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悲剧美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以特殊时期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阐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旧上海的政治和经济斗争,对了解和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夹击”下的艰难求生发展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审美的视角关照主人公吴荪甫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的悲剧命运,探索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社会悲剧与正义观念、个人悲剧与生命力感。
  关键词:茅盾;《子夜》;吴荪甫;悲剧美
  茅盾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社会现实和生活,时代性很强。他的代表作《子夜》,原名《夕阳》,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里程碑。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深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赵伯韬依仗帝国主义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各地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人罢工,尽管吴荪甫竭尽全力抗争,拼命挣扎,最后还是改变不了彻底失败的命运。揭示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悲剧结局。
  悲剧,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它是一种灾难性的结局。产生悲剧的最基本原因就是悲剧人物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得不到应有的解决。我们往往从悲剧中不止看到了悲剧人物的灾难,更多的是被他们不畏艰难,坚定信念,与命運做斗争的精神所折服,这种抗争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悲剧美所在。
  人类在面对恐惧的时候,其精神的尊严和高贵产生了悲剧美。当某个人发生不幸时,往往会引起他人对其怜悯之情和他自身的恐惧,但恐惧是不会产生美的,恐惧往往会激发人们直面它时的精神力量,这种不屈和反抗的态度正是悲剧之所以美的原因,它直接将最宝贵的尊严和高贵精神表露无遗。而我们在怜悯他人的同时,会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受到他人为对抗命运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其超人的毅力,并为之折服。悲中含有一份壮烈、一份惊喜和一份升华。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会被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其超人的毅力感动并进入到崇高壮美的境界。
  吴荪甫在小说中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在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被帝国主义及其在华的买办资本家所不容,又不能团结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反而压榨他们迫使他们反抗。所以,纵使他一腔热血、见多识广、有理想、有信念、有胆量、有能力,但他终究无法成功。吴荪甫失败的悲剧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的个人因素所造成的。虽然吴荪甫失败的悲剧是必然的,但他身上具有的正义观念和生命力感又是他悲剧的美学价值所在。
  社会悲剧与正义观念。吴荪甫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中国社会所处的环境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当不利,处处牵制和压抑,让吴荪甫一腔热血无处挥洒,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带有历史合理性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吴荪甫悲剧的社会内容。农民的反抗,工人的反对,青年知识分子的不理解,政府的压榨,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吴荪甫被困在重重包围中不得脱身,最终以破产告终。
  吴荪甫虽然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失败了,但他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赵伯韬、对封建地主的反抗,充分体现出他的正义观念,能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茅盾在塑造吴荪甫悲剧形象的时候,真实地描绘了他身上的一些美的品格,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
  吴荪甫游历过欧美,接受过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刷和洗礼,所以,在他看来,以父亲和舅父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是不可取的,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办工业的态度是对立的,他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
  吴荪甫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反抗是正义的,也能给人以美的体验。他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意愿和决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因而在道德上具有正义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造成了吴荪甫的悲剧才具有一种用阶级概念无法排斥的美感。
  个人悲剧与生命力感。吴荪甫的最终失败与其自身的立场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又与帝国主义保持着暧昧,所以,他们依靠着上述两种力量,并不能更不愿意完全将这两种势力推翻。吴荪甫正是有着上述特点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对双桥镇的农民暴动,他愤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他千方百计地剥削工人;他反对赵,但却也曾和赵一起组织多头公司,用金钱买通内战双方,左右战争胜负;他痛恨帝国主义,但他的厂子最后还是顶给了外国人;他不满投靠帝国主义的政府,但又希望政府镇压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他反对国家分裂,但又支持内战。这种政治上的反动最终让其落得破产境地。
  吴荪甫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他的事业曾经是有成就的。可是,他最终没能逃过悲剧的下场,但小说中对其人物的刻画并非完全充满贬义,反而还让读者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感主要表现在其发展民族工业的魄力和极大的热情。
  吴荪甫由于个人因素导致了他失败的悲剧,但他所具有的生命力感是有美的一面的。唐云山曾经这样赞赏吴荪甫:“办起事来,荪甫是不知疲倦的。”1“荪甫是铁铸的人儿,办事敏捷而又老辣,我从没有见过他办一件事要花半天工夫!”2他像一头“攫食的狮子”,一下子将八个厂全部收入囊中。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魄力和热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他身上充满生命力感的一面。
  吴荪甫所具有的生命力感使他具有某种崇高的特征,他的悲剧命运带着某种悲剧英雄的色彩,这不仅是读者的纯生理本能反应,而且也有潜在的对传统意识的逆反心理的深刻影响,由于在帝国主义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的毒化与高压下,我们民族性格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情性”和“奴性”的消极因素。吴荪甫所具有竞争、开拓的命运抗争意识,正是一种对屈从、安于现状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的反动。他用强韧和自由的生命力,对抗长期被封建教化而行成的民族的自卑和消极。从吴荪甫的个人悲剧激起的生命力感的角度去探讨其悲剧美,使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理解,一种更深层的美学感受。
  注释
  1 茅盾.子夜[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3:94.
  2 茅盾.子夜[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3:98.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藏语人名被汉译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则与管理等原因,译者各行其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既不利于交流和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汉语文的规范。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对甘南碌曲等牧区藏族人名汉译及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旨在人名翻译趋于规范。  关键词:藏族人名;汉译;规范化  藏语人名是藏民族为区分个体,给本民族每个成员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它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进入全面改革阶段,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而现在越来越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非文化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在职业中学里,舞蹈教育作为一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而教育方法的合适与否对每个学生的未来生活起到筑基作用。舞感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收获更多,未来实用性更强。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一般,舞感的培养十分必要,对舞蹈的学习有
期刊
摘 要:俄罗斯与巴西都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但俄罗斯与巴西联邦制的制度特点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却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分别对俄罗斯和巴西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系统研究后,试图将二者的联邦制在发展历程与制度特点上进行深入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俄罗斯与巴西联邦制的制度差异,并结合差异探讨联邦制不同制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俄罗斯;巴西;联
期刊
摘 要:要提升财会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学科竞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财会类学科竞赛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渐突出的管理问题,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完善的管理体系、缺乏师资队伍、经费支持力度不够、不全面的激励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想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作用,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专门经费;竞赛效果  学科竞赛是一种科技创新活动,面
期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向来注重万物和谐。古代思想家在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关爱、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根本,审时度势,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给予高度肯定。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度挖掘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积极因子,并将之运用于治国理政的理念之中,
期刊
摘 要:对于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工作,党建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稳定前进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其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不断进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加强党建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党建工作研究,对当前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
期刊
摘 要:莫怀戚的《散步》在朴实淡雅的语言风格中蕴含了丰富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对母亲深情浓重的爱,也有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深入作品去品析文章中语言,然后填补作者的情感“留白”,对教学大有裨益。基于此文章结合创作的背景,以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为要点,以分析“情感”为切入口,通过赏析这些关键的字词,对蕴含在《散步》中儿子对母亲深沉凝重之情和对生命的赞颂进行深刻的解读。  关键词:情感;尊重;爱;
期刊
摘 要:保密原则贯穿于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以案主为本的专业精神。同时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明确提出案主有自决权,社会工作者有责任保护案主隐私,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各种原因,保密原則本身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走出伦理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保密原则  一、核心概念  (一
期刊
摘 要: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北京市文明的形象大使,其标志是博物院的名片,是博物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设计要素来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标志如何表达场所精神。色彩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北京市的文化习惯、博物院的主体颜色、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图形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建筑形态、博物馆名称、博物馆理念等因素中提取设计元素;文字上,把握标志设计的整体调性,切合设计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法国视觉美学家德卢西奥·梅耶的《视觉美学》的理论,分析卡明斯的诗歌“l(a”,探讨卡明斯如何将线性艺术与诗歌艺术完美二者结合,从视觉艺术的诗行排列、印刷排版、和线性排列等方面来分析诗的线性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卡明斯;l(a;线性表现;视觉艺术  1.引言  根据德卢西奥·梅耶的观点,线条能够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可以利用尖锐的线条来引起兴奋、愤怒、危险或混乱的感觉,而相对扁平的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