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118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学的有利契机,巧妙地创设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知识储存,触发思维的动力,诱导创新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原则 策略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新教育需要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学的有利契机,巧妙地创设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知识储存,触发思维的动力,诱导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使学生能顺利地获取和领会有关信息,并积极作出反应,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启发性原则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靠常规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问题情境富于启发性才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分析、理解、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
  3、发展性原则
  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究性,给学生留有探索和创造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思想,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体现问题的发现过程,体现问题解决的再创造过程。
  4、层次性原则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就使学生处于一种问题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振荡,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催生出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使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
  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各题:①(X+2)(X-2),②(1+3a)(l-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提出“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与过渡,完成知识的顺利迁移,并培养学生的归纳与类比的思维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引入新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探究知欲与创新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创新地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提出新观点、探求新方法。
  如,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一课教学,在揭示课题后,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0和50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问题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兴致,学生大胆猜想,分组讨论、探索、归纳,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地发展。
  3、创设问题情境,检验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探究、去思考,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资源,从而深刻领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
  如,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以下习题:
  ①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3,4,则第三边长为多少?
  ②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 3,4,则第三边长为多少?
  ③已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 3,4,则第三边长能确定吗?能否用不等式列出范围?
  ④已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 3,4,且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长为多少?
  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而且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效地检测所学知识,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反思提升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概括本堂课内容、重点、关键,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数学思维过程、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和思维的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知识认知结构和培养发散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信息反馈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置问题,创设有利于喚起学生创新意识,产生深入思考的急切心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灵感,开发创新的潜能,以促进学生思考,引发讨论,拓宽视野。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参与数学教学全过程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数学教育学报,2001.11
  [2]华志远.创设问题情境引动学生探究.数学通报,2003.7
  [3]王晶听.中学数学主题情境教学.数学教育学报,2001.3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的感官带来多样化的体验。目前虚拟现实动画运用于众多领域,主要是在培训、教育等行业,将这种技术运用于动画创作还是比
期刊
寿州窑陶瓷器再研究的现代意义不仅把其看做是一种为实用而制作成有用的"器",还要用一种造型意识上的"道"来诠释其时代精神本质,通过对寿州窑陶瓷器的造型语言以及装饰艺术等
春暖花开,夏日炎炎,又是一个三年,三年一轮回。眼看着即将毕业的小家伙们,总有许多的不舍。小家伙们纯真可爱,脑袋瓜里总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总爱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现出来。  情景初现:好玩心性,鼓胀的肚子  记得在中班一次户外活动中组织孩子们玩球。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孩子在踢球。一个小身影从我面前闪过。怎么回事?好象有些不对劲。我喊道:“洋洋,你过来一下。”走近一看,原来小家伙把皮球塞到了衣服里,
期刊
本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选取通辽地区近些年来常用的67份自交系品种和19份杂交系品种作为材料,在两个肥力水平下,研究其敏感度,源库性状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库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它通过离子束注入生物细胞,来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用于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面。1986年首次将离子束注入技术应用于诱变育种,通过离子束注入诱变,在多种植物、微生物中已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变体。但是,离子注入对细胞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离子的穿透能力很弱,离子能否进入生物细胞及诱发基因发生突变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氮离子束注入棉花花粉引起的生物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仅把实验当作是得出结论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实验设备落后、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不强及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用实验来激发、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
期刊
【摘 要】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进行有效目标引领,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和引入竞争机制等策略,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自已产生要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动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内驱力 作用 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
【摘 要】“生活即教育”,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因此,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真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内涵 原则 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离不开想象,他们往往借助丰富而灵活的想象,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同时,想象又是创造的基础,想象能力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一、为学生的数学想象奠定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