要以体育为媒介,结合旅游资源,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观赏等各个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的全新类型产业。在很多国家中的体育圈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旅游的新潮流,而且体育娱乐带还能够加快文化的传播速度,将体育文化和理念充分的展现出来,促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对于就业率的提高也有着非
期刊
【摘要】:浚县泥咕咕的文化精神是泥咕咕艺术的本质,主要表现为追念先人、求吉纳祥的理念;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意识及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在泥咕咕的纹饰、造型、色彩、工艺等各个方面。作为浚县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活化石,深入分析泥咕咕的文化精神是研究这一民间艺术的关键。  【关键词】:浚县;泥咕咕;文化精神  泥咕咕是民间对浚县泥塑玩具的统称,因其尾部有两个小孔而能吹出不同的声音而被称为泥咕咕。浚
期刊
【摘要】:梁祝作为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是有着广大的民众基础的,这点从很多的文学和戏剧以及音乐作品可以看出来。本文选择梁祝的故事,不是作为文学作品或者传说来分析民俗的文化倾向。而是以汝南县西晋梁祝墓为史实基准,加上后人对梁祝演绎的化蝶传说为辅助,分析两晋之间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主观与客观性。旨在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传说与地点结合考察,对比梳理得出当时两晋文化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梁祝;两晋;礼制;家庭
期刊
【摘要】: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目前能收集的一些关于宋代茶文化的论文[1]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宋代;茶文化;综述;研究现状  关于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器物、技巧、文化。经济方向研究广泛,有针对某个人如王安石的茶税观的研究,有对茶馆功能的研究,也有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丰富
期刊
【摘要】:藏族文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诗歌作为藏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的诗歌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创造了艺术”,同样,劳动创造了藏族艺术、文学及诗歌。本文简单地介绍《诗镜》传入藏区前后的藏族诗歌现象。  【关键词】:诗镜;传入;诗歌;比较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在人类发展的长久历史中形成独特的高原民族本性与社会结构.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跟随长久的历史
期刊
【Abstract】: Dialect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Usually, people from all kinds of districts use dialect to communicate everyday. A dialect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vocabulary, gramm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