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林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措施初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山核桃林防御高温干旱灾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立高温干旱预警机制,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山核桃;高温干旱;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69-02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传统珍稀坚果,山核桃产业已成为安徽省宁国市、歙县等地农业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以宁国市为例,该市现有山核桃面积为2.3万hm2,投产面积约为1.53万hm2,年均产量1万t,产业总产值达13亿元。2013年7~8月,宁国市遭遇历史上罕见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当年山核桃减产20%以上,一些林木死亡,损失严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山核桃林防御高温干旱灾害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核桃林应对高温干旱应对措施。
  1 山核桃林防御高温干旱灾害存在的问题
  1.1 高温干旱灾害预测预报效率不高 受气象理论研究水平制约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气象部门对高温高温干旱等突发性灾害天气变化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尤其是中短期测报不能满足广大林农对精准气象信息的需求。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传播覆盖面不广,林农不能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人工防御自然灾害天气措施应用不够,人工降雨等应用不够普遍。
  1.2 山核桃林抵御高温干旱灾害能力弱 我省山核桃产区基础条件和栽培模式相对落后,防御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山核桃林水利设施条件落后,绝大多数林分不具备基本的灌溉能力,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的能力不足。当前山核桃林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模式,如旱季前割草或使用除草剂等措施不利防御高温干旱。林区一些防御高温干旱的技术措施推广力度弱,诸如保水剂、抗蒸腾剂等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3 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不够 受现有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县虽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但突遇灾情,林农组织、发动不够,未能形成有效防范能力。
  1.4 山核桃林防御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科研投入不足 山核桃产区由于投入不足,气象专业人才少,气象研究设备少、更新慢,气象测报难以做到精准预测预报。
  2 山核桃林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措施
  2.1 建立高温干旱预警机制
  2.1.1 制定应急预案 山核桃抵御高温干旱应急预案包括防御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内容。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储备。灾害一旦发生,气象、林业、农业、科技、交通、电力、民政、保险等部门紧密协作,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有效做好受灾林农的安抚、生产自救和救灾理赔等工作。
  2.1.2 加强产区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重要的位置。加强山核桃主产区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水平;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和发布工作,利用广播、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高温干旱预警信息。
  2.1.3 提高林农防灾意识 采取有效方法、通过有效途径,增强林农防灾意识,帮助林农掌握避灾技术,提高广大林农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及自救能力。
  2.1.4 提升人工干预灾害气象的能力 利用人工防御自然灾害天气的措施,如人工降雨、驱散冰雹等,降低灾害损失。
  2.2 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
  2.2.1 保护林间植被 山核桃种植的部分区域土层较薄,而一些传统的经营方式,如使用除草剂、全垦造林等经营方式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下降,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降低;坚持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在产区禁用除草剂,保护林间植被是提高山核桃林分抗旱能力的基础。
  2.2.2 科学发展与经营 新发展林分应按照更严格的适地适树原则,对于产区现有的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严格的保护。一些土层浅薄、贫瘠等不耐旱的林地以及未经改良的耕地不发展山核桃,已经发展的逐步替换其他树种。改变经营习惯,幼林及土层浅薄、沙土等抗旱能力差的山场,在6~7月不要割草。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山核桃种植区用于抗旱的基础设施薄弱,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山地基本水利灌溉设施,逐步建立高山经济林灌溉体系。合适的地方修建中型蓄水池(可和施用保水剂配合,减少灌溉次数),有条件的上滴灌、微喷灌等设施;还可以采取埋土罐等土法。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在防御高温干旱等灾害的技术和装备上加大投入研发。
  2.4 推广应用防御高温干旱技术
  2.4.1 施用保水剂 4~5月份在易旱山场土施保水剂,抗旱效果十分效果明显。每株成林0.5~1kg,拌土15~20kg,开沟施于树干投影下土深10cm以下。质量好的保水剂2~3a有效。
  2.4.2 在干旱初期使用抗蒸腾剂 抗蒸腾剂喷撒在叶片上,通气保水,遇大雨失效。果树吸收的大部分水分用于蒸腾,用于树体生理代谢的只占极少部分。因此在不影响树体生理活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树体水分蒸腾,可以达到经济用水,提高树体水分利用率的目的。
  2.4.3 使用叶面肥 梅雨季节过后,干旱初期使用硫酸亚铁或黄腐酸叶面喷雾,可明显提高山核桃抗旱性。
  2.4.4 防治病虫害 高温干旱年份应特别注意山核桃红蜘蛛和油桐尺蠖、青胯白舟蛾等食叶型害虫的防治。特别是红蜘蛛危害症状与干旱类似,同时会加剧干旱影响。红蜘蛛防治此时可以采用73%炔螨特,油桐尺蠖等食叶性害虫可以采用1.2%苦烟乳油,同时每15kg水加入硝酸钾20g、复硝酚钾20mL和尿素50g,同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干旱。
  2.4.5 其他注意事项 (1)人工浇灌。在干旱季节实施人工灌溉时,应避开中午一段高温期,有条件的最好浇透,有选择性的优先浇灌生长旺盛的大树,优先浇灌盛果期、密度合理的林分,还可以配合使用保水剂,减少灌溉次数。(2)科学施肥。遭遇高温干旱的林分在采收前宜施1次追肥,促进受旱林木恢复。建议在雨前施,每株盛果期林木施用复合肥0.5~1kg;采收前进行2次叶面施肥,每7d左右1次,以减少空籽,减轻干旱的后续影响;每15kg水+硝酸钾20g+复硝酚钾20mL+尿素50g;采收后至落叶前施肥1次,建议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适当加大施肥量,时间宜早不宜迟;10月上中旬,气温降低时,进行1次叶面施肥,每15kg水+硝酸钾20g+复硝酚钾20g+尿素500g。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行动导向教学下的Flash动画课堂和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现今中职教育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汲取知识,创建解决思维路径及动手能力的启发,针对调查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并对当下教学课堂提供借鉴。
摘 要:广西是桉树种植大省,桉树林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可以利用,草珊瑚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中草药。该文对近年来桉树和草珊瑚农林复合模式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桉树林下种植草珊瑚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关键詞:桉树;草珊瑚;农林复合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17-02  广西是桉树种植大省,桉树人工林面积在
摘 要: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稻田稻飞虱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中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好。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与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混合使用;稻
摘 要: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规律和手插秧大体一致,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基本苗数多,氮肥施用量大,品种感病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纹枯病发生较重,危害时间长,常规药剂防治效果差。药剂对比示范结果,水稻分蘖末期用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一般发病田块用药1次,重病田用药2次,防治效果显著,有效控制期为20d,生长后期叶片清秀,青秆黄熟。  关键词:机插水稻;纹枯病;流行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
在对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下网络过滤器钩子驱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下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该技术巧妙地将过滤器钩子挂接到系统默认的IP过滤
研究一类具有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和带有局部化非线性反应项的扩散方程组解的性质.证明了解的全局存在性和有限时刻爆破取决于区域的'厚'与'薄'及其指数pq
讨论了在Windows2000下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给出了用DDK和Driver Studio开发多路话音采集压缩卡驱动程序的做法.论述了运行在内核模式中驱动程序的稳定性.
采用标准Web技术--HTML,XML和Java,开发一种基于Web用Java把Web数据转换为XML的数据挖掘方法.该方法标识数据源并把它映射成XHTML,根据一定的相关关系查找数据内的引用点并进
利用分段光滑Lyapunov函数和微分不等式,获得了含脉冲的Volterra型积分微分方程稳定、一致稳定的充要条件和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且在脉冲干扰的情况下,Lyapunov函数可以不具
实时消息队列作为一种IPC是在POSIX.1中定义的。但SCO UnixWare的最新版本7.1.3并不支持。结合实际开发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存储映射I/O和System V 消息队列在用户级实现实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