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危机

来源 :中国凤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汉字?
   我以为文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二是非物质文化,三是精神文化。我们无法用一个单一的观念对文化进行阐释,但是就这三个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内容,过渡到一定阶段以后,都上升为精神因素。我们从事的是看得见的、有形式的视觉艺术,还有看不见、属于听觉的艺术形式,它们都是非物质的。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在我们的思想和内心深处,都可以上升到精神活动。这是关于文化的大致定义。
  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也是汉字的文化。如果把汉字淘汰,我们所面对的文化将不再是中国文化,我们所面对的艺术也将不再是中国的艺术。
   如果汉字是源,那么书法就是艺术的根。如果不理解这个根,就无法真正切入中国艺术的本质。
  在展开讨论之前,有一个主题必须明确,就是文化立场。无论任何职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文化立场。如果失去了这一立场,就失去了自我。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之于文化立场,都是一个坚定的不可改变和调和的立场。汉字,就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基本文化立场。
   在中国整个历史的文化进程当中,我们始终面临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危机——汉字危机。
   在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当中,比如说印度、罗马,两河流域,他们这些创造过灿烂文化和辉煌文化历史的伟大民族,到最后都变成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悲惨结局,就是他们的文字灭亡了,因而他们的文化也就切断了。一个民族随着外部势力的侵入,往往首先毁灭的是文字。一个民族文字的毁灭,就是文化的消解。印度这么一个古老的民族,但现在用的文字是英文。
   中国同样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汉字危机,但是每次都以汉文化同化异族文化为结局。最早在北魏时期,鲜卑族入关,从皇帝到民间大兴佛事,佛教由此兴起。好在最终汉字的功能、汉字的语言、汉字的文化,逐渐把外来的鲜卑文化消化,而完善了自己的文化史。第二次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但最终也不得不以汉字为文字。第三次是满洲统治中原,也被汉族同化。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日本侵略,加上“五四”运动,以及解放后的汉字改革走平民化的道路,所有这一切都是要改变、毁灭汉字。但是,汉字文化、包括汉字的艺术,在经历这一切变化之后,并没有改变,而是最终完整保留了自我形象和自我文化的传承。从古到今,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是完整的体系保持到今天,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汉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今天给人的感觉是,汉字不仅在本民族内稳定地存在着,而且大有不可阻挡风靡全世界的态势。为此,我们就不能不感谢秦始皇,他统一六国文字,让全国各个民族的文字趋于一统。当我们每个民族在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方言叙说自己,无法交流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就用书写的方式交流:只要一写汉字,大家就都会明白。所以,方言并不影响我们交流。这是汉字一个最大的功能和功用,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传承,它灿烂辉煌而面向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得不返回来关注汉字的艺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中最早的、历史最长的艺术门类,它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改变,但是唯一没有被改变的就是中国的书法。无论我们今天如何来认识书法,无论我们今天来怎样对待书法,我们不得不承认,书法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根。这是其一。
  其二,近一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寻求文明、寻求社会进步的时候,遗失了自我。尤其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我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文化自信和自觉。我们这个民族最落后、最可悲的在于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封闭和制约,而且把它推到汉字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北大的王选先生对十万个汉字重新探索和研究:汉字到底有没有新的功能可开发,尤其是电脑。因为在这之前,这一切领域几乎没有汉字的可能性。这些对中国文化充满迷恋和自信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最终用自己的成就证实了,中国汉字不仅可以进入电脑等现代化领域,而且还有比西方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方,比如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书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看来我们根本就不存在失去汉字、失去书法的危机。通过这一点,我们回忆一下“五四”以来著名的学者,那些文化巨人们,他们说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也是不明智的。经过一百年的努力,他们提出的最大口号就是“中西结合”。试想,中西结合一百年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第一,我们不知道是谁跟谁结合;第二,我们不知道怎么结合,结合了什么。事实上我们被别人结合了。今天“中西结合”的口号该结束了。
   我们现在还在用一句话,叫“东西方接轨”,经济、科技、现代化的军事技术,这些根本就不存在接轨,谁先进、谁领先了潮流,就可以学谁。文化就更不存在接轨问题。谁接谁?你跟他们还是他们跟你?接轨后到底是变成什么,这是个无法说清楚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文化都是人创造的,不管你是什么肤色,什么民族,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只要触及到灵魂和生命最本质的体验,那么这种生命体验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及其文化都是可以跨越时空的。但有个前提,这一艺术形式必须触摸到本民族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立场。
  这些年,我们文化艺术界的很多人都停留在空对空的观念争论上。事实上,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无论多么宏伟的思想,也不可能到天上去搭一个茅草棚,必须把根扎在地上,要有着落点。我们要做有落点的事情,而不做无谓的空想。文化存在着一个传承问题,这种传承必须找到嫡系,找到传承的根源,就像儿女出生需要母体一样,不能克隆,不能像科技成果一样拿来主义。当代的艺术家必须自己给自已定位,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必须把自已定在一个立足点上,这样在和世界对话时才能有确切的身份。今天中国的很多文化人没有身份,因为没有立场,没有母体。这样一来,就无法和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对话。
   进一步讲,一个中国人,在骨子里、血液里必然有一种华夏文化的血缘和命脉,失去了这种血缘和命脉,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立场就丢失了。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文化身份的人,在面对世界发言时,哪里会有真正的自信!所以,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必须要有一种文化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目前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是文化立场的缺失;第二是审美价值和审美观念的西化,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标准;第三是人文素质苍白和贫穷。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文化。在很多人的眼里,一个书法家不过是一个民间艺人而已,一个诗人不过是一个疯子,他们怎么会知道,正是这些“疯子”和“民间艺人”的思考,在催生属于这个民族的伟大思想。现在很多人能够感受到,但是那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没有责任感,没有民族自信心,没有使命感。在这个意义上,书法家的危机感完全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书法家,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心,这种自信不只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世界和作品”基础上的自信。虽然这种自信是以个人的方式呈现的,但这种自信不完全属于自己,它的背后是有一个民族文化的身份来支持的,也就是文化立场问题。
  (根据曾来德在国家画院的讲课录音整理)
  
其他文献
时间:2009年12月25日  地点:北京凤凰岭美术馆  主讲:何家林  资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教学部录音  整理: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理论研究部     ·文学影响了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史上的每次觉醒似乎都滞后于诗歌的先导,·  山水画一旦失去以诗歌为文学主题背景的影响,便迷失了其追求意境的方向。    比较一下自晋唐以来的山水画的发展与同一时代的诗歌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鲜为人察觉的客观现象
期刊
乙酉年,大利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偌大的展厅,偌多的作品和参观的人,他的前言却只有朴朴素素的一句话:“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仿佛一个谦恭的朝圣者,偶尔于跋涉的路上停下来,与路过的人分享他旅途中的心灵所得一样。在随后的画展研讨会上,一位青年学者崔自默君说,读到这样的前言,让他不禁动容泪下,深有感慨。其时我于心亦有戚戚焉。咀嚼这段引自《诗经·小雅·鱼藻之什·渐渐之石》的文字,我似
期刊
王鲁湘:现在韩国的电视剧,在我们中国热络可以说是席卷大陆,三代同堂一起看韩剧,形成中国现在电视接受的一个很热的现象。我经常在想,我们中国人这么热爱看韩剧,以前是有日本剧、有港剧,我们中国自己也拍过历史古装戏和现代戏。但是现在大家一起看韩剧。在韩剧中间大家到底都在欣赏什么东西?我突然有一天悟到,就在韩剧中间,我们中国人在看一个我们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有一百年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因为在韩国的电视剧中间,
期刊
时间:2009年9月18日~20日  地点:泰山玉皇顶  17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在烟台美术馆开幕,仪式之后转程泰山写生。  18日,晴。下午,玉皇顶。  一、《泰山极顶东望》,下午14时54分至16时40分,山极顶五岳独尊刻石旁。住处重画《登峰造极小天下》。  范扬:先画石头,到后面再画房子。  张旭(山东电视台编导——编者)我问你,黄格胜在泰山画那么大的画是怎么玩的?  张旭:
期刊
2010年1月29日,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举办了【凤凰来仪】第一回——“贴近文脉”龙瑞山水画展暨新春雅集活动。活动之后,下午14时在龙瑞工作室,由王鲁湘、张桐瑀主持学术研讨会。一则,对龙瑞山水画作品及其“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画学主张发表各自的看法;二则,借此机会就北京凤凰岭美术馆推出的“开一中国画之道场,辟一中国画之心斋,修一中国画之禅堂,建一中国凤凰书院”这一理念和雅集活动各抒己见。就内容来看,已经
期刊
刘大为  1945年生于山东诸城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  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教授  解放军美术创作院院长
期刊
回顾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世界近代史文化的发展中竟罕有中国文化的大师跻身世界大师之列。或者说,这样的大师依然登台,而整个世界却不识其本来面目,他们依旧在“灯火阑珊处”。这与我们伟大民族的煌煌历史极不相称,也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不符。在世界文化的大潮中,本土文化的整体失语只能意味着百年来中华民族为现代文化所做的种种努力收获甚微,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文化盛宴中经常是个缺席者。我们
期刊
自从汉代文人介入绘画之后,作为“百工之技”的绘画,就不再是工匠的专职,而是逐渐演变为中国文人遣性逸兴的艺术手段。到魏晋时期,绘画已经具有后人所谓文人画的性质,其特征一是艺术的自觉,二是画论的诞生。从此之后,所谓中国绘画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画史。而各种画论,就是这些文人画家的个人感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与画史有着直接的关联。而这一点,为我们史、论的互证共论提供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天,中国画传统全
期刊
书法是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的造型艺术。它的点画结构,在“喻物取象”的陶融过程中,以“点画有象”成为形式美要素。因此,它点画的内在法度和外在形态之于绘画中的轮廓线完善较早,如顺应其本性用于绘画,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上,就是以书法为基础的构成原则确立了文人写意绘画的品性。但是,书法机制的引入,也使绘画本体论评价受到书法评价原则的陵替,失去了一般性标准。对于“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人人能知能言,但真正
期刊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