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药效比较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稻田稻飞虱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中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好。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与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混合使用;稻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防治。
  关键词:药剂;稻飞虱;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94-03
  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13万hm2。受沿淮特殊的小气候影响,该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稻飞虱一种害虫年发生面积就达6.67万hm2次,重发年份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筛选和推广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1-5],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稻飞虱,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市售;25%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噻嗪酮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毒死蜱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户湖镇桃花村同田组程万江农户承包地,该田土壤质地为马肝土,pH6.7,有机质18.5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1 000㎡。前茬为小麦,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品种为宁粳3号,5月20日浸种,5月23日水育秧,6月22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稗草和莎草为优势杂草,水稻移栽后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药前基数调查平均100丛稻飞虱3 850头左右。其中,白背飞虱虫量约占90%,褐飞虱虫量约占10%;稻飞虱1~2龄若虫约占7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0%,成虫约占5%。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小区间肥水管理、栽培条件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于2012年8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前,空白对照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60㎏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偏东风1~2级,气温25.6~30.7℃,平均温度27.6℃,平均相对湿度85%。施药当天至防效调查结束,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6.2℃,最低温度18.2℃,降雨日4d,日最高降雨量45.0mm,总降雨量85.2mm,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发调查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前(8月16日)调查虫口基数和蜘蛛数量,施药后3d(8月19日)、7d(8月23日)、14d(8月30日)调查飞虱虫口数,同时记录蜘蛛数量,分析药剂对天敌的影响。
  1.7 安全性调查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药害发生,及药害发生程度。
  1.8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退减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退减率-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情况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间水稻生长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说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
  2.2 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3d调查,处理1蜘蛛数量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区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药后7d、14d调查,各处理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说明试验药剂对蜘蛛安全,对天敌杀伤力小。
  2.3 对稻飞虱的防效 由表3知,药后3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92.2%、86.2%、78.9%、75.9%、89.5%,处理1与处理2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药后7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9.0%、93.7%、88.8%、84.6%、85.1%,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2.9%、97.0%、94.4%、93.9%、79.0%,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上述5种试验药剂防治稻飞虱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稻飞虱时,若从防治速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若从防治的持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混合使用,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持效性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2]姚骏,吴健,冯晓霞,等.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 845-6 847.
  [3]李仁平,张玉美,姚骏,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3):278-279.
  [4]沈成军,郝绪春.480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田稻飞虱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52-154.
  [5]陈伟强,王会福.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84-58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CBN-28单晶中的180°畴结构及其演变.发现其中存在高密度的180°铁电畴,这些畴呈长钉状或棒状,沿c轴走向,直径约50~500nm.观察到电子束辐照诱致的畴
提出了把拥塞控制机制做成独立且又易扩展的拥塞控制类服务元.它结合了模糊随即早期检测算法和模糊漏桶算法的优点,加入了站到站抑制信号的反馈,使网络中数据流量抖动平缓,并
通过对关中西部主要作物种植方式的历史演变和当前状况的阐述,对主要农作物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种植方式的动态变化原因,并提出了主要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发展
作者介绍了根据v.23协议实现16路全双工来电号码分析和显示的原理,FSK的算法设计及基于DSP的软硬件设计,讨论了系统在实践中抗干扰性的预防和高精度检测方法的应用。该系统已开
如何对任务进行高效调度是云计算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考虑了服务器的异构性以及任务之间的独立性,建立了云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模型,并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
基于软件平台MultiGen Creator和Vega开发的虚拟场景漫游仿真系统.提出了视景节点的软硬件配置要求;论述了基于Geator的实体建模方法、基于Geator建模和Vega软件环境的天空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各种媒体信息,但是媒体的编辑、出版和发行的网络化却存在着必须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经常被病毒侵入、黑客攻击,造成信息丢失和篡改。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行动导向教学下的Flash动画课堂和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现今中职教育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汲取知识,创建解决思维路径及动手能力的启发,针对调查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并对当下教学课堂提供借鉴。
摘 要:广西是桉树种植大省,桉树林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可以利用,草珊瑚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中草药。该文对近年来桉树和草珊瑚农林复合模式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桉树林下种植草珊瑚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关键詞:桉树;草珊瑚;农林复合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17-02  广西是桉树种植大省,桉树人工林面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