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送别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柳与留谐音,作为挽留意象表达诗意的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其意象的产生与民间“折柳赠别”民俗发展相关。杨柳意象在唐宋诗歌中引用最为频繁,本文将以游宦诗与游子思妇诗为例,分析其在送别诗中的内在意蕴。
  【关键词】:杨柳;意象;送别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1]所有情感中,可以说黯然销魂者唯有离别,就算是现在这个交通十分便利的时代,每当离别时,亲友们与游子都感到万分不舍,更何况只是以马为主要通信工具的古时人们。对离别更是不舍,甚至是恐惧。因而,历代古诗中,离别诗、送别诗可谓是分量出众。
  一、送别诗中杨柳意象的发展
  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篇开始,杨柳就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奔赴边塞的将士望着家乡的柳树,那柳条在风中飞舞,多像亲人呢依依不舍的收轻抚过战士的衣裳,仿佛是那无声的留恋。“柳”者,留也;“丝”,思也。这样看来杨柳表离别是再恰当不过了。
  到汉代,折柳赠游子已是成为一种大众民俗,最早记载折柳与送别相联系的是记录秦汉时期关中历史地理的《三辅黄图》一书,其卷六“桥”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客至此,折柳赠别。”《雍录》亦载:“汉世凡东出函潼,必子霸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赠别。”霸陵桥边,杨柳树下,那枝枝柳条不知见证了多少离人泪。[2]
  如若说折柳离别在汉代仍然是一种地方性风俗的话,到隋唐一代,经盛唐诗人的不朽诗笔,则是将杨柳惜别的意义彻底的从地方风俗推进了诗词意象的行列中。“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中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连一代潇洒自如的诗仙李白都为折柳惜别而感到伤感唏嘘,更别说那些即将远行的游子与亲人。“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4]来来往往的送行人将御河边的杨柳长枝折的只剩下一茬茬短条,即便只剩短条,送别人还在辛苦的攀折。“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5]春日里柔嫩的柳条本是最受人喜爱的,没想到在离人心中竟是一树的伤心色啊。
  除唐诗中的折柳诗外,宋人词中的杨柳惜别意象,亦是凄美之至。“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垂杨只解惹东风,何曾系的行人住”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6]本来垂杨是只懂得东风的牵绊,但见离人分袂竟也生出了离愁别绪,看到渡口周围青青的杨柳,每枝每叶都似乎沾上了离情。经过唐宋大批咏柳惜别的诗句巩固,折柳成为表征离别的文学意象内涵基本定型。
  二、杨柳意象的送别寄远意蕴
  正如袁行霈先生指出:“诗歌语言的情韵又是由于诗人反复使用逐渐涂上去的,这种情韵义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词语的原有意义更重要,它可以给人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使诗的含义更丰富饱满。”「7」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认为垂杨的职责就是掌管别离。“但钱钟书分析折柳的职能时,认为其有两种用途:一为送别;一为寄远。二者的发生都是缘‘别’而起,这是其大端相同之处,但二者亦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钱钟书说:‘送一人别,只折一次便是;寄远则行役有年,归来无日,必为一人累折不已。’折柳是一次性动作。而寄远则是重复性动作,折柳赠别发生在临别之际,做赠的对象是即将远行的离人;折柳寄远则是发生在离别之后,寄远的对象是远在他乡的亲友。”[8]
  杨柳本就有祈福的吉祥之意,又因其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力。在远方游子久不归之时,亲人折柳寄远算是为游子祈福,祝福漂泊在外的亲人能像柳树随遇而安,适应外面的生活,过的红红火火。有别离当然会有相思,两地相隔太远,久久不见,浓浓情意产生牵挂,游子在外见到他乡柳树竟似乎像是见到家乡村口的那两棵。缠绵痛苦的相思通过柳深情的表达了出来。[9]
  (一)游宦诗
  “柳映江泽底有情,望中频遣客惊心。”李义山《柳》一诗中就将客居他乡游子见柳而思乡惊心的感情刻画了出来。古时文人做官,游宦全国各地而不能归家的官员是大有人在的。“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游宦在外,见到他乡的柳条想到离别时霸上折柳送别的情景,进而想到远在他方的亲朋好友,这让他又怎能不思乡呢!“巫山巫峡长,垂杨复垂杨。同心宜同折,故人怀故乡。”“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渡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衣裳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10]这些诗句都可说是游子借杨柳表相思情的见证。旅途漫漫,在游子的眼中,一地又一地掠过的垂杨无意中记起两年前在江南种下的杨柳,都让他不自觉得怀念起故乡。而“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修辞《送别诗》“主父西游归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这一类诗中写到的却是家人对在外游子。
  (二)思妇诗
  这种相思其实还可以分出另一种特殊人物身份的相思。“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在《闺怨》这首诗中,就指出了这一特定人物的相思,即思妇——游子诗。春天本是多情的季节,盛妆的少妇上翠楼观望着春天灿烂的美景,哪知望见了路边的新柳枝,由柳枝想到了离别时的情景,于是思念起在外面觅封侯的丈夫。事实上,柳做为相思意象的含义在中国这类游子——思妇诗中可谓是常常运用到的。汉代《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郁郁葱葱的杨柳本是多美妙的景色啊!但荡子的久久不归,让独自守空床的少妇怎能有好心情赏柳呢?再美好的景物此时 恐怕都成为了哀怨的对象。“自君之出矣,杨柳正依依,流年无上极,军去何时归”虞曦《自君之出矣》更是将少妇对君的思恋通过依依杨柳表达了出来。“郎如洛阳花, 妾似武昌柳, 两地惜春风, 何时一携手。”尽管洛阳与武昌同是春光明媚的日子,但“妾”却不知何时才能与“郎”携手啊!思妇对“君”的思念最深,这让杨柳作为此相思的媒介也描上了深沉的意味。当美丽的少妇们登楼远眺时,见到杨柳依依又有几人不思君呢?“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11]杨花飞逝一年又一年,冬去春来,只是该回来的人还是未还家。
  三、小结:
  杨柳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意象。历代文人对其都青睐有加。而一提到杨柳,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别离、相思等忧愁哀伤的情绪。唐诗宋词中大量的有关写柳的生离死别、闺愁相思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唐代文人为建功立业,西出塞外,到处游历,与亲朋好友时常面临着生离死别,这也是唐诗中有关游宦的题材受到大家的关注。与之相当的,就是闺怨诗中的离别情怀。两类诗歌中都时常用到杨柳这一重要意象,通过浅析,希望对杨柳意象在送别诗中的意蕴有所探讨。
  参考文献:
  [1] [2] [3] [4] [5] [10]劉亚玲著.  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6] [11]王方俊著.  唐宋词赏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7]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戴明玺著.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
  [9]袁行霈著.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观念日益开化,女性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冲破传统的束缚,凭借着女性的职业优势和不断提升的领导力,在各自岗位上取得辉煌业绩。因而,我们也当看见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内在与外在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苏绣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期刊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老年刻板印象和老年人自我退缩的影响,老年群体存在思想迷惘、观念滞后、社区活动参与不足、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在笔者实习的城市老旧小区,老年群体占据主要比例,笔者对社区老年群体进行全面了解后整理归纳了该社区老年群体面临的社区交往问题和需求,秉承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活动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设计形体健康小组方案,通过引导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陶艺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以及现代陶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它与室内设计结合是必然趋势因为它用它自身所具备的独特艺术特性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正好符合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陶艺;室内设计;应用  一、现代陶艺概述  陶瓷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在艺术门类中最简单最纯洁的,它凝聚了土的深沉和火的激情,用最古老的材料表达了
期刊
【摘要】:我们日常生活和书面语中所说的句子,存在着理解方面的难易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为了便于听话人或读者理解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于是出现了这种句子间难易程度的转换。本文将对这一现象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说明。  【关键词】:句子意思;难易转换;转换提示语;原因  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现实的人际交流过程中,由于专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交谈双方存在着句子
期刊
【摘要】:我们在做产品或者谈论产品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用户体验,它给我们的感觉既真实又虚幻,既主观又客观。从事产品的开发就要重视用户体验,很多人都误解了用户体验的真正含义,甚至把它作为说用户体验真的是用户想要的或者认同的,还是说我们是在不断地猜想或者自欺欺辞来评判某产品。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疑惑, 究竟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在产品应用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关键词】:用户体验;影响因
期刊
【摘要】:《文化论》是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一般理论方面的第一部著作,全书二十四章用级为精炼的语言阐释了作者对文化的整体观点,以及功能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书中第一章作者就指明了文化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化对人的区分要远大于血统,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源自于文化,所有冲突也同样源自于文化。并在之后他将文化划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物质方面的文化、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  【关键词】:《文化论》;
期刊
【摘要】:铜鼓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东南亚各民族文化的共同载体,是东南亚宗教文化的产物。东南亚铜鼓是东南亚历史文明演变的见证者,因此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各方面的功能,本文将从其文化功能方面进行挖掘,并展示其文化功能。  【关键词】:东南亚;铜鼓;文化功能;  铜鼓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铜鼓拥有者的巨大财富,铜鼓有多种用途,而东南亚铜鼓的用途也不例外。因此东南
期刊
寿山石属于宝玉石类,寿山石是我国最有名的印章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为四大系印石之首。寿山石矿床分布于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福州寿山石中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空间的环境提升,希望住宅空间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更加和谐温馨。而现在人们对装修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在装修的时候风格搭配不当或者过度追求豪华而造成空间的繁杂且没有主次关系,因此,在实现空间合理规划的同时也对装修风格的要求变得更高,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这种风格在住宅空间中的设计也显得至关重要。  【
期刊
福建寿山石文化源远流长,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郊的寿山村。其开采与利的历史已有1500多看。从目前的科考情况来看,最早研究寿山石的专著分别是《观石录》和《后观石录》。20世纪初,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寿山石的矿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出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地开石。近几年,随着政府不断地推广寿山石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寿山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由于寿山石品种繁多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