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教师如能有效地运用钢琴伴奏,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还能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作用做了浅要论述。
【关键词】唱歌教学;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00-01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教师如能有效地运用钢琴伴奏,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还能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钢琴伴奏为歌曲演唱服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可有可无,哪怕一节课不用钢琴伴奏,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教会学生演唱歌曲;二是部分教师的钢琴伴奏技能还有待提高。
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辅相成,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传递音乐的美。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钢琴伴奏,用美妙的伴奏来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让学生能从美妙的乐音中真实地体验音乐形象,完美地表达歌曲内涵,准确地抒发歌曲情感。下面浅要谈谈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够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在演唱歌曲时,往往会出现唱跑调、节奏不准确等常见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弹好钢琴伴奏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我在执教二年级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由于歌曲的音程关系较复杂,多为三、四、五度音程的交替,且每一乐句的结束音基本为低音La或中音La,因此学生在把握音准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基于此,我结合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自然小调的特点,采用四二拍的半分解和弦伴奏,在每一句的第一个音与结束音处以歌曲的主、属和弦中的根音作左手的伴奏低音,以提示学生找准音高,在伴奏的提示下,学生们基本都能比较轻松地找到音高准确演唱。
再如我在执教三年级《噢!苏珊娜》一课时,由于曲中多次出现了弱起小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我首先在歌曲的前奏部分就采用了节奏鲜明的柱式和弦伴奏,以突出四二拍的强弱特点,在弱起小节后十六音符进入的前半拍,右手准确地弹奏主和弦以提示学生准备呼吸进入演唱。在歌曲中每一乐句结束、新乐句开始弱起时,我又准确地在换气部分采用左手八度低音,右手柱式和弦连弹的方式提醒学生进入下一乐句的演唱。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演唱第二遍时,就能根据我的伴奏准确地进入歌曲弱起演唱。
可见音乐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不仅要研究歌曲的情绪、风格等等,还应该思考应该怎样运用恰当的钢琴伴奏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等,从而提高歌唱课的教学效率。
二、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启发学生准确地理解歌曲形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用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不同于视觉艺术,它塑造的形象往往是非具象的。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在钢琴伴奏时可以灵活地利用钢琴不同音区的不同音色,尽力地表现出一种美的意境、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丰富歌曲的内涵、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如我在教唱三年级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歌词内容等,再通过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所演唱的情景,直观感受音乐形象。在学生们开始演唱时,用美妙的伴奏为他们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舒缓的节奏将学生们带到了一片绿草茵茵的小山坡上,一个牧童背着书包,吹着短笛正快乐地放羊;左手演奏琶音,右手抒情的旋律加花,引导学生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当笛声出现时,我的伴奏又迅速转换为左手半分解和弦轻盈弱奏,学生在伴奏的带动下学着牧童吹笛的样子,边吹边轻盈跳跃地演唱;切分节奏的进入,将学生们引到了另一幅场景中:牧童的笛声打动了飞翔的鸟儿、漂浮的白云、吃草的羊儿……一串连续的琶音加上高音区的旋律加花,以及跳跃的结束句,让学生们的演唱时而抒情时而活泼,时而强时而弱,情绪和力度的变化瞬间就演绎出来了;当歌曲演唱到最后的结束句时,我有意识地将左手琶音伴奏力度变小、速度变慢,随之根据歌曲的渐强处理,将左右手同时用主和弦颤音的方式将歌曲推向高潮,以表现牧童心里美滋滋的感受,学生随着伴奏的丰富变化准确的理解了歌曲的形象。
音乐形象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不同的伴奏形式来启发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比如可用音阶上下行刮奏来表现哗哗的流水聲、用不和谐音程表现汽车喇叭声、用三度音程表现敲门声等等。恰当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让学生的演唱更有情感,更能打动人。当然,音乐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歌曲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我们只能运用钢琴伴奏来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而不是寻求标准答案。
三、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伴奏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歌曲,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不同情绪。
比如在执教五年级《迷人的火塘》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热烈的气氛以及欢乐的情景,采用了不同音型的交替、左手半分解和弦切分节奏伴奏,右手旋律长音处理等多种方式来伴奏,使学生们听后对该曲的情绪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又如我在执教《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不足,在伴奏时我采用稍慢稍弱的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在旋律长音的部分加入了高音区的旋律再现,让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并用表情带动学生们面带微笑、眼睛有神地柔美地演唱。学生们在我的带领下,充分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唱出了歌曲宁静柔美的意境。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要想打动学生,恰当的钢琴伴奏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用美妙的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真情来演绎歌曲,享受音乐!
【关键词】唱歌教学;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00-01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密不可分,教师如能有效地运用钢琴伴奏,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还能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钢琴伴奏为歌曲演唱服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可有可无,哪怕一节课不用钢琴伴奏,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教会学生演唱歌曲;二是部分教师的钢琴伴奏技能还有待提高。
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辅相成,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传递音乐的美。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钢琴伴奏,用美妙的伴奏来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让学生能从美妙的乐音中真实地体验音乐形象,完美地表达歌曲内涵,准确地抒发歌曲情感。下面浅要谈谈钢琴伴奏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够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在演唱歌曲时,往往会出现唱跑调、节奏不准确等常见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弹好钢琴伴奏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我在执教二年级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由于歌曲的音程关系较复杂,多为三、四、五度音程的交替,且每一乐句的结束音基本为低音La或中音La,因此学生在把握音准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基于此,我结合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自然小调的特点,采用四二拍的半分解和弦伴奏,在每一句的第一个音与结束音处以歌曲的主、属和弦中的根音作左手的伴奏低音,以提示学生找准音高,在伴奏的提示下,学生们基本都能比较轻松地找到音高准确演唱。
再如我在执教三年级《噢!苏珊娜》一课时,由于曲中多次出现了弱起小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我首先在歌曲的前奏部分就采用了节奏鲜明的柱式和弦伴奏,以突出四二拍的强弱特点,在弱起小节后十六音符进入的前半拍,右手准确地弹奏主和弦以提示学生准备呼吸进入演唱。在歌曲中每一乐句结束、新乐句开始弱起时,我又准确地在换气部分采用左手八度低音,右手柱式和弦连弹的方式提醒学生进入下一乐句的演唱。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演唱第二遍时,就能根据我的伴奏准确地进入歌曲弱起演唱。
可见音乐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不仅要研究歌曲的情绪、风格等等,还应该思考应该怎样运用恰当的钢琴伴奏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等,从而提高歌唱课的教学效率。
二、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启发学生准确地理解歌曲形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用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不同于视觉艺术,它塑造的形象往往是非具象的。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在钢琴伴奏时可以灵活地利用钢琴不同音区的不同音色,尽力地表现出一种美的意境、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丰富歌曲的内涵、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如我在教唱三年级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歌词内容等,再通过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所演唱的情景,直观感受音乐形象。在学生们开始演唱时,用美妙的伴奏为他们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舒缓的节奏将学生们带到了一片绿草茵茵的小山坡上,一个牧童背着书包,吹着短笛正快乐地放羊;左手演奏琶音,右手抒情的旋律加花,引导学生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当笛声出现时,我的伴奏又迅速转换为左手半分解和弦轻盈弱奏,学生在伴奏的带动下学着牧童吹笛的样子,边吹边轻盈跳跃地演唱;切分节奏的进入,将学生们引到了另一幅场景中:牧童的笛声打动了飞翔的鸟儿、漂浮的白云、吃草的羊儿……一串连续的琶音加上高音区的旋律加花,以及跳跃的结束句,让学生们的演唱时而抒情时而活泼,时而强时而弱,情绪和力度的变化瞬间就演绎出来了;当歌曲演唱到最后的结束句时,我有意识地将左手琶音伴奏力度变小、速度变慢,随之根据歌曲的渐强处理,将左右手同时用主和弦颤音的方式将歌曲推向高潮,以表现牧童心里美滋滋的感受,学生随着伴奏的丰富变化准确的理解了歌曲的形象。
音乐形象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不同的伴奏形式来启发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比如可用音阶上下行刮奏来表现哗哗的流水聲、用不和谐音程表现汽车喇叭声、用三度音程表现敲门声等等。恰当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让学生的演唱更有情感,更能打动人。当然,音乐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歌曲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我们只能运用钢琴伴奏来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而不是寻求标准答案。
三、恰当的钢琴伴奏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伴奏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歌曲,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不同情绪。
比如在执教五年级《迷人的火塘》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热烈的气氛以及欢乐的情景,采用了不同音型的交替、左手半分解和弦切分节奏伴奏,右手旋律长音处理等多种方式来伴奏,使学生们听后对该曲的情绪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又如我在执教《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不足,在伴奏时我采用稍慢稍弱的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在旋律长音的部分加入了高音区的旋律再现,让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并用表情带动学生们面带微笑、眼睛有神地柔美地演唱。学生们在我的带领下,充分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唱出了歌曲宁静柔美的意境。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要想打动学生,恰当的钢琴伴奏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用美妙的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真情来演绎歌曲,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