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胜有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u061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授业”就是传授知识;“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玉不琢,不成器”,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言传身教,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映射出美丽的图案呢?
  一、从伟人身上学习优秀的做人之道,感受人间真情
  学习《风筝》这篇课文,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鲁迅作为文学大师,都能够做到自我反思。发生在兄弟之间的关于风筝的那些场景,直至人到中年,依然历历在目。“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是得知弟弟制作风筝时,作者愤怒地将风筝毁坏的情景,此处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作者内心的愤怒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心理描写方面讲,“得到完全的胜利”,是对心理的极致的刻画。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多年以后,当作者得知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时,内心深深地忏悔,为自己粗暴的行为感到后悔,想跟弟弟道歉,可是弟弟已经忘却,却再也找不到机会道歉了,作者的心变成了铅块。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小事,犹记在心,念念不忘,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进行深刻的反省,能够知错就改,足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是多么想好好经营这段兄弟情,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文字的背后蕴涵着深深的兄弟情。
  二、从文学作品中体会生命之沉重,敬畏生命,感受生命之美好
  学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学生在学习此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保尔的身上感受到他对待生命的态度,思考怎样才能让生命过得有意义,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中去,要把有限的生命利用好,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
  冰心的《谈生命》告诉学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段文字富有深刻的哲理,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带给学生深刻的思考。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等,只有单一的经历是不行的。这里的“云翳”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是说人到了老年,即使有无限感慨也应感到幸福和欣慰,要懂得善待生命。
  三、从古人的阅历中,学会珍惜拥有,培养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习《黄生借书说》,让学生体会“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让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发奋学习,黄生与袁枚是良好的榜样。同时,告诫学生:要学会创造学习的优良条件,让自己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让学生体会“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体会自己如今过着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引发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如何去做,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看书作文的能力。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主阵地。古人说,“学贵有法”,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培养语文能力呢?  一、怎样说才会听——善教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那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说学生才会听呢,才能做到“善教”呢?  (一)善于开启课
期刊
【内容介绍】  《秋天》和《我的画》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主题下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抓住秋天的事物特点展开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而又充满人文情感的“秋景图”,从而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主要抓住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我的画》是以画画、送画为由,寥寥几笔,就把自己热爱生活、赞美秋天的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优美而富童真的
期刊
凯鲁亚克曾说:“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只有行驶在路上,永远保持着前进,我们才能跟上时代,才能不断发展。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一望无际的大漠之中,张骞一行人勇敢前进,“断匈奴右臂”,更是有“凿空”之功。日后,中华逐步建立起了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我们向外界展示了丝绸“红袖织绫夸柿
期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如果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选用教材,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钻研教材。  1.吃透教材,欣赏教材内容的自然美。作者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如
期刊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就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我曾多次试验,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任务去阅读,学生似乎很乐意,但读后印象模糊,直至淡忘,其实这是一种偷闲阅读,教师绝不可这样“放羊”,要有计划有序地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  一、选择推荐合适的书籍  学生由于年龄、性别
期刊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题记  在偶然一个瞬间,我又想起她了。  时间的断层里,有些回忆,就像心底那一棵桂树,清风拂过,醉人的清香便流水似地缠绵而来,缓缓流淌。我迎着时光,逆流而上,慢慢寻回到最开始的故乡。  清秋微凉,桂花盛开的刚好。重游故地,物旧人已去。桂树孤立在那儿,轻轻摇曳着树枝,阳光穿过,在树荫里投下金色的影子。恍惚间,金影涌动,奶奶的身影忽然浮现。  奶奶的家是乡村里随处可见的
期刊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它的传说、习俗,和我们一同品尝菊花茶,愉快地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三朵干菊花,花蕊金黄色,花瓣乳白色,花托是墨绿色,很有层次。它们蜷缩成一团,像一颗颗小小的刺球,摸起来既不扎手也不柔软,花瓣还不易脱落,干菊花的味道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把菊花放入杯中,倒入热水,菊花就在水中翩翩起舞,像一条条活泼的鱼儿。三分钟后,菊花像漂浮在水上的荷花似的,散發出
期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融入到了生活中。当我们将古法制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时候,不仅保留了药效,同时也节省了时间,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药救治的效果。这道跨跃时间的光芒,光照千古。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只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对千年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运用科技的手段让传统发扬光大。  近日故宫重新开馆,故宫的管理责任人把很多宫灯加以修改,于是兼照明和文物一体
期刊
《先秦诸子选读》所选篇章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性之强,可堪称空前绝后。所以,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内涵的探究。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因为选文的写作背景与当今时代差异较大,时隔久远,另一方面又因为选文理论性太强,思想太深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许多教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讲授选文
期刊
家人的爱似一缕阳光,可以温暖我们的心,也可以刺伤我们的眼;家人的爱像一杯香醇的酒,可以让我们缓解伤痛,却也能令我们深陷其中。  有时,爱是一个拥抱,是一句慰问,它让我们愉悦;有时,爱也可以是溺爱,让家人迷了眼,让我们失了本心,忘了感恩,忘了自己前方的路,甚至跌入陷阱。  校园中的那幕,给我留下的是一张父母心甘情愿的脸,是一副孩子无动于衷的表情。这是爱的麻醉,在父母自以为是的爱里,孩子渐渐失去了感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