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腹切除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及疗效对比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2011年8月-2013年11月本院94例住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47例。分别于腹腔镜下或直接开腹手术行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优良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后,开腹组及腹腔镜组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1.5%及63.8%,差异显著(X2=8.64,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易感染,有效缩减住院时间,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1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90-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类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转移性的右下腹痛与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为主,诱发因素可以有感染、饮食不当、肠梗阻等,严重者可同时合并根部坏疽。如果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诊断及治疗不当,可引起较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以其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及传统开腹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1.2±5.9)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统科学制定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2];术前各项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为急性阑尾炎,并排除近期有腹部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2]。两组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大体一致。
  1.2方法。开腹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经硬膜外麻醉后,以麦氏点为中心,根据压痛位置适当调整做一切口,找出阑尾后于根部结扎,于盲肠壁环绕阑尾根部做荷包缝合,于距结扎线0.5cm处切除阑尾,拭尽脓液,残端常规处理。腹腔镜组硬膜外麻醉后,首先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腔压力14mmHg左右;于脐上置入10毫米Trocar及腹腔镜,再于左下腹、左耻骨上置入5毫米Trocar;先行抽取手术区域腹腔内脓液,选取少量进行培养。使患者身体倾斜,头部较低,使手术区域视野良好,充分剥离阑尾,无损伤抓钳夹住阑尾,保护阑尾的完整性,电凝切断阑尾动脉并阑尾系膜;处理阑尾根部可能残留的粪石;双重套扎阑尾根部,远端再套扎1次后于两次套扎线中间切断阑尾,修剪系膜后经穿刺孔取出所有标本;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内脓液并抽吸;大网膜复位并覆盖阑尾残端;消除气腹,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
  1.3疗效观察。优:自觉腹痛消失,腹部反跳痛及压痛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良:一般情况概述,腹痛缓解,腹部反跳痛及压痛消失或减轻;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无显著改善或加重。疗效优良率优良的百分比之和[3]。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有差异。
  2结果
  治疗后,腹腔镜组及开腹组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1.5%及63.8%,X2=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常用的治疗手段通常为常规开腹治疗或腹腔镜下治疗。本研究中分别采用腹腔镜下或开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后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1.5%及63.8%,X2=8.6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秦立国等研究急性阑尾炎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中的总优良率结果大体一致[4],显示腹腔镜下手术在绝大多数方面均优于开腹治疗。开腹切除阑尾治疗常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可能导致部分脓肿残留腹中,造成并发症等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愈合带来较大影响。而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直接将阑尾从穿刺套管中取出,从而大大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下操作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全面观察腹腔内脏器情况,阑尾炎因其活动范围较大,临床上常易被误诊,腹腔镜即可有效减少因误诊率;本研究中对于阑尾根部处理采用圈套器套扎,其优点为可根据炎症水肿的程度,控制用力的大小,直至套扎可靠,安全性高于单纯用丝线结扎。同时,患者经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后,痛感比传统治疗偏低,且因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治疗天数,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开运,向国安,王汉宁,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4):218-219
  [2]崔立春,张楠.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0):470
  [3]程凯,孙发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110
  [4]邵华,孙威,孙杰.肥胖患者行腹腔镜技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91-49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降低发病率。本文对泌尿系统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四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B超等现代仪器来实现的,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人们应该多喝水来预防。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病因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11  
期刊
摘要: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是临床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常见手术方法。具有对腹腔脏器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短,患者机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对伴有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更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腹腔镜卵巢囊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1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和护理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也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饮食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观念。  方法:由专业医师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用餐标准,合理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结构;糖尿病的护理人员加强对饮食的指导,传播健康的饮食方法,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结果:在专业医师和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产前出生缺陷检查的孕妇122例进行分析,将检查结果与产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本组122例孕妇中,共出现出生缺陷6例,产前检查诊断出4例,漏诊2例。  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对出生缺陷胎儿进行筛选诊断,及早采取干预措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骨伤病人功能康复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骨伤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影响功能康复因素进行分析,医护人员为骨伤病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采取干预措施。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波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保守治疗,进行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80.0%,观察组明显的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鼓膜穿孔平均愈合的时间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旁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胸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对54例胸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椎管切开减压结合横突间椎旁植骨融合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1例的恢复良好,占94.44%。  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旁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术式简单、安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肺大泡破裂导致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其治疗方法,对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65例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90分钟,平均用时60±5.4分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在65-220毫升之间,平均量为128±12.4毫升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单根管与多根管铸造桩核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40例患者的153颗磨牙残冠,在修复前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92颗采用单根管整体铸造桩核冠修复,61颗采用插销式铸造的多根管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两年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结果:单根管固位修复体桩核松动1个,其余桩核X线片显示桩核与根管结合紧密,修复效果良好。多根管分体插销式铸造桩核冠无松动。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减压失活法和非减压失活法在控制牙髓炎疼痛中所起到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牙髓炎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牙髓炎疼痛患者采取非减压失活法进行治疗,实验组43例牙髓炎疼痛患者则采取减压失活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