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由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局部出现气泡,引发学生质疑,层层推进最终设计实验既定性又定量地体现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分布进行的:第一步CO2-3 H HCO-3;第二步HCO-3 H H2O CO2↑。设计此实验探究,不仅深化学生知识体系又弥补了教材中对该知识探究的缺陷。
  关键词:再探;碳酸钠;盐酸;局部过量;分步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中有这样的知识点:“少量的盐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开始无气体产生,直到两者物质的量达到1∶1后再滴入盐酸,气体才源源不断地产生。”事实上把等浓度的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里,刚开始就会产生少量气体。学生此时会产生疑问,怀疑教材理论的正确性,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反应的原理。然而笔者在鲁科版、人教版、苏科版等教材中并未查找到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因此笔者带领学生对此反应做了如下的再探究:
  一、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掌握深度不够。笔者通过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和实验水平,尝试性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首先将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装有足量盐酸的锥形瓶中观察现象的不同,然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将等浓度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再观察实验现象又一次提出问题,进一步再探究、组装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知识体系加以完善,实验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将装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气球套在装有足量盐酸的锥形瓶上,然后同时将固体倒入锥形瓶中,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观察现象准确?
  [学生]愉快且认真地做实验并认真的观察气球的变化。小组争先恐后的亮出小组成果并举手发言:装有碳酸氢钠的气球变化得“快又大”,装有碳酸钠的气球变化得“慢又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气球变化的快慢大小,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协作。
  (二) 提出问题,形成探究
  [教师]为何它们的现象不相同呢?
  [学生]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一步完成
  第一步:CO2-3 H HCO-3 第二步HCO-3 H H2O CO2↑
  [教师]事实是这样的吗?大家组内讨论根据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试剂,快速设计出一个简单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方案]小组讨论,最终得出实验方案:将0.1 mol/L的HCl滴加到装有5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就在局部出现少量的气泡,随后气泡逐渐增多。
  [老师]这与教材中的理论相矛盾,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根据现象可能是盐酸局部过量造成的。
  (三) 发现异常现象,再探究
  [学生]搅拌可以避免或减弱局部过量的情况。
  [老师追问]搅拌不利于盐酸液体的加入,用什么方式搅拌呢?
  [学生]思考。
  [老师]教师PPT展示磁力搅拌器的装置、功能、使用方法。
  [学生]阅读资料,掌握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过渡、教师引导]搅拌问题解决了,那搅拌时怎么观察气泡产生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用收集气体或通入溶液观察气泡的方式。
  [教师]若按大家的猜想,反应装置必须要密封,发生装置如何组装呢?
  [学生]可以选用分液漏斗和双颈烧瓶或锥形瓶。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指出分液漏斗滴加液体时由于液体体积增加,会造成装置中空气被排出产生气泡干扰实验现象。
  [教师]PPT展示恒压漏斗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恒压漏斗功能。
  (四) 设计实验,实验论证
  [学生]根据以上的探讨,学生分组合作组装实验。
  [学生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双颈烧瓶中加入20 mL 1.0 mol/L的Na2CO3溶液,恒压漏斗中加入40 mL 1.0 mol/L的鹽酸,观察气体产生时消耗的盐酸量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条件下,盐酸开始加入时无气泡产生,当消耗盐酸接近10 mL时导管末端出现气泡,随后气泡逐渐增多。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消耗盐酸的数据,学生再板书写出反应的过程
  第一步:CO2-3 H HCO-3
  第二步HCO-3 H H2O CO2↑
  (五) 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无气泡过程和产生气泡的过程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之比1∶1,符合理论离子方程式中两步反应的比例系数。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的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验证课本理论,收获满足的喜悦感!
  三、 本节科学探究的程序如下
  四、 课后反思
  实验科学的探索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究性的课堂上,基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实验操作技能的差异、学生创造性的高低等会使实验的探究进度变得曲折缓慢,这时就需要教师全盘把握。课前备课要考虑到很多不确定因素,设计问题要有预设性、引导性,过渡要平缓不突兀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科素养也在慢慢形成之中!
  作者简介:
  任俊奇,安徽省界首市,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下,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同伴合作,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在当下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心灵的教育。为此,为了着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师应着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创新;语文;素质教育  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政策改革的重点,经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教育政策也在朝着人性化的方
摘 要: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觉,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语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培养语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语感的培养并不依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基于语言实践。教师如何巧引妙导,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从妙借情境教学,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引阅读感悟,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搭实践平台,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语感培养;情境教学;阅读感悟;实践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该多一些情境渲染,多一些激励学生,多一些探究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其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步入到这样的境界中,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到更多,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关键词:情境引入;信任激励;探究延伸  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正是教师进行创新的
摘要: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针对孩子刚走进小学,出现胆小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胆小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校园教育”其实是解决低年级小学生胆小心理健康问题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低年级;胆小;小学生;解决对策;校园心理教育  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很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纷纷专注学生的心理教育。  一、 心理学教育者的呼吁  傅文弟在《
摘 要:新课改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恰到好处的运用问题对话教学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合作双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对话教学法;教学模式;三级五步  一、 “问题对话”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做人应该具备的四大知识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强调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但客观上无所适从的盲
摘 要:班主任是官职中最小的“主任”,却做着各种各样看似琐碎却又繁重的班级工作。在初中阶段,想要当一个好的班主任,需要付出许多的艰辛和努力,有时需要舍弃许多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想要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的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想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就要为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把班级打造成师生共同的“家”,让所有的较适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
摘要:文化扶贫和农业推广的重要目标都是从思想和文化层面给予农民教育引导,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内生动力。在当前文化扶贫背景下农业推广应适应文化扶贫,应健全农村推广队伍、加大对农民培训教育力度,本文以万州武陵镇农家书屋的教育作用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文化扶贫;农业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农家书屋  一、 农业推广工作的内涵  过去我国经济落后,解决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经过改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其主要要求之一在于“取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适应于生活”。由此可见,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作为该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满足课程与时代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理应积极寻求地理生活化的有效教学途径,以更加生动的案例结合地理知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本文论述的正是如何利用更加高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更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合作;高效教学  21世纪,合作精神就是王道。同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 要:在中职的所有教学中数学是专业教学的必要基础,它就像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工具书”。因此在中职教学中需要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情况还很不理想,这也让中职学生们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本文将结合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情况来分析与总结改善方案,希望为推进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