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等治疗,痊愈。缓解时间为3~20天,平均9.6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1~3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关键词 肠梗阻 营养支持 中药汤剂 术后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05
资料与方法
2005~2008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3~72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8例,小肠切除术2例,子宫全切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4例,胃穿孔胃修补术后2例。
临床症状与体征:全组病例都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重度腹胀者7例,20例患者有早期肛门排气,停止胃肠减压进食后出现梗阻;20例有轻度腹部压痛,12例有轻度的腹膜刺激症状,腹部X线立位片均有大小不等气液平面。B型超声检查6例有少~中等量腹腔积液。
术后1周内出现梗阻者20例,术后1周后出现梗阻者4例,梗阻时间多发生在术后5~9天,平均7.4天。梗阻后3天内肠鸣音恢复者8例,3~5天内恢复者14例,5~10天内恢复者2例。
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以下保守治疗方法: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管内多留侧孔,防止阻塞。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同时注意补充白蛋白,维持电解质平衡。③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常用地塞米松5mg每8小时静滴1次。1周后逐渐停药。④使用生长抑素,可用施他宁6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24小时持续缓慢静脉点滴。⑤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本组病人中如果病人体温不高,血象不高,腹膜炎症不明显时,一般应用甲硝唑200ml。若有体温高,血象偏高者,加用氧氟沙星0.4g,静滴1次/日。⑥中医中药促进肠蠕动。本组用生大黄10g、火麻仁50g、郁李仁50g、太子参10g、生地40g、炒白术80g、升麻10g、枳壳10g、大腹皮10g、当归30g煎汤150ml,自胃管内注入,夹管1小时,2次/日;生大黄15g、芒硝冲10g、生地30g、炙甘草10g煎汤200ml,灌肠1次/日。
结 果
24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时间3~20天,平均9.6天。全部病例未发生加重肠梗阻的情况。
讨 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肠蠕动障碍,形成的肠梗阻,属动力性肠梗阻[1]。国内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静滴生长抑素,早期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但少有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有学者单用一味中药生大黄煎汤灌肠,以促进肠蠕动[3]。
预防措施:①手术操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创面;②创面尽量止血,防止因凝血块而致肠粘连;③尽量采用锐性剥离,尽量消灭肠管粗糙面,使之浆膜化;④术终应用稀碘伏冲洗腹腔后用大量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清除其中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异物和坏死组织;⑤手术中发现腹腔污染严重或由术中广泛的粘连分离等原因,估计会导致术后肠管广泛粘连时,应警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对术后很早出现的排气症状应慎重对待,延长禁食时间;⑥术后早期应用中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粘连发生。
总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5.
2 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0(8):450.
3 鲁才章,翟新法,王奇,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腹部外科,2002,15(3):155.
关键词 肠梗阻 营养支持 中药汤剂 术后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05
资料与方法
2005~2008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3~72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8例,小肠切除术2例,子宫全切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4例,胃穿孔胃修补术后2例。
临床症状与体征:全组病例都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重度腹胀者7例,20例患者有早期肛门排气,停止胃肠减压进食后出现梗阻;20例有轻度腹部压痛,12例有轻度的腹膜刺激症状,腹部X线立位片均有大小不等气液平面。B型超声检查6例有少~中等量腹腔积液。
术后1周内出现梗阻者20例,术后1周后出现梗阻者4例,梗阻时间多发生在术后5~9天,平均7.4天。梗阻后3天内肠鸣音恢复者8例,3~5天内恢复者14例,5~10天内恢复者2例。
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以下保守治疗方法: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管内多留侧孔,防止阻塞。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同时注意补充白蛋白,维持电解质平衡。③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常用地塞米松5mg每8小时静滴1次。1周后逐渐停药。④使用生长抑素,可用施他宁6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24小时持续缓慢静脉点滴。⑤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本组病人中如果病人体温不高,血象不高,腹膜炎症不明显时,一般应用甲硝唑200ml。若有体温高,血象偏高者,加用氧氟沙星0.4g,静滴1次/日。⑥中医中药促进肠蠕动。本组用生大黄10g、火麻仁50g、郁李仁50g、太子参10g、生地40g、炒白术80g、升麻10g、枳壳10g、大腹皮10g、当归30g煎汤150ml,自胃管内注入,夹管1小时,2次/日;生大黄15g、芒硝冲10g、生地30g、炙甘草10g煎汤200ml,灌肠1次/日。
结 果
24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时间3~20天,平均9.6天。全部病例未发生加重肠梗阻的情况。
讨 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肠蠕动障碍,形成的肠梗阻,属动力性肠梗阻[1]。国内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静滴生长抑素,早期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但少有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有学者单用一味中药生大黄煎汤灌肠,以促进肠蠕动[3]。
预防措施:①手术操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创面;②创面尽量止血,防止因凝血块而致肠粘连;③尽量采用锐性剥离,尽量消灭肠管粗糙面,使之浆膜化;④术终应用稀碘伏冲洗腹腔后用大量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清除其中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异物和坏死组织;⑤手术中发现腹腔污染严重或由术中广泛的粘连分离等原因,估计会导致术后肠管广泛粘连时,应警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对术后很早出现的排气症状应慎重对待,延长禁食时间;⑥术后早期应用中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粘连发生。
总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5.
2 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0(8):450.
3 鲁才章,翟新法,王奇,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腹部外科,200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