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加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技能。初中生物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生物课堂;初中;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08-01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总之,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持久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生物教师工作的重点。在生物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笔者现就如何使生物课堂活跃,使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兴趣延续,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极少提出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碰到问题其实是不敢问,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担心自己提出问题而被其他同学笑话,于是便“三缄其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问。结果导致整节课学生无问题,教师一言谈,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们知道,问题的出现来源于对事物已有知识的观察和思维,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前,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庭成员的一些性状,调查自己所了解的或一知半解的有关遗传方面的現象,学生经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调查,问题就会不断出现“为什么我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我是单眼皮?”“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为什么我们小区的一对近亲结婚的夫妇,小孩很健康?”“为什么腌制后的黄瓜比腌制前的软?”……对于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不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机会,也让他们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在提问和解惑中才能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自己要会问
  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所以教师要会及时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时,提出:“你认为地球如果没有细菌会怎样?”在学习动、植物的区别时,笔者问学生:“如果动物细胞有液泡、细胞壁、叶绿体会是什么情形?”“为什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用清水,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生理盐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的水分又怎么能从下面的根流上去了呢?”等等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教师的直接陈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问,激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才会知道个中原因。在笔者的生物课堂上,经常会有智慧的火花碰撞,使学生在紧张、活跃中理解了生物学中抽象的和易混淆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要丰富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这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使生物课堂的气氛活跃,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知识,不仅仅靠“问题”的设置,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形式、直观教具的展示、形象化的语言等等。
  1.教学场所多样化
  如进入初一的第一节课,笔者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例如生物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学习生物的意义和方法等等。笔者只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临校园的树林下、花丛中,植物千姿百态、运动方式趣味横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笔者向他们讲述“蟒蛇感恩”,袁隆平、达尔文等故事,“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科学道理。看到孩子们那好奇的眼睛、愉快的笑脸,笔者深深感受到打破常规的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化教学
  生物知识学习的是大自然的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如果每节课都到室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也不太现实。可是如果只是在教室中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感到抽象而无趣。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只要课外能找到的东西都会将其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自感知,如脑、心脏模型;学习根系时带水稻与棉花的根;讲述软体动物时,展示河蚌,认识珍珠层和外套膜;观察井口边草的孢子囊群感知孢子生殖;展示猪腿骨和肾脏,学习骨和肾脏的结构等等。教师在展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了能力、活跃了气氛、学到了知识。
  3.将生物知识融入生活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各种生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解释,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何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通过有趣的成语诠释生物现象,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蜂拥而至”(蜜蜂的社群生活);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如基因喻为图纸,蛋白质喻为建筑材料;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透不过,小分子可以)喻为防盗网(阻止人进入,却不能阻止蚊虫进入)等等。使各种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学生偏形象化思维,初中生物知识却抽象难以理解,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上几点做法,切实地把抽象难懂的问题生活化、形象化,解决了初中学生思维与知识间的矛盾。让笔者的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生物知识,犹如拨开迷雾见青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又好之到乐知,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要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在生物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敲开生物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教师如能有效地运用钢琴伴奏,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还能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作用做了浅要论述。  【关键词】唱歌教学;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03-0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有了學
期刊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人们代步工具的汽车已经是很多普通家庭都可以拥有的生活必需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用于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
【摘要】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事实证明,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所以应当贯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成了一股必然的趋势。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本文从“快乐体育”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讨了“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99-01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体育和体育文化本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却被现代化的科技产品吸引,体质却明显下降,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期刊
【摘要】云教学平台具有较多的教学功能特点: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新的融合模式,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创了新的教学结构,打造了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地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新的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云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意境之美,可以让学生领悟古诗文精髓,可以训练学生的诵读之美,可以拓展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