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后引发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近年来,在一些高校毕业生屡屡遭遇求职“瓶颈”的时候,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依旧保持着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知识结构更加适合不同单位的岗位需求,到岗后经过系列培训,很快就能成为高级技术人才。然而,在突出的成绩面前,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后引发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流动性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敬业爱岗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与所需岗位要求脱钩等等问题。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高水平,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就业和招生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在狠抓招生工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工作。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因为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指向和永恒主题。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就业机构、人员、场所、经费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另外,有些学校尽管就业机构健全,但与招生工作相比,就业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存在着“重进口、轻出口”的现象。
  2.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
  就业指导“功利性”思想严重,缺乏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其表现为只重为毕业生找工作并且找到工作,只重就业择业中实用型知识的指导,缺乏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不能较早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导致学生缺少内涵,综合素质不高。
  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就业指导师和职业咨询师还很少,事实上,许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仍与招生部门结合在一起,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工作上,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调整。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内容及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趋于突显。学校由于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以致无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中等技术人才,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同样,职业教育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对于每个中职学生来说,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如果不参加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依然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无法顺利地实现就业。
  二、工作思路
  1.牢固树立全程就业指导观念
  全程就业指导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全程就业指导符合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与职业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每个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全程就业指导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纳人学生就业培养计划,使全程就业指导的层层要求得以实现,势必会极大地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充分体现中等职业的教育职能。
  2.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机制
  完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开展内容不同、方法各异的就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提升综合素质,完善择业技巧与能力。一是新生入学第一年,在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引入就业的相关理念,让学生了解职业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入学第二年,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尽职尽责、遵规守纪的工作作风、把握人际沟通技巧,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毕业前一年,在专业提高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形象,把握面试基本技能,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竞争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教育也可以说是就业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对人才市场的占有量以及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其他文献
试样用乙腈溶解,以乙腈+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使用以ODS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对试样中的邻硝基苯磺酰氯及其杂质进行分离和测定,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46%,平均回
摘 要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等治疗,痊愈。缓解时间为3~20天,平均9.6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1~3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
摘 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件教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课件制作要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服务,应依据教学设计指导技术应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用教学课件(主要是PPT)进行课堂教学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重要手段。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在高校教师使用的电子讲稿中,PPT讲稿占了90%以上,处于绝对的“统治”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逐渐增多,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都在为就业而苦恼。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成为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使得各国家之间相互影响。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就业问题成了民生中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摘 要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 GS 250ml静滴,1次/日,疗程14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U/次,皮下注射,12小时/次,疗程10 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