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佛教建筑的造型艺术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hai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佛教建筑主要是寺庙和佛塔。在西双版纳,傣族的佛寺一般都建在全村风景最优美和最突出的地方,而佛寺和佛塔一般也是傣族村落中最高的建筑。佛寺在傣族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它的兴衰体现出了村寨经济力量的兴衰,也是傣族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西双版纳;造型艺术;傣族;佛寺;佛塔
  1.寺庙
  傣族的佛寺在西双版纳州,傣语称为“洼”,汉语意思为“缅寺”。西双版纳傣族佛寺一般是由寺门、佛殿、经堂、僧舍和鼓房等部分组成。寺的周围有浓密的大树和较大的空地,衬托出高大屋顶、气势宏伟的佛殿,稍小的经堂,再结合低矮的围墙,古色古香重檐歇山式屋顶的牌坊式庙门、还有不长的引廊,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独具自己民族特色,充满宗教氛围的建筑群。
  1.1寺门
  在西双版纳,寺门一般是面朝东方的重檐歇山式屋顶的牌坊式建筑。寺门一般建在高约一米左右的围墙后面,门前的墙上,前后有两道平行的台阶,这与汉族佛寺大门的宏大开敞而院墙高耸不同,而且傣族佛寺的大门没有门板,也许它体现了佛光普照众生和迎接众生的意思。这种牌坊式大门的歇山式屋顶造型基本上和佛殿屋顶的造型是一致的。屋脊上装饰有陶制的吉祥动物,檐下面的木壁板上绘有图案。在正中大门的两侧有用泥塑的龙形圣兽“拉嘎”,它是佛寺的守护者,就像汉族佛寺门前的石狮或者“哼哈二将”一样守护着佛寺。它在精神上给善男信女们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似乎是在告诉他们此地乃是庄严佛土。
  1.2佛殿
  这是整个佛寺的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和念经礼佛还有进行重要宗教活动的场所。佛殿一般成东西方向的纵向配置,大殿内只有一尊巨大的佛像供奉于正中西端两排柱子的中间。信徒们所奉献的各种小佛像都只能放在这尊大佛像须弥座的前面和两侧。
  佛殿的建筑为落地式,大多是建在高0.5米--3米的台基上,而台的高矮和大殿屋顶层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佛寺地位的高低。普通的佛寺的屋顶为纵向三段两面坡歇山式重檐上下两层,或者是上、中、下三层的屋顶。屋架为木结构,有主架和边跨,屋高一般为13--15米,整个空间中间部分高大空阔。由于大殿三面有中柱,因此引廊和大殿入口一般不开在正中而是向北偏。
  佛殿的墙一般不开窗子,墙和大殿屋顶并不紧密相连,而是四面通风的。有的大殿的屋顶接着偏下的屋顶,把整个台基、殿墙遮挡于大屋顶这下,防止墙体在雨季中被大雨冲刷。而墙和屋顶的空隙也成了采光的主要来源,因此整个佛殿很少太阳光的直接射入,从而使得这个佛殿光线稍暗而柔和,形成了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
  1.3经堂(以扎滩寺“八角亭”为例)
  傣族佛寺除了大殿、寺门、引廊外还有经堂,其建筑风格與大殿是一致的。“经堂”傣族语称之为“布苏”,只有中心以上佛寺才有,一般位于大殿前面偏南一侧的院中,是佛爷诵经、忏悔、议事和晋升佛爷的地方。
  以勐海县扎滩寺的“八角亭”是经堂建筑艺术突出的典型,亭高约15.42米,亭底直径8.6米,亭基座高1米,为折角亚字形须弥座,有31个角,里面有24面墙,亭身高2.5米,东西南北各立门户,由12根横梁托着10层逐层缩小造型别致的八角楼阁状屋顶,上面盖着鱼鳞形的板状琉璃瓦,顶上有伞盖,亭上雕龙画凤并有陶制的花卉、宝塔、金鸡、凤凰等装饰和数十个铜制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当作响。据佛教传说:八角亭的八个角是代表佛祖释迦牟尼身边的八个高僧,面向东西南北的四道门是表示要把佛法传向四面八方,可见佛教建筑是和佛教教义、民族习惯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风格独特。
  2.佛塔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
  佛塔又成为“塔婆”、“浮屠”,原为保存佛舍利子的建筑。不藏舍利子的称之为“支提”,统称为“塔”。佛教显宗以为“揭高德之标帜,故限于佛,乃至有德之比丘。”即佛陀之报身,也即佛之象征,并不是墓地,也不是和尚的墓地,他完全是一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但是在传入中国以后,结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爱好,逐步为中国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形式所取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一般来说,不论佛塔是什么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
  2.1塔基
  塔基是在夯实的土地上面用砖石铺砌的一层稍高于地面的平台,塔基四周用青石垒砌压边,四周都设有踏道,塔基造型基本与塔座相同。
  2.2塔座
  塔座又称须弥座,是用来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多位折角亚字形、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高度层数不一,有的有台阶通向须弥座,四角有神兽装饰,也有用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装饰图案。
  2.3塔身
  塔身俗称“宝瓶”多为倒扣的钟形,也有用大小不等呈多边折叠亚字形体叠置,构成一种类似覆钟的变形塔身,而使塔身线条变化更为丰富。
  2.4塔刹
  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刹”来源于梵文,意思为“土田”和“国”,佛教的引申义为“佛国”。各种式样的塔都有塔刹,所谓是“无塔不刹”。印度的窣堵坡传入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的结合演化中,塔刹成为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塔刹作为塔显著的标志,一般用金属或砖石制成,一般塔刹本身也如一座小覆钵塔,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构成。塔刹一般呈从下向上逐步缩小的锥状圆柱体,上面有一圈圈呈单数的相轮,顶上由仰莲座、覆钟状过渡体、刹杆、金属华盖和宝瓶等组成。
  2.5佛塔实例——曼飞龙白塔
  曼飞龙白塔,傣族又叫“塔糯”,即汉语“笋塔”的意思。它是由一座主塔和八个小塔同建在一个塔基上,组成的一个塔群。主塔高16.29米,塔座直径8.6米。塔基状呈八角形须弥座,人称这种塔式为金刚宝座塔,塔座以上有坛台、钟座、复钵、莲花、雀苍、宝伞、风幡等8个主要部分组成。主塔呈葫芦状,塔身洁白,有各种精美的塑饰和彩画。佛龛背上有各种动物、花草、卷云纹装饰。塔刹由宝瓶、银铃、风铃等组成。8个小塔开关与主塔塔形相似。塔群造型富有韵律,很好地体现了傣族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习俗。
  傣族佛塔有的是单独一个塔,有的塔以中心大塔为主,周围建造若干个小塔组成一个塔群,在造型上,小塔与大塔风格一致,形成大小、虚实、高矮的对比,用以烘托主塔。
  傣族佛塔挺拔高耸,整个造型巍峨秀丽,与汉族佛塔的庄严稳重不同,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作为傣族佛教信仰的一种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
  结语
  傣族的寺庙与佛塔是傣族佛教信仰在建筑上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和艺术思想上,都是傣族人丰富的生活知识积累结合外来经验创造的结果,它反应了传统的佛教信仰和美学思想的结合,它也是民族团结的一种表现,对发展傣族佛教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参考文献
  [1]岳翠贞.宗教建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
  [2]李庆友.谭文原.佛寺旁边是我家:进入西双版纳和谐家园.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8
  [3]李靖寰.汤海涛.云南民族美术概论.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12
  [4]木仕华.傣族宗教与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9
  [5]岩峰.傣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
  李立蛟(1986--),男,湖南益阳市,汉族,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室内设计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提升财会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学科竞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财会类学科竞赛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渐突出的管理问题,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完善的管理体系、缺乏师资队伍、经费支持力度不够、不全面的激励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想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作用,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专门经费;竞赛效果  学科竞赛是一种科技创新活动,面
期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向来注重万物和谐。古代思想家在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关爱、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根本,审时度势,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给予高度肯定。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度挖掘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积极因子,并将之运用于治国理政的理念之中,
期刊
摘 要:对于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工作,党建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稳定前进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其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不断进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加强党建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党建工作研究,对当前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
期刊
摘 要:莫怀戚的《散步》在朴实淡雅的语言风格中蕴含了丰富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对母亲深情浓重的爱,也有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深入作品去品析文章中语言,然后填补作者的情感“留白”,对教学大有裨益。基于此文章结合创作的背景,以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为要点,以分析“情感”为切入口,通过赏析这些关键的字词,对蕴含在《散步》中儿子对母亲深沉凝重之情和对生命的赞颂进行深刻的解读。  关键词:情感;尊重;爱;
期刊
摘 要:保密原则贯穿于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以案主为本的专业精神。同时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明确提出案主有自决权,社会工作者有责任保护案主隐私,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各种原因,保密原則本身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走出伦理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保密原则  一、核心概念  (一
期刊
摘 要: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北京市文明的形象大使,其标志是博物院的名片,是博物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设计要素来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标志如何表达场所精神。色彩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北京市的文化习惯、博物院的主体颜色、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图形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建筑形态、博物馆名称、博物馆理念等因素中提取设计元素;文字上,把握标志设计的整体调性,切合设计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法国视觉美学家德卢西奥·梅耶的《视觉美学》的理论,分析卡明斯的诗歌“l(a”,探讨卡明斯如何将线性艺术与诗歌艺术完美二者结合,从视觉艺术的诗行排列、印刷排版、和线性排列等方面来分析诗的线性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卡明斯;l(a;线性表现;视觉艺术  1.引言  根据德卢西奥·梅耶的观点,线条能够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可以利用尖锐的线条来引起兴奋、愤怒、危险或混乱的感觉,而相对扁平的线
期刊
摘 要: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以特殊时期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阐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旧上海的政治和经济斗争,对了解和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夹击”下的艰难求生发展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审美的视角关照主人公吴荪甫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的悲剧命运,探索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社会悲剧与正义观念、个人悲剧与生命力感。  关键词:茅盾;《子夜》;吴荪甫;悲剧美  茅盾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社会现实
期刊
摘 要:在动漫故事中,角色的性格魅力是通过其无限发展空间来表现的。此外,设计者还会通过丰富的造型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以达到增强角色性格的目的。本文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进行探究。  关键词:动画;角色;性格  一、角色设计确定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角色形象的发展空间是突显角色性格魅力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故事情节。此外,一些热门动画中设计精良的角色,通常会成为观众和媒体热捧对象,衍生相关的产品,形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的智慧也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强调了共建美好人类共同体的重要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順从自然、保护自然。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规律;人生哲学;自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到了一个科技新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