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圆管多胞填充结构吸能特性的准静态压缩试验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研究对复合材料多胞结构吸能特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由多根小尺寸的单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圆管(Single CFRP tube,SCT)填充进大尺寸碳管组成的多胞填充结构(Mukicellular filling structure,MFS),并分别对SCT和MFS进行了单次全行程加载和多次分段加载的准静态压缩,分析了其压缩破坏模式和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FS最外侧碳管破坏模式与SCT破坏形式相似,且单次全行程压缩与多次分段压缩的破坏模式没有明显区别,但MFS最外侧碳管由于内部碳管及碎屑的挤压呈现出明显的径向变形;相对于单次全行程压缩过程,SCT及MFS多次分段压缩时的总耗能量更多;本次研究的SCT试件最大比吸能为86.0 J/g,最小比吸能为59.3 J/g,然而由于MFS最外侧管件的比吸能低,导致其比吸能在69.8~75.9 J/g之间,小于单管根碳管的最大比吸能,但进一步研究可知,合适的外部约束形式和内部碳管数量可使MFS比吸能高于SCT的最大比吸能.
其他文献
为推动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空间等极端恶劣环境中的应用,以超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arbon fibers reinforced polyether-ether-ketone,CF/PEEK)预浸料为实验对象,采用薄膜叠层与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厚度为0.036 mm超薄预浸料的层合片材,研究了其在热应力驱动下的形状记忆行为.结果 表明,在320℃加热-冷却热循环温度场的作用下,CF/PEEK复合材料超薄层合板的初始变形的形状回复率近似可达100%,当变形循环达到100次时,其形状回复率仍然可以保持在90%以上.此
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大部分采用基础环式基础,上部结构通过塔筒与基础环上法兰连接,其承受的水平荷载和重力荷载传递给基础环后,由基础环和混凝土共同承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耸结构,由于早期对于结构的设计不够完善,风电机组实际运行中混凝土与基础环接触区域受力复杂,因此,经常出现基础环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压溃、冒浆,导致上部结构剧烈晃动甚至倒塌的情形.针对于此,众多学者对风电机组基础的破坏机理和加固措施进行了广泛研究,分析了基础疲劳损伤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提出了使用锚栓加固、环梁加固和灌浆加固等后期加固方案.
期刊
依据实验测试获得E51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和力学性能参数,针对特定尺寸的E51树脂灌封结构,将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相结合,优化树脂的常温固化工艺为“二阶段”中高温固化工艺.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比较第一段保温平台和第二段保温平台不同温度幅值和固化时间对结构内部的温度、固化度和应变的影响,优选固化工艺参数;然后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监测技术,对优选和原始固化工艺曲线的结构内部的固化温度和应变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结果表明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显示了通过数值仿真优选固化工艺曲线的可靠性;最后实验测试比较优选
针对复合层压板单螺栓单搭接结构,提出一种更合理的四阶段刚度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三阶段刚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部分滑移理论对模型粘滞阶段的刚度进行了改进;同时考虑到层压板之间、垫片与层压板之间的异步滑动,增加了部分滑移阶段,给出新的刚度模型的理论分析过程和使用条件.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在ABAQUS中建立了对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对比了层压板单独建模和均质建模的优缺点,表明单独建模更符合实际,更精确;最后通过分析螺栓孔间隙、扭矩、铺层厚度、宽径比、液态垫片及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各阶段刚度的影
多社交网络中的同一实体用户可将信息从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传播至另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同时还存在随机跨网络传播现象。本文针对多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基于随机网络传播行为的多社交网络合并算法,并在合并后的网络上求解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随机跨网络行为对信息在多社交网络传播时具有促进作用。
场景分割通过为图像的每个像素标注所属类别实现了对图像语义层次的理解,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感知、遥感图像分析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注意力机制能够有效地获得图像中的前景对象,为场景分割提供引导,近年来在场景分割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在对图像的非局部注意力机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后,设计了多尺度级联的注意力模型。该模型通过对不同尺度空间的图像应用注意力机制来获得特征的权重,将各尺度上的特征
针对网络入侵系统将面临检测精准度低、错报率高等问题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粒子群(PSO)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LM)入侵检测算法(PSO-ELM),以提升入侵检测平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LM的内部功率参数(权重和基础)无序生成,是算法不稳定的诱因,利用PSO优化ELM的模型参数选择可以改善算法性能。最后在NSLKDD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SO-ELM算法在测试精度方面优于基本ELM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测量方法通常为单向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末端切口(End notched flexure,ENF)试样的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试验.为了得到带有弧度的层合复合材料结构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对圆弧形末端切口(Arc-ENF)试样进行DCB试验.基于梁的弯曲理论和Irwin-Kies公式得到Arc-ENF试样的柔度公式与Ⅰ型临界能量释放率GIC公式,并且利用ABAQUS软件对DCB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最终,通过对比分析理论公式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
对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三维热扩散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通过TexGen软件创建20层编织CF/EP复合材料三维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孑隙率样品的有效体积比热和热导率来设置材料属性,并使用幅值曲线模拟周期性点光源进行仿真.首先以孑隙率为0%的样品为例,采用非线性拟合求解热扩散系数,选出最优的调制频率范围为0.1~2.0 Hz.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孔隙率对复合材料热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编织CF/EP复合材料在平面内的热扩散系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孔隙率小于1.55%时,孔隙率每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不锈钢网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在球形弹高速斜冲击下的损伤特性,利用一级气炮对2 mm厚度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含一层、三层304不锈钢网的玻璃纤维-不锈钢网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层合板进行倾角为30°的冲击实验,以揭示304不锈钢网对层合板弹道极限和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层合板损伤特征及其机理.通过实验发现,含有三层不锈钢网层合板的弹道极限最高,而不含不锈钢网层合板和含一层不锈钢网层合板的弹道极限速度接近.层合板吸收的能量随着弹体速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然后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