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先生制”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教学理念,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学得好的学生去教学得不好的学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把教师的教学任务分解到多个“小先生”身上,在教会其他学生的同时,也强化“小先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先生制”;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采用“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由“小先生”们组织本组学生进行集体学习与交流。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细致起来,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专任教师”进行学习指导,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组织预习,带领学生自学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一个热身过程,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通过预习发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进行高效教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小先生”可以对本组学生进行组织与指导,同大家一起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最大化地分享他人学习成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一文,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现代诗,在诗中作者极力赞美了长城和运河的奇异壮丽,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诗歌与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大区别:诗歌短小,语言形象,情感往往蕴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作者是凭借意象抒发情感的。在教学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字,更要发挥想象,还原意象,甚至需要补充大量辅助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对长城和运河有形象而深刻的认识,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资料,比如文字、图片、相关视频和朗读录音等,让“小先生”负责组织学生分工查资料,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升华了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深化了对詩歌内容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让“小先生”组织学生预习,可以解决独学而无友的状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让预习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快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领交流,辅助教师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属于一种“粗放型”教学,虽然也可以把教学过程做得非常精细,但很难顾及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深度学习,我们可以以“小先生”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从而有力地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精细化和深入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诚实与信任》一课,写的是作者在深夜撞坏了别人汽车的后视镜,在无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了字条,三天后,车主打电话向作者表示感谢的故事。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主题却非常深刻。怎样才能让学生领悟简单故事后面的深刻道理呢?于是,教师采用了“小先生制”的教学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小先生”负责引领本组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到诚实与信任的宝贵:诚实,是一个人心灵与道德的体现。我们无论在有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无论是何时何地做错了事都一定要诚实。这种诚实看似是一种外在行为,甚至是“傻傻”的,其实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与道德,是一个人高尚品质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先生”引领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可以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起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学习状态,这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可是,对于一个几十人的班级来说,这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小先生”的力量,把老师化身为若干个“小先生”,让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难度较轻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天然的亲和力与交流的便宜性,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走,我们去植树》,这是一首小诗,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号召少先队员一起种树。整首诗风格清新,节奏明快,语言形象而具有号召力。虽然文字并不艰深,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并不简单,比如在写到植树的作用时,作者运用了“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非常形象的语言。但为什么植树会有这样的作用呢?只有对这些道理有所理解后,才能对诗歌的内容与主题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而这个道理,就是让“小先生”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实现的。在课堂写诗的环节中,教师也是通过“小先生”的个别辅导让学生对诗歌的写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写出了不错的诗歌作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让“小先生”对学习小组中的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做到让大部分学生学好,学困生学会,从而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就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有效。
  四、反馈学情,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采用“小先生制”模式教学,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让“小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反馈学情,把他们不能解决的疑难提交出来,进行“小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领。这样就可以依据实际学情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起来。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船长》一课,写的是“诺曼底”号邮轮在海上遇险,哈尔威船长不顾自己的安危,指挥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随着邮轮一起沉入了大海的故事。课文的主题是歌颂船长的忠于职守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在内容的理解上并不存在什么困难,理解课文的主题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小先生”们反馈上了这样的问题:一种是认可船长的做法,觉得船长这种精神值得歌颂;另一种则恰恰相反,认为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却同轮船沉入了大海,这是一种“傻”的表现。这样一来,解决主题的分歧便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分析文本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是正常的,并且是值得歌颂的。只是在现在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做法就不可取了。这样,让学生对文本主题有了一个辩证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先生”根据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学情,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精准地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小先生制”,让“小先生”分解教师的部分教学职能,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细致深入,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让“小先生”的引领与辅导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学情反馈,优化教学重点,让所有学生达到一个比较接近的水平,从而创造一种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贾秀峰.浅谈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教师,2015(S1).
  [2]汤春亚.课堂因“信任”而精彩——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J].生活教育,2018(10).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其实质就是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只有让体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语文教学才能让教师有效传授,使学生有效习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教育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逐渐形成独自的创新思维理念。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青少年不断学习进步的基础,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既是学生深入理解文字意义的重要时期,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就是通过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来讨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着重研究了诗歌文本的特点,认为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情、景、人、事、物。而“情”是诗歌最核心的要素,“景、人、事、物”是诗歌赖以表情达意的手段,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诗歌解题思路。  【关键词】诗歌;破解“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顶重要的任务。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抓好中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本人经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现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一点体会,谈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看法,以供诸位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学生语文成绩得到一定提高。然而,在长期发展中,人们注意到课堂形式的改革、教材的改革等,却忽视了校本作业改革,作业形式依然停留在原地,难以发挥重要作用。须知,校本作业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校本作业的完善,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对此,文章对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异与趣  【中图分类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展语言知识,教师要积极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上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营造语言氛围,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阅读。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
【摘要】手里拽着首期班刊《萌芽》,挺沉的。这可是学生辛勤笔耕的成果,是師生共同呵护的文学园地里的嫩苗啊!是它,就是它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见证了笔者一段呕心沥血的教学实践。一个多学期的班刊实践, 孩子们在这项实践中写作欲望得到了增强,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班刊《萌芽》;三年级;习作教学;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
【摘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效教学是教育的题中之义,而多媒体是目前主流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凭借自己的课堂经验,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情景教学的开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价值、辅助实现
【摘要】由于时代和阅历不同,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距离,对文本解读出现困难。本文通过王君老师在执教《老王》时案例的片段  分析,梳理探讨王君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运用的引入背景资料、关键词品读、配乐朗诵等方式方法。  【关键词】王君;《老王》; 教学片段分析;走进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老师对于跨越时代的文本总是难以驾驭,学生们见到诸如《乡愁》《老王》这样跨时代主题的文本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课堂阅读教学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语文是一个“就言而得意”到“据意而择言”的过程,一个通过言语世界的学习和言语共生的过程。“读”什么决定了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了“说”什么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