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星期,我们一家去义乌拜访舅公舅婆。
  每一次的拜访,总少不了一顿大餐。而最令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舅婆的拿手菜,炒榨粉。
  白色的瓷碗里,堆着满满的榨粉,略带金黄色,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一排排士兵,整齐,庄严。在金黄色的榨粉上面,铺着被切成丝的红色的胡萝卜,黄色的鸡蛋皮,焦黄的肉末,绿色的小葱,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好似一道彩虹,跨越了一整个碗,连接到我的眼睛,鼻子,嘴巴。而底下那个青花瓷的碗,更是点睛之笔,朵朵青花绕着碗沿朝上开放,花与花之间藤蔓相连,衬托着碗中的食物,在灯光的照耀下,整盘菜都闪耀着熠熠光辉,看着就让人賞心悦目,垂涎三尺。
  凑近它,一阵诱人的香气钻进鼻孔,酱油的酱香,胡萝卜的清香,鸡蛋的淡香,肉香,葱香,混合成一股浓郁诱人的香气,那种味道,是美食所特有的,让我的肚子咕咕叫。
  夹起一大筷子,毫不犹豫地咬下去,它会微微抗拒你的牙齿,但,很快就服帖了,除了酱油,鸡蛋,胡萝卜,肉和葱的味道,还有一种略微的甜味,那是米的味道,多嚼几下后,米的甜味就浓烈了,榨粉的味道又添加了一份子,变得更鲜更美味了。咽下去,那种鲜香的味道还在口齿中残留,令人意犹未尽,便再来一碗。
  看着美丽的颜色,闻着浓郁的香味,吃着可口的美食,令人完全停不下来。
  虽然世上有很多美食,不缺高大尚的山珍海味,但我却独爱这一份朴实无华的炒榨粉,没有海鲜的喧嚣,没有山珍的孤傲,却饱含了不起眼的大米的朴实,更有那暖暖的亲情。
  点评
  普普通通的一碗粉丝,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的灵性,有色,有香,有味,更有情。难得的是小作者用语平实,笔力刚健,于不动声色中悄悄戳中人的心弦。
  (指导老师:周岚)
其他文献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授业”就是传授知识;“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玉不琢,不成器”,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言传身教,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渗透德
期刊
互动的年代,无“问”不成课,这是阅读教学的现代进行时。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问得得当,是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中心句,是互动的催生剂,是理解文本的导向,是实施多重对话的纽带。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  一、存在现状  作为一名教师深
期刊
对于“微课”这个概念,在我的理解里,这和我们现在时下的“微博”“微信”似乎多少有些衔接。曾经一度,我是抨击“微博”这种信息渠道的,它的知识的片段性让更多的人对于文化的汲取满足于只言片语的浅层阅读,而后期通过参与互动,我发现这种方式更迅捷地满足了知识大爆炸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快地介入,更好地吸收。我想,这所谓的“微课”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及微课程,不得不提微课堂。  一、“微课”提供了真正的个性化
期刊
一、语文新课标中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并且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
期刊
影视资源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了音乐、美术、绘画等众多艺术,通过各种故事情节对生活进行诠释,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研究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意义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结合书本开展教学活动,缩小了学生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对教师不像以往那样惟命是从,他们有时会有自己的鲜明态度,表现在课堂行为上,课堂意外事件就比以前明显增多。尤其是语文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活动积极,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意外事件的发生常常会让一堂课陷入困境甚至被迫中止,所以能够巧妙而艺术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意
期刊
众所周知,育德于美、以美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对怎样育德于美、以美育人心存困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实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行之有效的育德于美、以美育人的方式。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审美创造训练,因为用文字描述自然美和人生美,表达美好的情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学生创造美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
期刊
我的抽屉里安放着一条裤子,上面有一个较大的补丁。每当看到它,我的心里就有了深深的忏悔之意。  那是去年清明节的前夕,我要代表学校参加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叔叔特意给我买了一套我最爱的耐克运动服。收到衣服,我一蹦三尺高,试穿了几番后嘱咐妈妈千万把新衣服收好,看到妈妈把衣服熨平后整整齐齐地挂在我的衣柜里,我做家庭作业也忽然轻松了些。  活动提前一天举行。回家后我高兴地翻找我的新衣服,可是,衣柜里竟然没有
期刊
浪不知疲倦地涌上来。如千万匹愤怒的疆马,有力地拍击着高耸的礁石,激起千万朵浪花,又化为雪白的泡沫,恋恋不舍地退去。  浪无声无息地涌动,就像那时我无声无息地流泪。  那个夜晚,天色昏暗。整幢教学楼里,只剩下一个我。风顺着玻璃窗吹过,发出类似婴孩般的尖锐哭声,我握着眼前的成绩单,将头埋到厚厚的校服里,与风共鸣。  多少次我汗流满面地在琴键上驰骋,却被老师批评得一无是处,但又不得不鼓起勇气听他的斥责;
期刊
记忆中,外婆家的茶是最香的,也是我最喜欢喝的。  外婆喜茶,也种茶。  茶树种在山坡上,一排排的,平时总给修剪得整整齐齐。清明前,我便随外婆进了“茶山”。  外婆种的茶叶,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嫩茶尖矗立在枝头,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有淡青,有翠绿,有墨绿,只见一片深深浅浅的绿,像一条瀑布,从上奔涌至下,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绿,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我走进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