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课堂“问”的策略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年级组的一位同事执教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该教师在课前制作了“预习单”,课堂围绕着“预习单”展开教学。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很多,教师提问,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提问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然后答疑。接着,教师让学生将理解带入文中朗读,读出感受。如此反复,整节课就在教师的问、学生的答中度过了。综观整节课,听课教师的一致感受是听起来有些枯燥,学生的表现平平,课堂气氛较沉闷。在课后议课环节,听课教师普遍提到了课堂提问琐碎的问题,这也是许多教師经常犯的一个错误。那么课堂需不需要问?问多少?如何问?本文以《丁香结》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语文课堂“问”的策略。
  一、疑而有问,问在答疑中
  宋代学者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贵有疑,疑而有问,问是学习的开始。如教学《丁香结》一文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诗歌《雨巷》,舒缓的配乐朗诵中将学生引入到蒙蒙细雨的情境中,感受雨巷的幽深与丁香的愁绪与思念。接着,导入所学的课文《丁香结》,齐读课题,谈谈读完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同学们问道:什么是丁香结?丁香与丁香结是什么关系?丁香与丁香花是一样的吗?听了《雨巷》后,为什么感觉丁香带着淡淡的愁绪呢?这里的问,源自学生的问,而非教师提出一个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里的问,更贴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更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疑生问,问给一节课开个好头,让课堂充满神秘与挑战,激发起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
  二、问而后学,问在自学中
  带着自己或同学的疑问去读课文,每个人在朗读课文时目标是清晰的。所以,问而后学,学便有了指向性。课堂上,孩子们在通读《丁香结》后,自然地解决课前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丁香是什么样的?丁香与丁香花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便可以理解了。还有一些内容,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如:什么是丁香结?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些问题不是初读课文一遍两遍就可以理解或领悟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问与学中慢慢品悟、自主探究、层层剥笋。例如,理解“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感悟。教学时,教师课件呈现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段落,学生反复品读、交流感受,抓住了“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如同印象派的画”等语句,再结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描写,从而感受到微雨中的丁香更有一番韵味。学生在问中的思考是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问的学是无源之水。
  三、学而后读,问在品读中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少了读的课堂便少了语文的味道。《丁香结》这样的美文,唯有反复品读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醇厚和感情的美好。学生一遍一遍读,可以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但如果是没有指导的读,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可以自悟到一些情感,语文素养一般或差一点的学生充其量也只能做到朗读流利的目标。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带着学生品读,在品读中引发学生想象、思考、提问。如:“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学生在初读时可能并不在意“积雪”二字,但当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时,就有学生问:“老师,这檐前积雪是不是就指丁香花啊?”接着,立即有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从“每到春来”知道作者描写的是春天,从“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就是丁香花。所以,如果只停留在粗略地读,不去品,就不会有问,也不会有之后的恍然大悟。学习《丁香结》一文,除了学习丁香结的由来和丁香结给人们带来的启示,还要花一点时间在品丁香的美上,毕竟丁香的美才是真正吸引作者,让作者想去写丁香的关键因素。那么丁香的美体现在哪儿呢?带着这个疑问再次回到文章中去寻、去品、去悟。通过再品可知,丁香花的茂盛、丁香花的雪白、丁香花的香气,都是吸引作者的地方。除了感受到丁香的美,还能读出它的美。比如,要通过朗读感受丁香花的白,不妨将文中写丁香花雪白的文字呈现在课件上,一起赏读。“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三处都是写丁香花白色的文字放在一起品读,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
  四、读而后思,问在思考中
  王宁教授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第一大素养,里头就有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跟语言建构与运用,一个是外化的,一个是内在的,现在的教学只看到语言训练,看不到那个‘想’,所以第一要‘入脑’。”那个“想”指的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伴随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语文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经历着语言实践—疑问思考—思维发展—语言再实践的过程。品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学生品读后,便能从“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感受到雨中丁香妩媚迷人的样子,但对于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学生心中就有了疑问。于是,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呢?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呈现几幅印象派的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边读边想象雨中丁香的朦胧与抽象的画面。“哦,原来两株紫色的丁香花,身影映在白色的花墙上,一紫一白的颜色,加上雨的朦胧,通过窗的模糊,看起来不就是一幅给人无尽遐思的画吗?”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此语一出,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理解了“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的文字表达。
  五、思而后启,问在启发中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真情表达,都有一种情感在文字之间涌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编者的选择意图,都有一种主旨想让学生品读感悟。《丁香结》告诉我们一种人生哲理:“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道理摆在文末很明白,但要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于心却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后思考、追问,方能真正领悟文章带给我们的启发。教学时,学生在读完课文第6自然段后,心中有了这样的疑问:丁香结和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为什么由丁香结的“结”想到了“人生中的问题”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丁香结。出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丁香花的插图,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汉服或旗袍上的盘花扣,板书“丁香结”“盘花扣”,讲解汉字中“结”与“扣”的意思,一下子便理清了学生的思绪。明白了什么是丁香结,再回到第6自然段学习中,引导学生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与“丁香结年年都有”做对比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最终明白丁香结带给人们的启发:世间万物都是一样,无论是人还是花的生长生活规律都是相似的。人不顺心的事就是人生一个个结,花和人一样也有结;花的结年年都有,人生中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丁香花的结圆圆的,鼓鼓的,像美丽的盘花扣,人生出现的问题虽然疙疙瘩瘩、磕磕绊绊,但这些经历都会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学生思考,产生疑问,最终结合生活体验,经历思、问、答的过程,从而真正地领悟丁香结带给人们的启示。
  学生课堂的学习经历了疑、问、学、读、思、启等六个环节,在这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还通过品读、表达、创造、文化理解等语文学习的手段关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问代讲,以生为本,真正实践了“学生站在课中央”的理念,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其崇高是因为对每一个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读书,会让每位师生拥有独特的风骨;书香,会让每所学校拥有独特的神韵,成就一所学校持久的竞争力。校园、教育、教师、学生、读书、写作,是校园永恒的热词。  朱永新老师说,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师生应该在教
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要求教师结合教學的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以此整体把控教材,完成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考虑,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知识系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新年前夕,记者在陕钢集团见到陕西省冶金专业技能鉴定站站长李阳,就最近举行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陕西省冶金行业近年来通过专业技能鉴定、加快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冶金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高,以适应我国“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了认真的交流。  李阳告诉记者:“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实现‘十四五’规划蓝图和重任,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缺少
本刊讯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公布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参评作品目录,经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所规定的参评条件。其中,16部由陕西作家创作的作品获得参评资格。  记者发现,本届“茅奖”的参评作品相比4年前的252部略有减少,其中不乏知名作家作品,如冯骥才的《单筒望远镜》、贾平凹的《山本》、梁晓声的《人世间》、馬原的《姑娘寨》、叶兆言的《刻骨铭心》等。陕西著名作家
“关键在于要循序渐进,每次延长一点时间,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习惯。”  ——儿童发展研究专家Claire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了妈妈行动的指南针。只有当宝宝睡着之后,妈妈才有那么一小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所以,妈妈们无一例外都在盼着宝宝长大,盼着有一天他能够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可是,习惯了在妈妈的陪伴下成长的宝宝,该从哪里迈出这独立的第一步呢?  我们都知道亲子游戏在婴幼儿的发展中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此前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计划的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加强和提升新时代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结合特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听大家说了好多次那个能够把阅读带到孩子心里,能用这么长的时间坚持下来,并且把一项事业做得那么细致,那么认真的人,2018年11月26日下午终于有幸见到了这个人——童喜喜老师,感觉她不仅仅是一个种植玫瑰的人,而且还是一直把玫瑰送给别人的人。  童老师的说写课程七大武器:共情生活、艺术观察、智慧倾听、逻辑阅读、哲学思考、精准表达、优美书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课程
在以往开展探索性主题时,由于科学教育的严谨性、广泛性,所以开展探索性活动存在着一定难度。例如,渗透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严谨,设计时只考虑集体教学或者个别化区域操作材料环节中的科学教育渗透。针对这个困惑,我们尝试用“微项目”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索课程,运用科学游戏化教学融合科学探索内容。在此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微项目”的方式开展科学探索主题,幼儿学习科学更具严谨性、趣味性与情境性。在这样的“
卢锋,1981年出生,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中学一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翔宇教育集团研究院主任,翔宇新生命教育馆负责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参与完成国家重点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副主编著作2部,公开发表于期刊的文章15篇,其中CSSCI核心2篇;主持出版《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绘本是一种艺术形式,结合了语言和图画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讲述故事。本文以幼儿园绘本教学为基础,初步探索教师利用绘本进行教学的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绘本其实是一种教学载体,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绘本中讲述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画面的艺术感和美感,从而开展相关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学龄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倾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