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刍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逆向思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属发散性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在概念、计算还是应用题等教学方面,教师都可以利用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应用问题时,逆向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反面思考的方法、概念的教学、数学公式的教学、逆向证明命题等方面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属发散性思维范畴。在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沿事物的发展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就有些情况而言,反过来思考,从事物的结果逆推到已知情况,往往会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使问题的解决变得轻而易举。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而忽视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也使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任务中的难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推理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在概念、计算还是应用题等教学方面,教师都可以利用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应用问题时,逆向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综合法解题作为正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用分析法解题就可以认为是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而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材料较少,往往不够重视,进而忽视了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就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问题谈谈自己的陋见。
  一、从反面思考方法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反面思考方法就是刻意从既有的数学事实的相反方面(或另一面)来进行思考,检验其正确性,进而解决问题。如数学中的反证法就是逆向思维的充分运用,当正向顺推和证明感到力不从心时,正确运用反面思考方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
  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都是锐角。
  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非锐角,则根据等角对等边,可知:两底角相等均为非锐角。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两底角相加和已大于等于180度。不符合客观事实,无法构成三角形。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原命题得证。
  再如:例: 设两个实数a和b,试证明:若a2+ b2=0,则a、b必须同时为0。这道题看似好像挺简单,但是如果正向推理,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用逆向思维来证明就会很简单。证明:假设a、b至少有一个数不为0,则有a2+ b2﹥0,与已知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式成立。
  用反面思考方法的逆向运用易繁就简,可把复杂问题转变为简便的问题,但要注意思考时一定要考虑全面,绝无遗漏,适当运用。
  二、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对有些重要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逆向、多角度去进行思考,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初一代数课本中对互为倒数的定义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在讲述概念时,可反间学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何特征?5的倒数是什么数?弄清这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倒数的概念。又如,讲绝对值概念时,可问:绝对值是3的数是什么数?什么数的绝对值是2.5?还可结合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去加深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通过逆向理解概念,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掌握概念的准确性。
  三、在数学公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公式大多数是双向的,可很多学生只会从左到右顺用公式,对于逆用,尤其是利用变形的公式更不习惯。在公式的教学中,若能培养学生灵活地逆用公式,再解题时就能得心应手,逆向思维能力将会不断提高。逆用公式是求代数式的值、化简、计算的常用手段。数学中的公式很多,要求学生记忆公式时不但要“正记”,而且要不断地进行“逆记”和“逆写”训练。记忆公式要善于找出公式由左向右的特点及功能,同时也要相应找出公式由右向左的特点及功能。如三角公式由左向右,余弦变正弦、倍角变单角、升幂等;由右向左,正弦变余弦、单角变倍角、降幂等。只有了解这些特点及功能,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教师在讲授公式时,不但要做一些公式的正用练习,也要作一些公式的逆用练习。应将公式适当变形,公式的逆用范例紧接着原来公式后出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对于一个公式从左至右的使用比较熟练,运用自如。但反过来从右至左的使用或变形使用,往往比较生疏、困难。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一些数学问题,如果运用公式从正面求解,有时会很困难,甚至难以下手,而当引导学生逆用公式与法则从反面去考虑时,却往往很快找到解决方法,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例1 分解因式:(x+1)(x+2)(x+3)(x+4) +1 (在有理数范围内)
  分析:按分解因式的基本步骤,此题却无从下手。因此应从反面去考虑,先对(x+1)(x+2)(x+3)(x+4)进行重组相乘并展开得:(x2+5x)2+10(x2+5x)+24,然后用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分解。
  解:原式= (x+1)(x+4)(x+2)(x+3)+1
  = (x2+5x+4)(x2+5x+6)+1
  = (x2+5x)2+10(x2+5x+25)
  = (x2+5x+5)2
  再如:已知:am=8,an=32,求:am+n的值。
  分析:对于初一学生来说,m、n是求不出来的,只能考虑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逆用后得到结果。
  解:am+n=am×an=8×32=216
  此方法简单明确,一目了然,由此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四、逆向证明命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有些命题,从顺向证明有时很困难,这时可采用反证法。反证法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讲述反证法时,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教会他们学会假设和掌握证明的步骤,让学生从反证法中品尝逆向思维的甜头,从而提高逆向思维的能力。这个方法在代数、几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几何教学的开始阶段,因学过的定理少,好多命题从顺向证明很困难,只能采取反证法,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课本上屡见不鲜。
  总之,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之后,幼儿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近年来,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新形式,幼儿教育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乃至整个新课改的稳步实施。因此,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探讨新形势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而思维能力是创造性和发展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成为了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下面,我将探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   一、良好思维的重要性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直观反映,它可以体现人们对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思维能力的建立是学生
目的:该研究,观察良性、恶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及NK细胞表达情况,了解测定胸水细胞端粒酶及NK细胞计数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提高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率的实验方
常言“幼儿的智慧在手尖上。”而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幼儿充分动手,在玩中生智,在乐中求知。我将本学期班上开展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想法晒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交际能力的培养  幼儿在区域活动要进行分工和合作,例如,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时,幼儿分工时叫她担任妈妈的角色,她不愿意,在一旁生闷气,这时我装作没看见,看他们怎么想办法解决。经过一番商量,她们七
目的:(1)明确出院老年患者居家用药失误的发生率、种类和影响因素。  (2)探究减少出院老年患者居家用药失误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现况调查法和类实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特别是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制成高质量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将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从而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突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
目的:故该研究目的是:①是否ECP也作为一个介质存在于分泌性中耳炎疾病过程中.②其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何作用.③鼓室积液ECP与鼓室积液IgE之间是何关系.④通过研究EC
目的:探讨脑梗塞早期出血转化继续使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是否可加重血脑屏障的损害,增加出血量。  方法:采用高糖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出血转化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
一、肝硬化患者营养指标评估的临床意义;目的:对肝硬化患者的某些营养参数进行评估,旨在指导临床及早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43例肝硬化患者进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将“自主学习”提升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创设一个培养自主学习的环境、阅读课注重个性“对话”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 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