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探析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两大课题。重温中国近百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客观评价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使我国英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我国英语教学历史的回顾
  早在1727年,清政府就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这是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开端。直到1862年,在恭亲王奕沂(1833-1898)的反复奏请下,清政府才在俄罗斯文馆的基础上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始教授英语和法、日等国语言。此后的40年是我国英语教学漫长的萌芽阶段。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宫中学堂章程》,开始兴办中学堂,并将英语列为中学堂的必修课程。这样,我国就开始了较为正式的中学英语教学。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将英语规定为中学的必修课程。1922年,南京政府效仿英、美等国,规定英语是中学的必修课,并颁布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纲领性文件《中学英语课标准》,其中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简单的教学方法。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教育十分落后,有机会学习英语的人不多。故英语教学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兴盛时期。国家把外语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学英、俄语教学大纲,并逐步由专门机构编辑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俄语教材。令人遗憾的是自1953年至1957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不应有的排斥,绝大部分中学都只开设俄语。这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应该说是一次严重的历史教训。自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逐步增加和扩大了开设英语的学校,英语教学又逐步走上了正轨。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英语教学的“第一次复兴”1966 年以后的十年动乱期间,中学外语教学遭受了空前的摧残,曾一度陷于停顿。1969年到1970年以及以后几年,部分学校恢复英语教学,但教学内容政治化,教学方法简单。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英语热”伴随求知热在全国迅速掀起。1979年英语高考成绩以10%记入总分,以后逐年增加,到1983年英语高考总分以100%记入总分。从此英语成为高考主要的必考科目之一,这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里,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英语教学史上的“第二次复兴”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英语教学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种发展的态势还在继续。
  
  二、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百余年来,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在不同时期都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1862年成立同文馆一直到解放初期,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on Method)(某些外国人直接授课或某些教会学校除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50年代初期直接法(Direct Method)曾被宣传和提倡,但没有被广泛采用。随后直接被当做“帝国主义教学法”、“资产阶级教学法”受到批判和指责,直到60年代才开始受到客观的介绍和评价。这一时期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是自前苏联传入的自觉对比法。自学对比法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形式的语法翻译法,它同直接法的教学主张,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完全对立。其根本性弱点是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较好地实际掌握外语。
  60年代起,一些重点中小学开始大力提倡听说领先法。其实当时的听说领先法主要是直接法。60年代中期,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也随着中法建交而传入我国,但试用范围较窄,影响不大。这一时期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自觉对比法。7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和编写了一些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的教材。1978年原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听说法的原则。70年代后期,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开始成为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教学法流派之一。一些院校相继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实验,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黑龙江大学所编的《功能英语》教材。我国各外语刊物也相继对功能法作了介绍。1982年1月5日,我国中央电视台开始播送一套功能法教材:“Follow Me”(《跟我学》)。从此功能法对我国外语教学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80年代以来,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开始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影响。交际法实际上是更加完善了的功能法。但有些教学法专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更能体现掌握交际能力的精髓”或者说把功能法和交际法“作为单独的教学法提出来讨论是值得的”我国出版的交际法教材有《交际英语教程》(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简称CECL)、《新编英语教程》,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初中英语》(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JEFC)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交际法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这套教材采取了交际功能与语言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以期更加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交际法目前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流派,培养交际能力几乎成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最普遍的宗旨。交际法的优点是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等。目前交际法还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语言形式和结构如何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等。
  
  
  三、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近二十年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在以下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外语教育政策。如外语在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各类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职称晋升及出国进修对外语的要求等;2.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在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近年又推出了中英合作编写的中学英语新教材,并出版了大量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及声像资料等;3.各类师范院校外语专业为中学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他们大都爱岗敬业,为提高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4.全社会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5.广大中学生学英语的积极 性很高,他们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
  面对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下面一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是制约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据统计,符合《教师法》规定标准的中学英语教师,有的地方还不足1/2。我区为例,在223名中学英语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其中48名高中英语教师中只有8人获得本科学历。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英语教师跳槽的问题。因此,各地还要想方设法稳定教师队伍。英语教师本身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之外,还要加强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2.继续加强教材建设,制定一纲、多套教材的措施。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英语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一套教材难以适应各地不同教学的需要,也不便于进行教材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应制定出符合中学生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提倡教材多样化。3.加强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注重研究学习者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学生在动机、才能、兴趣、情感、性格、学习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对提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大为有益。4.不断改善外语教学环境,加速外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各级教育、出版、新闻等部门要为中学生出版更多更好的英语书刊杂志、音像资料,开办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英语电视、广播节目;学校要努力扩大电教手段,如录音、幻灯投影、电视电影、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5.开设多语种。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改变目前外语语种单一的状况。要创造条件在部分中学开设其他重要语种。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语种进行学习。我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我们要和全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打交道,我们应该具有了解各国信息,与各国人民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掌握多种语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和外国的交往日益扩大,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将更高,我们应加快步伐,努力优化影响我国外语教学的各种因素,如外语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材、教具、教师素质、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和学生自身因素等,使我国的外语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英语更不例外,尤为重要。  我们说,英语应讲求交际,注意能力,现就“转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单项填空题的题干是由学生并不那么熟悉的句式构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加大了试题的难度,那么如何做好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掌握较好的做题方法,抓住主次,想方设法将复杂的
期刊
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心育。心育=开发智能+完善人格。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小学校都相继对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其中,把心理辅导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
期刊
摘要:针对学生因英语词性方面的知识缺陷而导致的英语学习上的种种问题,笔者从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两个角度出发,着重分析高中生词性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并且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词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词性、词性误用、词性教学    从初中升上高中后,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加深和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都会发现在词性方面的知识缺陷严重限制了自己英语能力和成绩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师也认为学生的词性知
期刊
Abstract:English essay writing has always been a big headache for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due to inadequate practical use of English. What is more, a favorable language environment does not exist in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法格式化,偏重讲解;过分淡化语法教学;语法与词法的孤立教学;语法规则与具体应用、习惯用法的割裂。教师应积极面对,采取如下策略:敢于突破,积极进行教学创新;重视学法的重要性;通过英语实践掌握基本英语语法;教会学生学会总结英语特点,重视英汉用法的“异”和“同”;注意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是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非
期刊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我们教的是学生,而所教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去学,故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主体作用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天天都在讲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何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发展教学手段、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听;是学生说,教师听,学生做,教师看。简单地说,学生
期刊
[摘要]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合理应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英语课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
期刊
关于英语语感这个概念,早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或the same of speech。其实,语感作为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对于初学者或异国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更是必须掌握好的心理现象,因为语感高低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应用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出类拔萃。因而作为英语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语
期刊
内容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近几年来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认为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类型是值得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探索和思考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设计类型    前言: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