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语温暖人心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的概括和总结,它能引导学生求知、做人、健体和审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协作、服务奉献、勇于负责、自律反省的有力手段。
  学期将近结束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在一节班会课上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语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看到那些字里行间洋溢的纯真与诚挚,我欣喜地对他们说:“同学们,这个学期只剩下不到三周的时间了,在这次自评中,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客观、准确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多的同学还针对自己的表现提出了努力进取的方向,看到同学们沉甸甸的收获,老师由衷地喜悦,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后,我让同学自己宣读对自己的评价,在班级里进行交流与分享,同时根据他们的自评及平常的表现,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语。现采撷一二以供交流。
  
  剪辑一:
  
  “我转到日峰三小已经一年半了,我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在原先的学校,我经常不写作业,逃课是家常便饭,同学们讨厌我,老师不管我。自从来到宏小以后,老师对我很严格,我也进步了许多,现在语文、数学都能考到70多分了,英语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提高。每次大扫除,我都很积极,擦窗户、扫蜘蛛网,没让班级扣过一次分。我还有个小小的愿望:我很想当当班干部,哪怕是个副组长也行。虽然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诸如上课喜欢插嘴,字写得不工整,但是老师请您相信我,也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今后一定会做好的!”
  这些真诚稚气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全体同学,我也为之动容,我给他的评语是:“忘不了你每次大扫除时忙前忙后的身影,忘不了你一次次帮老师倒开水、送作业本时的那个认真劲。你是个爱劳动、心地善良的孩子。由于你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从你的言辞中,老师分明感受到你为理想而奋斗的心跳。新年里,老师对你更加充满信心,虽然你现在还不是最好,相信你会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会做得更好,老师和同学也一定会为你投上庄严的一票。”
  
  剪辑二:
  
  班上有位高个子学生,热衷于班级事务,也很乐于为同学服务,但成绩不太理想。这学期我试着让他当了纪律委员,也借此约束他自己,激励他学习上进。一学期下来,他不负众望,将课前和课间的纪律都维持得很好。为了进一步提高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借此机会,也请他读了给自己的评价:“在这学期,我担任了纪律委员,为班级尽了一些绵薄之力,但在同学们面前有时候我会耍威风,并且作业字迹有些潦草。今后我也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争取同学们更加支持我,争取学习有更大的进步,并且我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同学们服务,希望同学们继续支持我。”
  听完这位同学率真和坦诚的心声,教室里掌声雷动,我知道其实这便是最好的肯定和支持,我给了如下评语:“你很有魄力,敢说敢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同学之中树立了咱们班尊师守纪的一面旗帜,我代表全体同学向你致谢!新的一年中,在学习上你一定也不会甘愿落后吧?老师还要送你一句话: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红梅扑鼻香。’只要你在学习上也全身心投入,老师相信最后的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教室里再次掌声不息,那位同学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十年的教学风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我深切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开展自我评价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它也并不是教师机械生硬地把“一面之辞”强加给学生,而是一个师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时刻记住,要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鼓舞的手段来点燃学生的心灯,让评价净化和丰富学生个体生命与精神,让评语充满人性、充满人情、充满个性,让评价过程成为促进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县日峰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成为了青少年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青少年上网日趋增多,因特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双刃剑”作用日趋明显。一方面,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逃课上网、彻夜不归上网,过度沉湎于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成为“网络成瘾”患者。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相关心
2003年至2008年是江西省教育工会第六届委员会任期的五年。这五年,是省教育工会坚持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相结合领导体制的五年,是坚持围绕工会工作方针、突出教育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五年,是充分调动全省基层工会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工作的五年。全省各级教育工会组织力行“五个坚持”:始终坚持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和院校改革与发展为中心,始终坚持以推进院校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始终坚持以关注民生、维权帮扶为天职
近日在某刊读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有一个叫葛里斯曼的销售员,他销售安全玻璃的业绩一直都是第一名。在一次颁奖大会上,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葛里斯曼说:“每次我去拜访客户时,都会随身携带几块安全玻璃和一把小铁锤。我会问他:‘你相不相信安全玻璃?’如果客户说不相信,我就把玻璃放在他们面前,然后拿锤子往玻璃上一敲。当他们发现玻璃真的没有碎裂开来时,他们都会很惊讶。这时,我就趁机问他们:‘你想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