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爱农教育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爱农教育,分析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存在的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学农不择农等思想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增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爱农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融入涉农政治,激发涉农专业优势感;强化为农服务,培育涉农专业自豪感;开展就业引导,树立服务基层责任感;弘扬涉农榜样,坚定学农择农自信感;开展涉农实践,增强乡村振兴使命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高职院校  涉农专业  爱农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3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还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这無疑给农业高职院校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加强学生爱农教育,就是农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高职院校爱农教育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爱农教育。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摇篮,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学生,是农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农业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其进行爱农教育。
  另一方面,农业高职院校的爱农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农专业学生学农业懂农业,容易爱农村爱农民,大部分出生于农村,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农业高职院校开展爱农教育,可增强涉农专业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乡村振兴使命感,调动他们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奉献自身才华。
  二、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为了解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思想状况,笔者对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牧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相关调研。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存在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学农不择农的思想问题。
  (一)学农不知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涉农专业学生对国家近几年在“三农”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程度不够高。比如调查中问到学生:“你关注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吗?”回答“非常关注”的学生仅有2%,“比较关注”的有45%,“不关注”的高达53%。在“你对国家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规划及部署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中,高达55%的学生选择“一点不了解”,35%的人“稍微了解”,10%的学生“比较了解”。可见,虽然学农,但是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并不关心国家的“三农”政策,也就感受不到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倾斜和重视程度。
  (二)学农不爱农。从调查中了解到,不少涉农专业学生虽然选择了涉农专业,但是并非真心对涉农专业感兴趣。当问及大二涉农专业学生“你对所选专业感兴趣吗?”这一问题时,选择“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达到25%,“不太感兴趣”的占28% ,“比较感兴趣”的占20%,“说不清楚”的占22%,仅仅有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感兴趣”。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农不爱涉农专业现象必须引起高校的重视。
  (三)学农不择农。笔者对已经毕业两年的976名涉农专业学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发现由于薪水不高、工作环境艰苦、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67%的学生不再从事涉农行业。由此可见,农业高职院校中,学农不愿择农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学农不爱农的根源
  (一)学生缺乏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中国是农业大国,涉农岗位需求量大,大部分涉农岗位都处于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然而大多数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不愿意为了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而长期留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工作,向往大城市舒适的环境,哪怕专业不对口也在所不惜。正因为缺乏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少人学农不爱农,学农不择农。
  (二)家庭轻农思想的影响。涉农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大多相对困难。在农村家长的观念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农家子弟努力读书考上大学,目的就是要跳出农门,远离农业,改变农民身份。如果读完大学还回到农村工作,则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甚至丢脸的事情。正是家长的这种轻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不爱农的思想。
  (三)学校对爱农教育不够重视。农业高职院校在培养涉农专业人才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缺乏爱农教育,或者说对爱农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学生虽掌握涉农专业知识,但是缺乏为农服务的志向和情怀,缺乏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社会缺乏对“三农”领域的认可。相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不少人看到的是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强大的工业、职业稳定的公务员和富有的企业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村是落后破旧的,农业行业不仅累、苦、脏,而且投入多、见效慢、风险高、利润低;农民在家务农收入是微薄的。学农择农不被社会看好,“三农”领域社会认可度低,这给不少涉农专业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四、增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爱农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为增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爱农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要考虑学生的“五感”:涉农专业优势感、涉农专业自豪感、服务基层责任感、学农择农自信感和乡村振兴使命感。   (一)融入涉农政治,激发涉农专业优势感。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敏感度较差,对“三农”政策的关心程度较低,不了解中央为提升“三农”工作而出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涉农专业学生感觉不到自身专业优势感。思政课教师或者專业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把国家在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比如中央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做出的重大部署、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涉农政治融入教学内容中。除此之外,学校应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开设涉农政治讲座,或者通过举办涉农政治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及时把国家的“三农”政策向学生宣传,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三农”情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感受到农业市场的巨大潜力、涉农专业的无限前景,感受到涉农专业、涉农行业恰逢重大机遇,激发涉农专业学生的优势感。
  (二)强化为农服务,培育涉农专业自豪感。对于涉农专业学生而言,学农、知农是基础,爱农是纽带,为农是落脚点。如果能够在为农服务中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为“三农”做出一些贡献,学生才认为学农知农是有意义的,爱农则借此机会得以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因此,高职农业院校应加强与社区、乡村和企业的合作,搭建学生为农服务基地,拓宽为农服务渠道,组织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比如开展科技下基层活动,组织生物系学生下乡为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害检测,组织食品系学生深入社区为居民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组织动科系学生深入乡镇宣传畜禽疾病防治常识。在为农服务活动中,涉农专业学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专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开展就业引导,树立服务基层责任感。为鼓励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措施,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学校可利用电子屏幕、板报宣传栏、就业网等途径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并组织学生认真解读相关文件,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给予深入基层工作学生的优惠政策。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基层责任感,鼓励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实现个人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四)弘扬涉农榜样,坚定学农择农自信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一专业和同一行业内的榜样,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感染力,其理念和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身边的人向他看齐,而向榜样看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坚定信心和动力的过程。涉农专业学生需要涉农榜样的引领。这里的涉农榜样指的是在农业、农村有所成就的学生,比如优秀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等等。有了涉农榜样,涉农专业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从而更加坚定自身学农择农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案例讲解、观看视频等形式弘扬涉农榜样,而高校也可通过制作涉农榜样墙,举办演讲、征文等活动讲好涉农榜样的故事,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通过微信、微博、QQ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涉农榜样的事迹,营造浓厚的涉农榜样育人氛围。
  (五)开展涉农实践,增强乡村振兴使命感。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的涉农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学生感受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关怀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神面貌,感受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直观农村存在的经济贫困、科学文化素养低、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认清乡村发展潜在的种种危机,深刻理解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以增强涉农专业学生乡村振兴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彭可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钟强,田立.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
  [3]于秀琴,刘俊英.浅谈职业理想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2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农业高等院校产业扶贫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9KY1412)
  【作者简介】潘翠兰(1981—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电视体育资讯节目指以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体育团队及运动员最新动态、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相关的信息为报道对象的电视资讯节目.节目在一定专业性的基础上提供给观众最新的
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功能祛风痰,止痉挛.用于治疗面瘫,口眼歪邪,面部肌肉抽动.笔者临证研习该方,随症加减治疗偏头痛、颈椎病、中风后半身不遂、三叉神经痛等疑
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论述教师要站在单元高度,对习作例文进行整合,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有效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
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常态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阐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学校管理主张:学校规范运用PDCA工作方式,保证常规管理的精准到位;学校在运用微信、QQ群等媒体平台时精准定位,科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反映现
自1996年2月~2001年12月,笔者运用透刺、挑刺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文阐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优势,论述翻转课堂在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行“课前翻”做好教学铺垫,实行“课中翻”提高实训效果,实行“课后翻”注重课后总结,以提高学生
Background:None of the published studies involving cancer cachexia experimental models have included a measure of the severity of the syndrome like the scoring
近日,有市民在网上爆料,女儿的班主任在家長群里推广一款软件,因为怀疑价钱过高在群里多说了几句话,结果被班主任踢出了群。该市民找学校理论,校长说他在群里“传播负能量”。(2017年11月16日 《楚天都市报》)  【点评】班主任不应该在家长群里推广商业软件,学校更不能就此护短,允许或默认本校教师的行为,而应对其提出批评。如何管理好各类家长微信群、QQ群?建立群规、共同遵守是不二法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